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脱胎于中国古时期全体成员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仡佬族傩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成以祈福纳吉、圆满人愿为目的、兼有巫教祭祀仪式、戏剧表演等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仡佬族文化中独具特色。当前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仡佬族傩文化资源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传承与保护仡佬族傩文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和利用中实现对仡佬文化的保护,取得明显效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就在务川这块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历经濮、獠、仡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留下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仡佬族人民原有的生产生  相似文献   

3.
向海燕 《当代贵州》2014,(17):44-45
正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立足实际,致力弘扬和传承仡佬文化,普遍运用仡佬民族元素符号,实现仡佬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仡佬文化是黔北大地民族文化的瑰宝,与其他55个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民族文化。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即在务川这块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历经濮、獠、仡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强坚韧、孝义忠勇、包容和谐、开放创新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08,(7):20-20
虽然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也使我们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开发中就是一笔资源、一种财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贵州省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贵州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发掘,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10,(15):50-50
在民间,毛龙从扎制到舞动都处于一种自然、自发的传承状态。没有专门拜师传承的习俗,也没有秘不示人的诀窍。而且这项活动不仅在仡佬族中盛行,周边的侗、苗、土家族等兄弟民族的村寨中也自发地组织舞毛龙。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炎帝祭祀,远溯中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传统,近承元明以来的规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趋于成熟、完善和定型.清代的炎帝祭祀,大体有帝王庙祭、传心殿祭、先农坛祭、先医庙祭、炎帝陵祭等不同的形式,而每种形式都各具自身的特色.帝王庙祭,是把炎帝视为历代帝王统绪的开创者而加以祭祀,反映的是治统的传承;传心殿祭,是把炎帝作为先圣先师的代表之一予以祭祀,反映的是道统的传承.如果说帝王庙祭反映的主要是治统的接续,传心殿祭体现的主要是道统的传承,那么对炎帝陵的祭祀则代表了治统与道统的合一.先农坛祭和先医庙祭,分别是将炎帝作为古代教民稼穑的农神和发明医药的先祖予以祭祀,重视其时社会民生作出的创造和贡献.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炎帝及其所代表的炎帝文化在清代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传承和发扬,俎豆馨香、跪拜礼仪之中,体现的是传统的力量和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地域文化风情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文化复兴步伐越来越快,各地兴起的民俗祭祀活动日益广泛,影响面持续放大。领导干部参加民俗祭祀的消息常常见诸报端或电视。全国最大的祭黄帝、祭孔子、祭妈祖等活动每年盛大上演,规模越来越大,品牌效应日渐凸现。朝觐之风波及全国,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四川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 ,发展旅游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巨大的作用。必须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 (包括经营性文化和非经营性文化 )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用保护、传承、合理开发民族文化来支撑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省旅游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新思路 ,并提出了发展旅游业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仡佬族的祖先"濮人"即在务川这块土地上开荒辟草、繁衍生息。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仡佬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留下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仡佬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产生变化,丰富多彩的仡佬民族文化正在逐步走向消逝,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成了当前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创新的根和魂,也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品质的保证。浙江省探索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然而,安徽对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没有专门文件,正在探索与实践中。本文基于安徽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从建立健全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考核体系、创新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有效运营机制、打造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分层挖掘与整理示范标杆、完善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配套服务设施、强化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支撑等等不同维度、多层次探索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引导区和孵化器,促进安徽特色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螺髻山景区依托绿水青山和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传承了传统文化,富了当地百姓。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少数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要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所遭遇的困境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成果,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自我更新能力(包括民族文化传承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政府机关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对民族文化传承人进行强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旅游资源蕴涵着灿烂的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要发挥其传承红色文化的功能,使内容和形式统一,形成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中传承红色文化,在传承红色文化中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开发有效结合,寻求文化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是伊宁市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有必要对伊宁市民俗文化发展现状、优劣势因素进行分析把握,以便于在今后的发展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5.
白银亮 《世纪桥》2008,(4):45-46
自王国维提出礼起源于祭祀的论断以来,引起不少争议,本文坚持王说。礼起源于原始宗教祭祀,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摆脱了祭祀文化的性质,演变成为人们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文化行为,在社会整合和国家行政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俊平  伊丽 《实践》2009,(3):52-53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上,还存在许多偏差.其中最明显的偏差是重静态保护,轻活态保护.当然,将一些失去传承可能性的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录音录像等静态方式保存下来,通过展览、播放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与存在,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但我们应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对它的保护更重要更困难的是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7.
陆锦宏  姚远 《当代贵州》2013,(22):24-24
我是土生土长的黎平肇兴人,从小在村落之中、鼓楼之下、大歌声里长大,至今保持着侗家人的本色。正是这种本色,让我在从事村落文化保护工作时,始终存有一份敬畏与激情。在我看来,保护村落文化,不仅要保留外在的物质形式,更要传承活态的民族文化、村落文化。只有留住文化的魂,村落才会永存于世,生生  相似文献   

18.
正以多彩贵州品牌为依托、非遗为内涵、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通过非遗展示,文化创意孵化、研发和学习等,促进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利用。"如果您想感受贵州建筑、民族服饰、银饰、傩文化,请往左边走;如果您想学蜡画、染布、剪纸,请往右边走……"5月26日,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非遗博览馆内,讲解员正引导一批前来参加2019数博会的浙江游客体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是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是文化扶贫重点县,属于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示范区,素有"黔蜀门屏、银杉之乡、仡佬故土、傩戏王国"之称,获"贵州省民族民间(傩戏)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道真自治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根据自身民族文化差异性特点,突出"神韵仡佬·养生道真"主题,全力打造"仡佬文化体验区",从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整  相似文献   

20.
尤明忠 《奋斗》2014,(9):43-44
同江市位于松黑两江交汇处,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赫哲族群众长期依山傍水而居,开辟、生息、繁衍、迁徙、创造、发展,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渔猎文化。同江的赫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同江独特地域文化名片。同江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县,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归根结底是传承和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使民族文化形成良性循环而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