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2,(18):11-12
铜仁市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改革攻坚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布局,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方面来抓。以品牌为导向树立文化自信自古以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铜仁相互交融、相互涤荡,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极具多样性。立足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铜仁努力培育鲜明的文化品牌,把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定位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着力将梵净山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景区,把铜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建设,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以"东井冈"打造红、绿、古"三色"文化品牌为例,探索加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建设,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以"东井冈"打造红、绿、古"三色"文化品牌为例,探索加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奇凡 《当代贵州》2013,(19):42-43
铜仁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铜仁文化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部署,铜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的发展也面临不少的困境,如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民族"另类文化"的显现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而不加以引导,将不可避免地对主流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对此,必须学会应对,走出困境,以提升中国文化向心力。  相似文献   

6.
铜仁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分布与发展现状,响亮提出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预示着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已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下一个十年定将迎来骄人的鼎盛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秦莉 《学习月刊》2012,(21):45-4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地方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枝江市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枝江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挖掘枝汀的文化特色与自然察赋.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对于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付松  张俊 《当代贵州》2014,(22):I0001-I0001
正第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如期而至。八年来,按照"确定一个主题,熔铸一个亮点,打造一个精品"的战略部署,"红色遵义·醉美丹霞"、"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洞天湖地·花海鹤乡"、"山水长卷·水墨金州"等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届届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已成为打造旅游品牌的"孵化器"、改善投资环境的"加速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正>农四师供销社以"科学发展、强企富民、回报社会"为核心价值理念,在打造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创优质服务方面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他们的主要做法是:1、将文艺汇演作为打造团队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每年春节前以团拜形式举办的联欢会已成为供销社广大员工心目中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这项活动如今已成为广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房县文化工作者紧紧围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彰显房陵文化魅力"这一工作主线,传承与保护并重,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使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成为地方的一张靓丽名片,也使地方文化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受到各方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李红梅 《实践》2015,(2):48-49
<正>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产业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至强区战略以来,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此间,内蒙古广播要适应自治区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坚定不移地以草原文化为根,全力打造中国的"草原之声"  相似文献   

12.
张萍 《当代贵州》2010,(8):61-62
文化是企业前行的航标,文化是企业常青的根基。铜仁移动公司10年发展,10年砺志,坚守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及企业文化理念,走过了一条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保持行业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用实际行动阐释了铜仁移动人的理想和胸襟。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省铜仁市历史上以"仁"命名,仁义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使铜仁市由一块荒蛮之地发展成一座现代文明城市。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发展战略。一、"铜仁":朱元璋赐名铜仁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在明朝以前,铜仁并不叫铜仁。铜仁这个地名并不是本地自然形成,而是明朝皇帝朱元璋钦赐的。铜仁在陏朝时叫静人县;唐朝武则天时,叫万安县;唐玄宗李隆基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精彩盛宴 深秋梵净深幽纯净,神奇绝艺技惊桃源。11月3日至8日,2011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铜仁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王雯洁 《当代贵州》2010,(20):46-46
<正>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中,黔南州要立足国情、省情和州情,着力发扬民族文化,增强地方文化特色与魅力,按照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推动民族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激发创造激情,让民族文化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推动黔南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于海永 《实践》2010,(7):41-41
<正>敖汉旗是全区的文物大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中国文物地图集》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就达3409处,占到赤峰市的一半、全区的六分之一。兴隆洼遗址的发现,将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大甸子遗址被誉为"海内外孤篇"。近年来,敖汉旗委、政府把文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夯实基础,创新提高,全力打造民族文化大旗,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拉祜族被称为从葫芦里走出来的"猎虎民族",因而有了葫芦崇拜,有了葫芦笙、葫芦舞、葫芦节…….游猎、游耕、农耕展现出拉祜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轨迹;基础制度的双性特征是拉祜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文化展示:多元并存的精神文化铸就了拉祜族心灵和谐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邹巧琳 《学习月刊》2012,(15):47-4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孝感市将城市发展与传承中华孝文化相结合,将"孝文化"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打造闪亮的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三五"期间,贵州将重点打造黔酒、黔茶、黔药、黔银、黔绣等"黔系列"产业品牌,初步塑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国酒茅台,享誉中外;贵州绿茶,走出大山;苗绣图案中流传着"蝴蝶妈妈"的故事,天麻、竹荪等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望风行天下……这些都是贵州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出的"宝贝"。如今,这些"宝贝"将以"黔系列"的名义,承载贵州的生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10)
正素有"金沙之城"美誉的奈曼旗地处通辽市西南部,这里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资源富集。近年来,奈曼旗致力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推介和文化品牌的打造,从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到奈曼版画,一个个文化品牌,在这里闪耀着光芒。"诺恩吉雅"民族文化传承舞台"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骏马拖着缰。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地方……"这首情真意切的蒙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