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在于遵义会议实现了党中央领导核心、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军事战略方针的三大改变。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与其前后召开的系列会议密切相关,既包括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等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的系列会议,也包括"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等对巩固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发挥重要作用的系列会议。没有系列会议的基础作用,就不可能有遵义会议的主导作用。反之,如果没有遵义会议标志作用的凸显,系列会议的合力作用也很难为历史所承认。以遵义会议为界,可以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划分为两个14年,从前后两个方面来辩证地、历史地认识我们党的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作用,也有助于更加理性地全面认识党领导的28年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遵义会议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且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所集中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成为我们党引领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1984年1月,廖汉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留下"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1年2月,李鹏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后题词:"发  相似文献   

3.
<正>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80年前,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为纠正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错误,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拨正了革命的航向,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遵义会议在我们党历史上所以具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其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以及与其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召开的,集中解决了党内面临的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革命。然而,遵义会议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共产国际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因此,此次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本文将首先从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开始,全面讲述遵义会议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1月15日—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遵义会议的20位参加者中,走出了中共历史上多位重量级人物。其中,属同一省份籍贯的,要数四川、湖南籍的领导人最多,均各有5人,两者相加正好占参会者总人数的一半,且都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遵义会议的正确决议。这5位四川人即朱德、刘伯承、聂荣臻、  相似文献   

7.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它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具体的会议上,而应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考察其逻辑进程,区分出"狭义遵义会议"和"广义遵义会议"。对于"广义遵义会议",应联系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和毛泽东的重要贡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的困境及反省等史实来加深对其历史背景的认识;应联系遵义会议之前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的具体经过,以及之后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来全面理解其内容和历史进程;最后还应明确其对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不但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意义重大,而且在每一个参加者的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遵义会议的伟大精神照耀着1935年以后的中国革命史,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途上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前进。通过梳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遵义会议亲历者的相关评述,让人们对遵义会议的召开情况,以及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意义,得到更深切、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以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实事求是、独立自主,顾全大局、民主团结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毛泽东因遵义会议而彪炳史册,遵义会议因毛泽东而光耀千秋。毛泽东与遵义会议留下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情缘。毛泽东最先提议"搞个扩大会议"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0.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前,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遵义会议上,作长篇发言陈述正确主张,为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又力促组建成熟的党中央和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的本质和结晶,是遵义会议基本内容的总结概括,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实事求是,实践求真;独立自主,自主决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必求胜"。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遵义会议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传承我党精神遗产,提高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自我修复的机能,提高党重大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从这首朱德发表的《遵义会议诗》中,可以看出遵义和遵义会议在老一辈革命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红军一改之前的被动局面,很快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1936年10月实现胜利大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洪涛 《党史文汇》2021,(3):35-40
1935年1月上旬,红军胜利攻占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旧城军阀柏辉章的公馆二楼,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具有勇于通过自我革命转危为机、迎来新生的优秀政党基因...  相似文献   

14.
正陆培法在10月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文介绍说,寻找遵义会议会址是段曲折的过程。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极为保密的情况下召开的,遵义本地没有知情人。而有关遵义会议的记录也失落了。原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馆长、党史专家费侃如,披露了当初寻找、确认遵义会议会址的种种鲜为人知的历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15,(2):44-46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党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实现了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开启了通往中国革命胜利的崭新历程。80年后的今天,在我们党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中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温遵义会议的历史,弘扬遵义会议的精神,对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猴场会议召开于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是遵义会议的前夜,会议内容诠释了遵义会议精神内涵,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纵队到达猴场。此时李德等再三提出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主张,中共中央在危急关头于贵州境内瓮安县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从12月31日下午开到次日凌晨并最终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该《决定》重申和坚持了黎平会议所制定关于中央红军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肯定了黎平会议所决定的进军方向和毛泽东渡江北上创建新苏区的正确主张,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要中央红军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实际上取消了李德对中央红军的  相似文献   

17.
<正>张闻天在《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中说:"遵义会议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这是一。第二,遵义会议改变了领导,实际上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中心的中央的建立。第三,遵义会议克服了‘左'倾机会主义,首先在革命战争的领导上。第四,教条宗派开始了政治上组织上的分裂。"遵义会议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分工为周恩来军事指挥的帮助者。会后不久,选举张闻天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可是,张闻天为什么如此评价遵义会议呢?这到底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真相呢?  相似文献   

18.
徐静 《党建》2021,(2):30-32,2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经历的百年跌宕、取得的百年辉煌、不变的百年初心,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永载史册,这就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94,(1)
邓小平是否参加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1955年开放时,会址内的辅助陈列室里介绍的会议参加者的名单中,没有邓小平。当时还误将董必武、林伯渠列入参加者名单。1958年11月18日,邓小平在杨尚昆的陪同下,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邓小平看到会议室依旧是当年...  相似文献   

20.
遵义会议历史地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遵义会议历史地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倾向性观点认为 :遵义会议结束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长期统治 ,迅速打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局面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是毛泽东领导地位在全党和全军逐渐得到认可的开端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开始根本性转折 ;遵义会议摆脱了外国经验的束缚 ,是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关于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的决议既是基于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一种斗争策略 ,又存在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同时 ,我认为 ,研究遵义会议历史地位还需要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关系、遵义会议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