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丁珂 《前线》2014,(5):127-127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自古以来,描述牡丹雍容华贵,艳压群芳的诗句不胜枚举,而早在北齐人杨子华的画中,亦出现了描绘得分毫毕现的牡丹图。无论是在唐诗宋词的文学意象还是在中国画的审美图景中,牡丹都象征着一种声色之美与性情之畅完美融合的盛世精神。  相似文献   

2.
“东有民权画虎,西有平乐牡丹”。毗邻洛阳市的孟津县平乐村以其绘制牡丹画的独特优势,被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洛阳牡丹花会的兴盛,一批与牡丹相关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具有绘画传统的平乐村村民抓住这个契机,开始绘制牡丹画作。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4.
王作东 《党史纵横》2014,(2):44-45,48
正何其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成就的诗人。1934年,他出版了著名散文集《画梦录》。这本散文集,在1936年被《大公报》授予"文艺奖金"。由朱自清、沈从文、朱光潜、叶圣陶、巴金、林徽因等组成的裁判委员会对其评价是:"《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1938年,何其芳与诗人卞之琳、小说家沙汀一起奔赴延安。在那里,他诗风文风大变,写出了《我歌唱延安》《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作品。期间,他曾随部队到  相似文献   

5.
“二十八画生”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的笔名.据迄今可以找到的史料记载,毛泽东从1915年开始使用这一笔名.是年秋,作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邀请有志于爱国事业的热血青年和他联系,以便结为志同道合的朋友.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关于“二十八画生”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毛泽东三字繁体共二十八划.还有一种是毛泽东本人的解释,即“二十八划生”暗喻共产党的“共”字.后一种解释的史料,见《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年第1期发表的林修敏同志《对<毛泽东字号笔名考释>的几点意见》一文.该史料曾见于《毛泽东思想研究》1987年第3期.  相似文献   

6.
书画赏析     
徐玲 《党史博采》2009,(3):F0003-F0003
自幼喜爱民间艺术,尤爱文学与绘画,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理论水平。工作之余,主攻写意花鸟画,喜画葫芦、牡丹、荷花、兰花等花卉。作品笔墨酣畅,朴实自然,富有情趣,多次参加画展,并有“春光明媚”“不染图”等获奖。国画“国色天香”已被收入“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精典》。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5,(12):53-54
回族在文化艺术方面是出过许多文人、诗人和画家的。元时有萨都剌,著有《雁门集》,在当时诗坛上有很高的地位。他还善于楷书,能画。丁鹤年,著有《丁鹤年集》。诗人戴良称赞他说:“鹤年古体歌行,皆清丽可喜,而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律。其措辞命意多出杜子美,而音节格调则又兼得我朝诸阁老之所长。其人人之深,感人之妙,有非他诗人所可及。”  相似文献   

8.
文叶飞  文媛  宋喜成  钱远  田宇 《当代贵州》2011,(10):5-I0002
扬起手来,却不忍挥别。这该是一个怎样美丽的地方?“四面青山楼外楼,新妆巧扮倍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这是铜仁留在诗人瘳经天心中的绝美景色;诗人周正恒的《十里锦江》更是情感饱满,精致而丰美:“应怜柔水缠绵意,惹我相思到白头。若得幽思成梦幻,朝朝暮暮画中留。”  相似文献   

9.
海田 《世纪风采》2007,(10):42-44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898年11月9日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启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受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外国友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作为一代旷世伟人的毛泽东.无疑是可以登上现代杰出诗人殿堂的.他不但有《沁园春·雪》这样气吞山河的长调.也有《虞美人·枕上》这样缠绵悱恻的小令,更有《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现实主义和浪漫评论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一代词宗柳亚子称誉他“才华信美多娇,使千古词人共折腰.”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诗词恋”.使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窥见了这一对伉俪的隐秘王国里的绵绵情愫…  相似文献   

11.
湘西飞出个“熊凤凰”──记熊希龄田智慧清光绪年间的早春二月,湘西沅州府衙内花木争艳,风和日丽。一群文人和官吏正在赏花观景,吟诗作画。有的画牡丹,有的画兰花,有的画荷花,有的画菊花。唯有一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青年画了一株棉花。众人一看都觉得不登大雅之...  相似文献   

12.
正布糊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样式。留存下来的清代布糊画珍品有《麻姑献寿》《百子图》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滕氏布糊画是河北丰宁民间艺术家滕腾在已失传的满族传统工艺"补花"为母体的基础上,变补为糊,使补花艺术得以升华再现的民间工艺,被誉为"中华百艳,华夏一绝"。其创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堆绣、唐卡、剪纸等工艺之大成,用料讲究、色彩绚丽、操作细腻、画面逼真、取材广泛。有油画透视  相似文献   

13.
吉祥图,源远流长,反映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吉祥图多以追求幸福为题材,其图案有植物和动物两大类。植物吉祥图以花王牡丹为主,配以玉兰、海棠为“玉堂富贵”;配四季花为“四季富贵”;配松子寓“长命富贵”、牡丹、桂花、芙蓉都象征富贵。桃喻长寿,配蝙蝠称“福寿”,配灵芝称“仙寿”。裂开口的石榴称“榴开百子”;把石榴画在锅灶壁上寓“食有余留”;石榴配以冠帽和飘带为“冠带留传”,寓意子孙绵延。荷花和盒子组成“和合”、“和好”,是结婚的吉祥图案;与双桃、蝙蝠、榛子、万年青则合为“年年增福寿”、动物吉祥图…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到自己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情形时说:“我最讨厌的是静物写生这门必修课,认为它是极端无聊的。我总是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课室。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加了个半圆,来表现“半壁见海日’的画意。”“半壁见海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于此可见,毛泽东当时已在读李白作品了。同年11月,左翼女作家丁玲到了延安。她在延安时,常有机会拜访毛泽东,同毛泽东谈话。她说毛泽东“常常带着非常欣赏的情趣谈李白”。①当时在延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迁居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米芾兼擅诸体,尤以行草见长,为“宋四家”之一.长于临摹古人书法,几可乱真.工山水,以书入画,善以水墨表现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人称“米家云山”.晚年曾任书画博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相似文献   

16.
也许不会有人相信一本挂历具有多么深刻的思想性,但我确实拜读了这样的一本挂历,那就是新华出版社发行的《李琦画革命领袖像》。 我国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琦,早在60年代就创作了《主席走遍全国》这幅不朽名作。30多年过去了,在毛主席百年诞辰纪念的日子里,用家家喜爱的挂历、年历方式再版这幅名画,可谓“一画千斤”!而将李琦的新作《啊延安》放在封面,有薄一波同志为挂历题写的“李琦画革命领袖像”八个大字,更增添了纪念的热烈气氛,主席盛年豪情满怀的风采,一看,心情就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画家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画家回答:“画狗和马最困难。”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画家说:“画鬼怪最容易。”齐王不解:“为什么?”画家解释:“因为狗和马人人熟知,每天都能看到。如果你画得不像,人家很快就会发现。而鬼怪一类的东西,从来就没有人见过。所以你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相似文献   

18.
最近赴桂林参加漓江诗会,会后游漓江时,许多人不约而同地用“风光如画”、“真象面一样美”之类词句赞美桂林山水。对此,一位诗人沉思良久,然后向我发问:“你说,为什么人们看到美的山水风光时,就会赞美说‘真象画一样!’而看到好的山水画时,又会赞美说‘画象真的一样!’这山水风光与山水画的互为比拟,包含着什么审美规律?”听了他的问话,我一时语塞。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曾有不少人提出来过,但却没有人明确予以回答。譬如,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谈到:“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日如画。故有‘江山如画’、‘天开图画  相似文献   

19.
受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中国现代诗人提倡诗歌的“思想知觉化”、“身体思想”,追求理智与情感的融合,创作出了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诗歌作品,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智性芙风格的诗歌潮流.  相似文献   

20.
“廉洁”一词,始见于《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据王逸《楚辞》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又《汉书·贡禹传》称:“禹又言孝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可见,“廉洁”一语,由来巳久,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渊远流长.前人中曾有过不少清廉自守的佳话,这其中有些志节之士,为廉洁自重竟敢冒“轻君”之罪,或因持大节、守清贫,险遭杀身之祸.实是难能可贵,令人钦敬.宋代包拯,为官清廉,不畏权势,铁面无私,人称“包青天”.他在60大寿时,吩咐家人一律不受寿礼,并派人守门把关.可第一个送礼人便使守门人为难了.是谁?当今天子仁宗皇帝派来的太监!家人愣了半天,还是斗胆把主人拒收贺礼的事告诉了太监.太监位高气傲,当即赋诗一首交付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