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的封建传统法律思想自汉朝以来在中国法律史上一直处于独尊独尚的地位。清末,由沈家本主持进行的变法修律,第一次对这一传统法律思想进行了改易。尽管这些改易是有限的,但它毕竟冲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传统法律思想垄断统治的樊篱。从此,中国法律开始接纳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逐步迈上了新的历史轨道。  相似文献   

2.
190 2~ 1911年间 ,清政府进行修律 ,制订了大批新式法典并由此建立起中国近代的法律体系 ,对后世的立法与司法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这次变革实质是以资产阶级法律形式掩盖封建法律的内容 ,故存在很多缺陷。文章根据法律移植理论 ,对清末修律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对西方法律的借鉴及对中国传统法律的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3.
清末刑制改革过程中,沈家本以刑法“当改重为轻,为首要步骤”。为此奏请朝廷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死刑以绞刑为主,斩刑为特别死刑,将戏杀、误杀、擅杀3项虚拟死罪改为流徒。在刑制改革的同时沈家本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法律思想得到张扬。本文通过对沈家本修订法律、改革刑制的活动,着重分析了他具体的法理认识的合理性、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发展至晚清,开始以主流文化裂变的方式对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古文经学进行了对抗———今文经学开始兴起。及至清末,深入到社会政治领域,戊戌变法成了历史的必然,这为清末变法修律奠定了社会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百年来的法律建设活动,肇始于清末修律。晚清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认同援引西法、变革中法的同时,始终固守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底线,希望以此来维系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采取审慎渐进的变革模式,并强调保持法律的民族性,体现了文化主体意识的自觉。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并没有提供走向现代化的前期思想资源,使得晚清文化保守主义者在清末修律活动中立足国情、守护传统的同时,也很难给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行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清末著名法律改革家沈家本的死刑思想主张及其实践对近代刑罚制度的确立乃至当今刑法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死刑观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同时也与他个人的文化知识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沈家本的死刑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存、删、减、改四个方面,其中体现出了他思想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了其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7.
赵玉环 《工会论坛》2009,15(2):154-155
近代我国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借鉴西方“人格”平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善”、“恶”作为适用法律的标准的平等思想,改变了因身份不同而导致适用法律上的不平等,取消了中国传统法律中长期存在的议、请、减、赎、当等特权,为平等地适用法律在立法上创造了条件。沈家本的平等思想具体包括满汉平等、夫妻平等、良贱平等。沈家本的平等思想及其实践,推动了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中国在上古时代到清末修律数千年间形成并保持、发展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和法律技术方面的一个统一的体系。我们要研究其特点,吸收其精髓,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清末修律是传统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种努力 ,对中国法律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清末法律改革的原因、基础及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演进和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作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我国侦查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可分为前50年和后50年两个阶段.前50年沿两条轨迹发展一是从清末的修律开始,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学学者对侦查的理论研究;二是从我党在江西瑞金创建革命政权开始,革命的政法工作者对侦查的理论研究.后50年也沿两条轨迹发展一是我国公安学体系中的侦查理论研究;二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侦查理论研究.20世纪我国侦查理论研究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其间既有曲折和倒退,又有发展和辉煌,终于在20世纪后期确立了侦查学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特别是 1995年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后 ,我国的法学教育更上一层楼。许多院校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设立法学公共课 ,把我国的法学教育工作推上新的高度。但如何做好该项工作 ,提高法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这是我们应深入研讨的。  相似文献   

12.
行政强制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项制度为基本内涵的。行政强制是保证行政机关顺利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使行政权的有力保障。由于没有统一立法,因而存在行政强制权的设定权归属不明、缺少程序规范、裁执不分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行政强制法》来规范政府的行政强制行为。《行政强制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以规范政府的行政强制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为目的,规定了实施强制应当遵循的法定原则、适当原则、不得滥用原则、和解原则、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和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清朱以前的法律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即传统的“中华法系”模式,其最重要特点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重刑轻民”,即没有单独的部门法规,所有的法律都在一部统一的法典中。伴随着西方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的传播和引进,中国法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开始,整个20世纪对于中国法律而言,始终是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国法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将党内法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党内法规成为一个重要的法治概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理、法理与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原创性的理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体现。在建党一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党内法规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的新范畴,理直气壮地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之"法"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的研究对象。这是法学领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后备力量的必然要求。中国法学界应深刻把握党内法规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新范畴的变革性意义,积极将党内法规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话语体系,积极推动党内法规学理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侦查实践中,侦查人员必须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强化人权意识,建立严格的侦查执 法监督体系,以保证在侦查执法过程中显现人权保护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同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一样源远流长。其中浸透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理念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中国行政法是生长于中国的行政法,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有待于了解国情的中国人的努力。只有当我们超越了机械的法律移植阶段,构建起独具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律体系,才能在与世界的交流中挺直腰杆。只有把握传统文化之根,才能开辟未来可行之路。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寻求行政法的可行之路,是行政法学者应当承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法律语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很小一部分,但具有系统性。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法律词语主要有四类:纯粹性法律词语、交叉学科性质的法律语词、法律相关词语和表现为一种当代的语用性质的法律语词。与《法学辞典》相比,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在词目收录、释义及词目结构上均有所不同,在词性标注和释义上也存在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公安执法存在诸多问题。其解决措施有:加强警务立法;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提 高民警的法律素质;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