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发展一直怀有偏见。从一百多年前的视中国为"黄祸",到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红色威胁",改革开放后针对"中国崛起"又喊出:"中国威胁论"。近期,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发展合作,西方又打出"新殖民主义论"。这一系列态度的变化,都源于中国的发展进步,打破了西方对世界格局的垄断局面而发出的叫嚣。面对西方新的诋毁言论,更需要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增强自身进步。塑造中国新形象,家大舆论宣传力度,掌握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本土资源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朱苏力教授提出后,在中国法学界引起轩然大波。文章分析了本土资源论的理论价值,是一种关注当下分析中国问题的理论视角。然后从分析两位学者对本土资源论观点入手,阐明了本土资源论的意义。最后结合法律方法的研究,阐述了法律方法的研究应关注具体个案。  相似文献   

3.
鉴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而"霸权稳定论"的主要提出也都来自于美国,因而这一理论有着鲜明的美国色彩。认真研读"霸权稳定论"的代表著作,人们就不难发现,不管其鼓吹者是否承认,事实上它的种种理论观点不是在为美国所采取的霸权政策辩护和赞美,就是在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4.
国外社会建设理论主要有两种理论范式一功能论范式和冲突论范式,分别以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论观点以及以马克思、马克斯·韦伯、达伦道夫、科塞为代表的冲突论观点。研究我国的社会建设问题,不能单纯地用功能论或者冲突论去分析,功能论和冲突论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回答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更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罚以剥夺犯罪人的权益与施加道德谴责为内容,不仅可以剥夺人的财产和政治权利,甚至可以剥夺人的自由和生命.对刑罚的正当化根据这一问题的解答,既构成了刑罚理论的基础,更决定了刑法的精神.应当在分析刑罚理论上的报应刑论(绝对主义)、功利刑论(相对主义)与折中论(并合主义)的内涵与价值,指出它们分别存在的合理性和弊端,并对折中论进行了再思考,提出折中论是理想的刑罚观念.最后联系我国国情与公民的一般价值观念,根据刑罚的本质,分析我国具体情况,对折中论进行重构,总结出一种适合我国刑罚适用的以报应刑论为主的折中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中国化的合理的刑罚根据学说.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俄与德日犯罪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学者对犯罪理论体系的观点很多,但是从整体来看,主要存在"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德日化)和反对"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德日化)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前一种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思潮.本文从两大犯罪论体系的起源论起,论述了费尔巴哈的Tabestand理论及作为其分支的德日与中俄犯罪论体系的不同,着重分析了德日和苏俄犯罪论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并大力倡导德日刑法中费尔巴哈的犯罪论体系和俄罗斯刑法中的塔甘采夫理论.最后指出中国现存的犯罪论体系的缺陷,并提出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解决犯罪构成理论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路平 《工会论坛》2014,(3):129-131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论是对传统外交方式的一大补充,它在传统外交方式式微的情况下明确指出了软权力的重要作用,而公共外交的开展恰恰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软权力论是美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独立自主地开展公共外交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由于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采取敌对态度,开展公共外交,是促使其他国家对中国增信释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中国应更加重视开展公共外交,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政治体制机制、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等措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清末法制改革运动确立了与传统刑法文化完全不同的刑法制度和理论,实现了中国传统刑法文化的近代转型,逐步在事实上确立阶层式犯罪论体系在中国刑法学中的主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以四要件为内容的苏联犯罪构成理论被移植、吸收、借鉴到中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通说地位。近30年来,在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自身不断深化的同时,其内部的理论争鸣以及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质疑此起彼伏,使中国犯罪论体系发展呈现出不断争鸣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共产党宣言》过时论的说法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理论———“两个必然性”面临的种种挑战出发 ,结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和苏、东社会主义的剧变 ,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状况 ,分析了“两个必然性”的客观规律性 ,有力地批驳了《共产党宣言》过时论的观点。本文旨在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共产党宣言》 ,切实发展“两个必然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论首先诞生于德国,继而传播到俄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美国、日本、中国等。通过梳理教学论的形成、发展和特点,及其在引入其他国家过程中的变化,不仅可以为我们展现一幅教学论发展的宏大画卷,也可以为我国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有关中国发展前景的争论在近10年中从未停止过。不同于前几年流行的“中国威胁论”,最近西方舆论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崩溃论”,其主要表现是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预言中国在今后几年里即将崩溃。西方的一些媒体也纷纷为之寻找注解,颇有蔓延之势。那么,“中国崩溃论”是怎样出笼的?“中国崩溃论”产生的原因何在?中国经济究竟是繁荣还是崩溃?本文将对此予以剖析。一、“中国崩溃论”的由来“中国崩溃论”原产于美国,最初是由两篇学术文章引起的。2000年,美国匹茨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ThomasG·Raw…  相似文献   

13.
论功利主义与道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两种道德理论曾经先后或交替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一种是功利主义,它不仅是一种完备的理论体系,也是近代乃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指导人们行为的实际道德准则;另一种是道义论,则是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道德观。二者都是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为基础。正是由于这种对立,导致了这两种道德的功利原则和道义原则的对立,外在的功利价值和内在的精神价值的对立,以及工具和目的的对立。  相似文献   

14.
犯罪本源论     
犯罪本源是犯罪产生的根本来源,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和指导性的特征.本文介绍了犯罪本源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即文化本性说、犯罪张力场论、本能异化论、三大差异论,并提出了犯罪动力论的新现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探索和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怎样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怎样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如何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更好地行使参政党的职能?宋海、万安培先生合著的这部七十余万字的鸿篇巨制《参政论》,从回顾参政议政的学说和理论出发.在总结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上述问题逐一梳理,提出了建设性、前瞻性的观点和意见,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全面思考和探索。同时,《参政论》从酝酿、思考到框架体系设计、鲜明的思想理论内涵无一不体现着思想解放、敢为人先、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巨大勇气。  相似文献   

16.
当代刑事责任论的基本元素及整合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责任论的基本理念上,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极至发挥并互为对峙,由此其也成为当代折衷责任论的两大基本元素.当代诸种折衷责任论,虽各有特色,却也只可谓是对这两大元素融合的创新.规范责任论实则是以道义责任论为基本平台,同时又渗入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责任本质学说;新社会防卫论虽然注重行为人的社会责任,不过却容留了道义责任论的意志自由与罪因思想;人格责任论强调责任既是对选择实施行为的责难,又是对行为背后人格态度的非难,既否定单纯的意志选择又否定素质或环境的必然决定,不失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的融合.相对而言,规范责任论的理论路径较为清晰,责任思想之于法律技术的转化也显得精当,宜以规范责任论为思想基础确立犯罪构成中的责任构造.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国国内对其霸权的认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霸权维持论"与"霸权衰落论"。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美国霸权的未来。虽然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但并非根本对立。超越这些分歧,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共识。两种观点的论争包含有美国大战略因素,为美国政府提供了冷战后时代国家战略的可能选项。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史中,关于道德原则的阐释,主要有功利论和道义论两种,他们从道德地义务和目的出发,分别对道德原则作了相应的解说,成为近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道德原则学说。其中密尔的功利论和康德的道义论是典型。在他们的著作中,各有自己的理论贡献,也有自己的理论局限,正是这种理论的局限,使得他们相互借鉴,促进哲学向更完善的方向进步。  相似文献   

19.
经济犯罪原因解释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一直是犯罪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国外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解释经济犯罪原因主要理论有理性选择论、差别接触论、力量和诈欺犯罪的一般化论、整合解释论和无规范理论等。其中无规范理论适应了解读经济犯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即经济犯罪在事实上是个人和经济社会所不可避免的经济偏差行为,只是由于经济形态的改变,而产生了不同形态的经济犯罪。因此,长期以来无规范理论被理论界和实务界作为研究经济犯罪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被广泛引用。在我国,体制变革为经济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积累的负面效应是催生经济犯罪的原动力。制度冲突和深层次矛盾为经济犯罪的滋生提供了空间,少数权力腐败是经济犯罪的催生剂,改革时期社会心态的浮躁和相对被剥夺感是经济犯罪的重要思想原因,跨国跨境犯罪是诱发经济犯罪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社会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社会冲突现象,治安调解工作即是针对一定的社会冲突(民间纠纷)而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一。以社会学的特定角度(科塞的功能冲突论)为切入点,从治安调解工作的发生背景、类型特征和社会学对策,试图对完善治安调解制度做出新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