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荣兰 《世纪桥》2013,(10):14-15,83
游击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之一。我党许多领导人都积累了关于游击战争的大量宝贵经验,除毛泽东外,陈毅等其他领导人,也在革命的实践中,探索出了关于游击战争方面的许多经验,对指导游击战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中中央苏区时期是陈毅游击战争理论形成的重要阶段,本文旨在陈毅在中央苏区时期的游击战争理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荣兰 《世纪桥》2013,(12):72-76
游击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从井冈山的斗争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我党许多领导人都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游击战争的宝贵经验,除毛泽东外,陈毅等许多领导人,也在革命的实践中探索出了关于游击战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许多经验,对指导游击战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陈毅对游击战争的理论认识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与陈毅长期从事游击战争密不可分,本文仅就陈毅在南昌起义至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的游击战争理论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朱荣兰 《世纪桥》2013,(9):72-76
游击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从井冈山的斗争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我党许多领导人都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游击战争的宝贵经验,除毛泽东外,陈毅等许多领导人,也在革命的实践中探索出了关于游击战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许多经验,对指导游击战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陈毅对游击战争的理论认识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与陈毅长期从事游击战争密不可分,本文仅就陈毅在南昌起义至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的游击战争理论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时期,朱德承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对红军游击战争进行了可贵探索,确立了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领导了中央苏区游击战争的成功实践,为红军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掩护主力红军转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朱德游击战争思想与实践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陈晋 《党史纵览》2013,(12):52-5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他在非常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艰辛努力,最终带领队伍摆脱困境,渡过难关,一直坚持到抗战爆发。这期间,陈毅将自己的领导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经济上的领导方法就是坦诚地公开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6,(9)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在非常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面临了许多棘手问题,比如对伤病员的处置。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负伤住院的有1万多伤员,一些轻伤的随队去了,但重伤的还有两千多人。在部队转移之前,必须对这部分伤员进行妥善安置,以减轻队伍的负担。因为当时陈毅也是伤员,所以项英就让他去做疏散工作。陈毅赶到医院,对伤员讲了一次话。因为陈毅自己也负了伤,拄着拐杖,一跛一跛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0,(8):56-5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010年,是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率领部分留守红军和地方武装从中央苏区突围到以江西信丰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区开展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75周年。  相似文献   

8.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开国将帅.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陈毅在赣粤边,粟裕在浙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和粟裕又同在抗日劲旅新四军中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取他俩的长处(陈毅资格老,粟裕会打仗),把他二人搭配在一起,组成陈粟大军,驰骋华东战场,屡建奇功.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11,(5):56
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率领的游击队隐蔽在深山密林里,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乎天天都要转移、行军,和敌人周旋。陈毅除了携带驳壳枪、雨伞、公文包之外,他在腰里还缠着一个布口袋。这个布口袋里面装着陈毅从中央苏区根据地突围时带出来的一笔经费——金条。当时的斗争环境十分艰苦,游击队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它。为了妥善保管这笔重要的资金,陈毅将金条装在布口袋里缠在腰中,连睡觉的时候都不敢解下来。一次,一个特务想混入游击队  相似文献   

10.
由于博古、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未能取得成功。主力红军要继续呆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已不可能了。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做出如下决定:一是项英、陈毅等1.6万人及部分党政工作人员继续留在中央苏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红军突围长征。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于1935年3月率部突围来到信丰县与大余县的边界地区—油山,并在赣粤边北山、梅山、油山之间的广阔山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到1938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13.
南昌大学历史系主任刘勉玉教授撰写的《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史》,最近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江西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前期重要项目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三年游击战争历史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开始长征,一部分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留守在南方,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史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国革命史、军事史和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陈毅是一团火,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点燃了一枚又一枚火种。  相似文献   

15.
正革命老区信丰油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核心区域。项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近日,笔者再一次走访油山,瞻仰革命旧址,重温那一段艰难岁月。浴血坚持红旗飘扬中央红军长征时,留下红二十四师及10多个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和部分党政工作人员共3万余人,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地区坚持游击斗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留在中央苏区的共产党组织和红军,经历了从正规战(阵地防御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过程。项英、陈毅两位主要领导人之间,在战略转变这一重大问题上,先后发生了三次激烈的争论。笔者本着存真、求实的精神,对主力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陈毅与项英争论的历史情况及其是非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17.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开国将帅。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陈毅在赣粤边,粟裕在浙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和粟裕又同在抗日劲旅新四军中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取他俩的长处(陈毅资格老,粟裕会打仗),把他二人搭配在一起,组成陈粟大军,驰骋华东战场,屡建奇功。1975年陈毅元帅的第三个儿子陈小鲁与国防部长粟裕大将的小女儿粟惠宁结婚。2004年的金秋10月,他俩从北京来到江西,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到永新、宁冈、井冈山、兴国、宁都、…  相似文献   

18.
立党为公坦荡无私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邹书春立党为公坦荡无私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邹书春中共红四军“七大”前后,是陈毅在中央苏区最闪光、最有特色的时期。他主持的红四军党的“七大”,使毛泽东初失兵权受屈;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又使毛泽东出山主政...  相似文献   

19.
博古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后犯过许多错误,但在留项英、陈毅在中央苏区领导坚持斗争这件事上,算是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在瑟瑟秋风之中,迈着沉重的步履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漫漫战略转移的征程。  相似文献   

20.
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庄春贤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此期间,陈毅担任了中共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中区分会委员。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