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最后10年,朱迪斯·巴特勒对性别"自然性"的质疑之辩改变了我们思考性别、普适伦理和言语行为的方式。文章以巴特勒的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点,侧重考察性别表演理论之后,她在性别与伦理、伦理与政治之间所进行的理论介入与文化批判的努力。笔者认为,巴特勒质疑女性主义、重构主体的再生产意义和建构美国犹太文化"它者"生存策略是对美国女性主义政治的伦理式演进。尽管巴特勒在世纪之交倡导回归伦理,但她希望保持"伦理两难"的思考状态,让阅读生发更多的问题而非提供思考的结果。她的思考照见了西方人文主义研究中关于人学的一个盲点——人的脆弱性,这或许也是巴特勒无法回避的"伦理两难"的境遇。  相似文献   

2.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风靡学术界以来,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争论,其中有犀利的批评,也有对其理论的误读。针对于此,朱迪斯.巴特勒本人在对种种批评的回应之中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的理论,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著作,形成她对性别乃至一切边缘身份进行思考的动态体系。本文试图追踪朱迪斯.巴特勒性别理论发展的轨迹,以求全面把握其思想发展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身体之重》是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继提出性别述行理论的成名作《性别麻烦》之后,继续探讨生理性别与身体在物质维度上如何述行建构这一问题的力作。一方面,她借助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身体的物质性建构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她力图在精神分析理论的菲勒斯中心主义框架内揭示性别认同的幻象。通过批判齐泽克的称谓述行理论,巴特勒提出称谓的再赋义功能,认为主体在话语的掌控当中依然具有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身体之重》是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继提出性别述行理论的成名作《性别麻烦》之后,继续探讨生理性别与身体在物质维度上如何述行建构这一问题的力作。一方面,她借助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身体的物质性建构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她力图在精神分析理论的菲勒斯中心主义框架内揭示性别认同的幻象。通过批判齐泽克的称谓述行理论,巴特勒提出称谓的再赋义功能,认为主体在话语的掌控当中依然具有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女性主义理论的两位重要的学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对身体的论述。波伏娃把性别看作是文化建构的结果,因而是可以改变的,她展望的妇女解放途径却是拒绝与超越女性的身体;巴特勒批评了波伏娃把身体看作是被动、固定的观点,强调身体是文化铭刻的结果,有其不可化约的物质性,她在反省波伏娃的性别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别操演的理论,指出身体、社会性别和欲望并非天生和谐一致,而是异性恋体制的规范化造成了和谐一致的假象。本文进一步思考这两位学者的影响,并在身体与性别研究的脉络中梳理了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对这两个议题的关切、论争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述行理论是酷儿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国内学界目前对其理论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梳理、概述层面。从解构主体、跨越性别界限与扮装等方面分析巴特勒的性别述行理论对述行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所面临的悖论性困境,对于研究酷儿理论以及女性主义思潮在当下的实践性价值与局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承认与消解:朱迪斯·巴特勒的《消解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消解性别》[1(]Undoing Gender)是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第三部以性别、性及相关问题为中心的著作。她此前的两部性别研究著作分别是《性别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要列举上个20年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巴特勒(Judith Butler)应该会没有什么争议地名列榜单。她被誉为酷儿理论的开山祖师之一,而她的著作中影响最为深远、最知名的当属1990年出版的《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以下简称《性别麻烦》)。[1]《性别麻烦》一书对主体、性、性别的思考不仅在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等领域引起很  相似文献   

9.
12月22-24日,2007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在西部唯一的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陕西省委党校举行.会议以"两性平等与和谐社会建构: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近二百名妇女研究各领域专家学者、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妇女实际工作者和党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大家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就"性别平等与民主法治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政策及公共服务中的性别平等"、"两性平等和谐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与性别公正的理论研究"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0.
涂丽萍  吴莎 《求索》2011,(3):99-100,109
长期以来,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对社会性别分层的重视不够,而进行本土化的性别分层研究,有利于分析和研究我国的社会结构,构建本土化的性别分层理论和女性社会学。本文通过对社会性别研究进行梳理,获得本土化社会性别分层研究的非先验化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分类的标准载入史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一个尺度,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娜  刘江薇 《传承》2010,(21):102-103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是有性别的,人的性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女性的角色、地位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历史唯物主义关怀"人",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二者都关怀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此外两者有着几近共同的旨趣,历史唯物主义关怀包括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解放和发展,而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以及与女人相关的男人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性别理论对于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意义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性别理论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探索和追求两性和谐平等发展的奋斗历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建构并发展基于两性平等、和谐共进为价值基础的性别文化与价值观.新时期新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性别观应是用辩证批判的眼光审视已有的一切性别观念,以共建彼此尊重、平等相处、协力互助、和谐共进的性别关系为目标.旨在追求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实现.借鉴并分析西方社会性别理论的认知视角与方法.对构建我国的和谐性别文化与价值观,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全面发展,促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将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人是有性别的,人的性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女性的角色、地位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历史唯物主义关怀"人",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二者都关怀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此外两者有着几近共同的旨趣,历史唯物主义关怀包括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解放和发展,而社会性别理论关怀女人、以及与女人相关的男人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后结构主义主体理论出发,以对女作家韦君宜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小说《女人》的细读为例,探讨国家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性别话语对妇女主体性形成的多种可能性,以此作为对笼统否定中国"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态度的一种回应。本文认为毛泽东时代有关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中性和同志关系的社会性别话语参与到了当时女性主体的话语构建过程中,它们承接五四启蒙运动中淡化性别差异的独立人格、两性平等的话语,为一种脱离本质主义的,反对性别二分对立性别主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女性摆脱客体化的他者地位,发展自身的能动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自从坎迪斯·韦斯特和唐·齐默尔曼的《做性别》一文发表以来,性别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范式革命,即社会性别从一种"结构性规定"转变成"互动式达成"。"做性别"视角强调性别的互动性、情境性等特征,性别成为不断进行过程中的社会互动的产物。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在反思"做性别"视角的基础上形成了另外两种性别研究范式,即"消解性别"和"再做性别"。这三种性别研究范式可被统称为"性别互动论",它们都强调性别的达成、解构或重构是在情境性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实现的。性别互动论的意义在于重新将性别斗争权力归还给个体,使每一次日常互动成为潜在的重要赋权机会。该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传统的性别阶序及其运作机制,并促成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研究主题的变化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挖掘主流范式性别中立背后的性别故事,批判主流范式的男性特征,将妇女与妇女问题引入国际关系;第二个阶段,与主流范式就性别与国际关系、女性主义议题和女性主义方法论等问题展开论争,实现从国际关系的"女性化"到真正性别化的转变。目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启了理论体系和方法伦建构的进程,这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成为成熟理论范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势下,中国妇女研究会与陕西省委党校和陕西省妇联共同举办"2007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两性平等与和谐社会建构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将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就性别平等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交流和研讨,机会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2月9-1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世界史学科及女性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协办的"妇女/性别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英国、德国和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妇女/性别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外历史上女性和性别关系的状态"两个主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内容既涵盖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国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齐聚安徽省合肥市,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与性别平等"为主题召开2012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深入研讨社会主义文化与先进性别文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次研讨会上,同志们将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文化与先进性别文化理论,性别文化对法律政策的影响,性别文化与大众传媒,家庭文化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