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古老的侗族民歌,已经现身于网络.网络侗歌形式多样,广为流布,呈现出一种新特性:"去生活化".网络侗歌的去生活化,意指着现实生活世界中侗歌正在趋向衰落.侗歌寄身于网络及其现实层面的退场,作为一种表征,提醒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一种情感性关系,在现代性冲击下,行将在社会及人与人之间隐没.  相似文献   

2.
正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有很多民族,却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侗族便是这样的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用唱歌的方式记录历史,装点生活。凡有鼓楼处,便能唱侗歌。而有鼓楼和侗歌的地方,则少不了牛腿琴。侗族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老人们唱叙事歌时用牛腿琴配乐,姑娘们唱琵琶歌时怀揣着侗家琵琶起舞,这曾经是侗族人的生活日常,天籁般的旋律滋养了侗族,而侗歌歌者、侗乐乐师和隐在侗寨的乐器工匠们,则用自己的手艺做"嫁衣",默默地  相似文献   

3.
当初吹侗笛、玩芦笙、唱侗歌,完全是出于爱好,他没有想到今生和芦笙、侗笛结下不解之缘,更没有想到因此荣膺首届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文化路径,他的这种思想文化路径主要是通过与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及哲学思想相结合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1986年,《贵州民族研究》第一期,发表拙文《试探<越人歌>与侗歌》,认为这首名歌的音译、意译,或韵律、格律、语言结构、记音方法,似与侗歌相同。但对其“诞生”之地,当时搁笔未提,现谨在此,试作探讨,借以佐证榜枻人与侗族的关系。 对于这一问题,据目前所知,大致有以下说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非凡融合力和会通精神的文化,这种文化注重和谐,把人与自然界有机联系起来,对待诸家学说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积淀而形成的具有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对传统文化"疏离"的问题,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种状况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鉴于此,为了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更亲近",积极的社会文化导向、有效的文化培育手段以及多元的文化认知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中国建立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之一。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由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制观念构成的。这种传统的法制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这一法律文化深深地影  相似文献   

10.
由吴展明、周昌武二同志搜集整理的《侗乡好事酒歌》(获黔东南自治州社科二等奖),是在贵州三穗、镇远、天柱、锦屏、玉屏和湖南新晃、芷江、会同、靖县等侗族北部方言区浩如烟海的好事酒歌中精选出来的。它为研究人员研究侗族文化提供一份翔实的资料,又可返回于民间继续广泛地流传,从而促进新侗歌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通读《侗乡好事酒歌》后,我得到的印象是:内容丰富,价值多样,语言活泼。  相似文献   

11.
侗族大歌面临的真正危机,是现代文明的冲击致使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多声部纷杂的保护措施,并没有解决侗族大歌的保护问题;侗族北部方言区传统情歌以我为主融摄汉文化元素而创造的玩山歌,向我们显示了侗族大歌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知识(TK)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下,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不当侵害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作为“传统知识”的侗族大歌由于没有有效法律机制的保护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不当的侵害。本文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侗族大歌知识产权保护当务之急应在署名权、改编权、演唱权、演唱者权、传播权、经济利益分享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发展目前面临着空心化、文化流失等问题。贵州榕江县栽麻乡及该乡大利侗寨、宰荡侗寨是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寨,本文以这两个村寨为调研对象,探究传统村落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保护传统村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至建国前为止,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对村寨公共事业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和要素,这些传统管理模式和要素对维系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治安、经济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传统管理模式和要素中的某些方面对于当代少数民族和汉族村寨公共事业管理、乡村社区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侗族情歌是侗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侗族情歌是怎么产生的,最初产生的侗族情歌都是些什么内容,至今仍无法去作具体的探讨。为了使人们对侗族情歌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极大的了解,本文不妨对这一问题作出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繁荣,是建国后的历史证明了的事实;现在也有可靠根据,即上马水电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就能够得到保护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杨军 《桂海论丛》2009,25(1):8-11
党和政府一直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京族是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伴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步伐,已经从贫困落后步入了富裕文明,总结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其他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侗"嘎老"传承的当代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是一种南侗民间的重要歌种--嘎老--在当代语境中呈现出的传承变迁现象.文章以"乡间"、"学校"及"舞台"这三种场域来概括当代嘎老传承的主要方式,并试图解释民间歌唱传承方式变迁中所蕴涵的音乐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发信息资源的潜力,用信息技术改造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就开发信息资源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白杨 《桂海论丛》2007,23(2):35-38
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迅速勃兴,给我们关于文化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并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包括侗族民间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失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