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小华 《世纪桥》2013,(8):34-35
赣州城,位于江西南部,是赣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粤赣通衢要道,历史上素有“铜上杭,铁赣州”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2月,苏区中央局为执行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组织红军攻打赣州一个多月。结果非但赣州没有攻下来,红军却遭到重大伤亡。  相似文献   

2.
一退一进的提出1932年初,由于红军三次反“围剿”胜利和“九·一八”事变后所出现的新形势,“左”倾路线执行者为“实现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匆匆发出“急攻赣州”的命令。恰此,毛泽东被“左”倾路线执行者“请”到离瑞金大约20华里的东华山古庙里去“休养”了。一天,项英带来了红军久攻赣州不克和周恩来请毛泽东下山共商攻打赣州的口信。毛泽东当即冒雨下山,赶到赣州前线,先进行了一番情况调查,然后力陈自己的主张,说明攻打赣州的错误。在毛泽东的强烈要求下,攻城部队撤围赣州,转移到外线休整。部队撤下来  相似文献   

3.
漳州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红军冲破敌人包围,以“出击求巩固”,转入外线作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充分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见。 “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 1932年1月1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不顾毛泽东的反对,发布攻取赣州的训令。然而历时33天,城未攻下,攻打赣州的中央红军却伤亡3000余人。  相似文献   

4.
从 1930年 10月到 1931年 9月 ,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 ,先后粉碎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随着反“围剿”的胜利 ,根据地的范围不断扩大 ,要求参加红军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其中的一个新情况就是 ,有许多青年妇女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她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 ,但身体健康 ,向往进步。其中 ,有一部分是红军的家属 ,也有一部分是红军攻打赣州时 ,出来做支前工作的 ,攻打赣州失利后 ,她们便纷纷要求留在部队里。鉴于这种情况 ,1932年春天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与中共江西省委协商 ,决定把这些姑娘们集中起来 ,成立一…  相似文献   

5.
赣州之战     
《党史天地》2007,(8):37-39
毛泽东在赣南会议上被剥夺兵权 项英上东华山请毛泽东解赣州之围 1931年8月30日,中共中央致苏区中央局指示信:“中央苏区现时最严重的错误是: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与充分的群众工作。”“例如你们允许地主残余租借土地的耕种,对于富农只是抽肥补瘦,抽多补少”,“红军到现在是没有完全抛弃游击主义的传统与小团体的观念,这在红军已进行大规模战争与担负着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任务是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6.
1932年2月4日至3月7日,红军奉命攻打赣州失利后,中共苏区中央局于3月中旬在赣州东北的江口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在总结红军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和研究决定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时,中央局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7.
杨飞  陶振威 《党史纵览》2013,(10):23-26
红军名将侯中英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大冶兵暴、平江战役、攻打长沙以及第一至三次反“围剿”作战,以其英勇顽强闻名全军。1932年3月,在红三军团攻打赣州的战斗中.侯中英不幸被俘,后遭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中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8.
饶道良 《党史文汇》2001,(12):42-42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先后粉碎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随着反"围剿"的胜利,根据地的范围不断扩大,要求参加红军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其中的一个新情况就是,有许多青年妇女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她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身体健康,向往进步.其中,有一部分是红军的家属,也有一部分是红军攻打赣州时,出来做支前工作的,攻打赣州失利后,她们便纷纷要求留在部队里.  相似文献   

9.
东征之始1932年3月,乍暖还寒。赣州城外硝烟弥漫,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正在进行一场惨烈的攻防战役。红三军团攻打赣州已历时33天,一批批红军将士在攻城中倒下,一次次爆破未能打开城墙缺口。攻城胜利无望,红军被迫撤围。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至2022年,赣州龙南市一支由党员、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组成的12名志愿者,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心,响应当地政府征集金盆山战斗文物的号召,自动筹集资金,两年先后6次去金盆山搜寻红军义冢,即红军遗骸掩埋地,并取得重要成果,为当地政府开发金盆山红色资源,正式启动红军遗骸挖掘工作,提供了宝贵信息。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作为首都所在地瑞金,没有一栋象征性的建筑,红军广场只搭了座简易检阅台,偌大的广场显得空寂。“一苏大会”是在谢家祠堂召开的,小小的祠堂里拥挤了上千人。于是,在“二苏大会”即将召开的时候,1933年8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沙洲坝兴建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在叶坪红军广场兴建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亭、博生堡、公略亭,作为献给“二苏大会”的一份特殊厚礼,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六大建筑”。  相似文献   

12.
“既要钱,又要政治” 1932年3月1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调聂荣臻任红一军团政委,同时,提升红四军军长林彪为红一军团军团长。当时,赣州战役刚刚结束,红一军团、红五军团组成东路军,在毛泽东带领下,趁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以后敌人暂时无力组织新的进攻的空隙,打到闽南去,发展根据地,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并获得物资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为消灭红军,彻底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其时,抚州域内共有六个全红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抚州红色区域西南部紧连着中央苏区的吉安和赣州,东北部与赣东北苏区接壤,东部与福建的邵武、建宁、泰宁毗邻,西北部大部是白色区域,小部则是游击区域。抚州红色区域是中央苏区的前沿阵地和天然屏障,也是中央苏区连接赣东北苏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民党军要进占中央革命根据地,必须突破抚州红色区域这个重要门户。因此,抚州红色区域成为红军…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对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这一行动,后来的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称为“长征开始”。其实,红军的战略转移一开始并不是就叫“长征”。当时,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到湘西去与红军第2、6军团会合,开辟“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因此,当时红军总部所发布的命令、训令均把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之为“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与战斗”,并没有称其为“长征”。  相似文献   

15.
1936年7月.红军长征途经青海省班玛县,点燃了千里草原革命的熊熊烈火,当地藏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把红军长征经过的子木达沟改称“红军沟”,“红军沟”石壁上当年红军书写的“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巨幅标语,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剥蚀,至今仍字迹清晰,历历在目,1986年5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6.
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南方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要求南方红军游击队就近与国民党驻军或地方政权进行合作抗日谈判。9月上旬,陈毅在与国民党大余县县长彭育英谈判之后,11日,在彭育英的陪同下来到赣州城,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第四区专署及驻军四十六师代表谈判。陈毅下榻在中华旅社。这一天,一个头盖花布巾的村姑,在王贤选的陪同下,走进了陈毅住处。这位“村姑”不是别人,她就是毛泽罩的妻子,被国民党通缉多年的女共产党员贺信!“原来三保经堂那个吃斋道姑是贺恰!”“原来贺始竟在巴州成了三年!真是了不起!”国民…  相似文献   

17.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为主要思想内涵的苏区精神是赣州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是塑造赣州新形象和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有力手段,是推进赣州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张颖 《世纪桥》2011,(4):55-57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根据红军建制,全国境内共有“军”字番号建制的红军队伍35支,共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其中在大别山诞生、战斗和发展起来的“军”字番号的红军队伍共有13支:  相似文献   

19.
许亚萍  罗雪梅 《党建》2022,(8):54-56
<正>位于赣江源头贡水中游的于都县,地处江西省南部,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长征精神发源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主力红军先后在于都集结出发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深入赣州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20.
1932年,王明、博古等“左”倾冒险主义者统治着中共临时中央,他们过分地夸大红军的胜利与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元月9日,王明、博古以中央名义发布了《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纲领。命令中央红军首先夺取赣州,然后沿赣江而下,攻占吉安、樟树、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争取革命在江西及邻近省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