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务起 《黄埔》2014,(2):38-39
正2013年10月9日至13日,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部分知名黄埔亲属,赴山西寻访考察。黄埔一期生徐向前之子徐小岩担任寻访考察团团长,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郑琴担任领队,考察团成员有黄埔一期生陈赓之子陈知建及夫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侄女周秉德,黄埔四期生罗瑞卿之子罗箭,黄埔一期生周士第之子周勇,黄埔一期生李默庵之女李碧如,黄埔五期生宋时轮之女宋崇实,黄埔军校招考官  相似文献   

2.
"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这是黄埔一期学生李仙洲在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之际,以九旬高龄坐着轮椅重返母校时说的一句心里话。这句话应该也是广大黄埔学子对母校感恩的心声。能进入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  相似文献   

3.
血染裘新桥     
刘庸诚 《黄埔》2007,(6):30-31
我是黄埔十期一总队学生,1936年6月从南京本校毕业。当时分在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黄埔一期),其下有两个团。第一团团长周振强(黄埔一期)、二团团长胡启儒(黄埔二期),驻在孝陵卫,负责拱卫首都南京。我当时在二团一营三连任排长,教导总队排、连长以上都是黄埔生。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6,(3)
正创始于1924年6月的黄埔军校,开创了现代中国军事教育史,绵延连续了半个多世纪,写下了中国军人爱国革命的不朽篇章。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黄埔军校的历史风貌与人物轶事,渐为世人所了解和认知。黄埔军校在现代中国社会留下了深深印记,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成为广大读者之无尽话题,黄埔师生开启的黄埔精神、黄埔话语、黄埔热点,超乎军事乃至社会意义之民族精神,至今仍引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黄埔》2012,(4):77-77
“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这是黄埔一期学生李仙洲在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之际,以九旬高龄坐着轮椅重返母校时说的一句心里话。这句话应该也是广大黄埔学子对母校感恩的心声。能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生活,是每一位黄埔学子终身难忘的幸事和骄傲;或长或短的军校生活,给他们此后漫长的人生之路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史轩 《当代广西》2004,(12):30-31
今年6月16日是中国革命史上声名显赫的黄埔军校80华诞,当年叱咤风云的黄埔生绝大多数已经作古——据台湾著名学者、大师李敖查证,黄埔一期生中仅有时年103岁的孙元良在世。可黄埔的业绩和黄埔精神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因历史的沉淀愈显璀璨夺目。笔者仅撷取黄埔军校的几件轶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2,(1):23-25
黄埔一期学生、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将军曾充满感情地撰文,讲述其父母回忆报考黄埔军校及在校生活的往事。现摘录如下,作为本期特别策划“我的军校生活”之开篇:  相似文献   

8.
《黄埔》2007,(3):62-62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为迎接革命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需要,国民党中央决定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政治科。建校时全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0月2了日宣布成立,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生移往武昌就读,同时向全国招收新生。1927年1月,黄埔本校第五期炮兵、工兵科学生陆续到武昌学习。1月19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该分校在所有分校中规模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单补生 《黄埔》2010,(6):42-43
自从我收藏到黄埔四期同学录之后,心中产生一个似乎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何时能收藏到黄埔五期同学录呢?黄埔军校史稿记载,黄埔军校在大陆分为:一、黄埔时期;二、南京时期;三、成都时期三个阶段。黄埔时期称之黄埔军校早期阶段,是指在黄埔长洲岛上的第一至五期。第一至三期校名是“陆军军官学校”,第四至五期则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收藏讲究专题系列,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胡同里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里,曾经住过几个身份特殊的普通公民。说他们特殊,因为他们的名字,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侯镜如,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杜聿明,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副司令长官;宋希濂,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兵团司令;郑庭笈,黄埔五期,原国民党中将军长。这四个人都曾是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声名显赫。人民解放战争的震天炮火,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侯镜如起义,奔向光明;而杜聿明、宋希濂和郑庭笈,兵败被俘,受到审判,被关押在战犯改造所…  相似文献   

11.
史兰 《黄埔》2012,(6):57-60
2012年,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我党早期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领蒋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蒋先云作为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是公认的杰出人才,在东征和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对我国革命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期特刊发《蒋先云:用青春热血书写黄埔精神》,以为缅怀。  相似文献   

12.
徐小岩 《黄埔》2012,(1):24-25
黄埔一期学生、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将军曾充满感情地撰文,讲述其父母回忆报考黄埔军校及在校生活的往事。现摘录如下,作为本期特别策划"我的军校生活"之开篇:  相似文献   

13.
陈予欢 《黄埔》2010,(6):20-23
民国时期盛名一时的军政强人何应钦将军,曾在黄埔军校史留下了功名显赫的事迹。他的军事生涯盛名之路,起源于黄埔军校;他在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黄埔系”中,地位与影响仅次于蒋介石,称誉为黄埔军校“慈母”、“黄埔系”首领;他辅助蒋介石渡过开创黄埔建校初期的艰难时期,与蒋有过不同寻常的“学缘”、“盟友”、“同事”关系;他奉蒋为至尊,又时而游离于蒋;其军政生涯始终没离“黄埔系”,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6,(2)
正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黄埔军校过往历史的风采与轶事,渐为世人所了解和认识。创始于1924年6月的广州黄埔军校,开创了现代中国军事成长历史,绵延连续了半个多世纪,流传着许多不朽颂扬与军人风采。黄埔军校作为著名军校,在现代中国社会留下了深深印记,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引发广大读者与热心史事之无尽话题,黄埔历期师生开启的黄埔  相似文献   

15.
单补生 《黄埔》2010,(2):38-39
民国时期同学录盛行,学校举行毕业每循例为同学录之刊,详其姓氏里居,联络感情,以志不忘。则黄埔同学录者,不啻为黄埔精神之所寄托,而亦为黄埔同学团结力量之写真。黄埔同学录的编纂,在军校中无论是校方还是学生个人,都是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对校长蒋中正来说,  相似文献   

16.
历史应该记下颇具中周特色的这一笔:攻占中央苏区红色首都瑞金的国民党东路军第十师、第三十六师.指挥官都是前共产党员。第十师师长李默庵,黄埔一期毕业,毕业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黄埔一期毕业,也是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邓权民 《黄埔》2013,(1):77-77
读2012年《黄埔》杂志4期的"征稿启事"中"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这是黄埔一期学员李仙洲的心里话,触动了我的心声,其实这也是我的心里话。同时,我还感到黄埔军校是锻炼和养成一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意志的大熔炉。1937年末,我考入了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期,  相似文献   

18.
王时燕 《黄埔》2010,(6):30-31
我的父亲王认曲,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一户农家,青年时满怀革命理想,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和北伐,历任连、营、团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黄埔军校十三期第一总队少将总队长、军政部第六补训处处长、陆军暂编第一师中将师长。后因“反共不力”等罪名被撤职关押、身陷囹圄。抗战胜利后,父亲应同为黄埔一期生的同乡杜聿明之邀赴沈阳,任东北保安司令部中将高参。  相似文献   

19.
血染龙门     
李冠唐 《黄埔》2007,(4):38-39
1944年5月10日,为配合豫南平原大会战,十四军(军长陈铁,黄埔一期)/k十五师(师长陈德明,黄埔一期)奉密令,撤出渑池观音堂一线的黄河防务,以最快速度占领天险龙门,堵截日寇南犯。当时八十五师下辖二五三、二五四、二五五步兵团,加上师属连及野战医院等约7000人。  相似文献   

20.
夏世铎 《黄埔》2007,(5):33-33
报载,曾在抗日战争“八·一三”淞沪战役中英勇抗敌的一代名将——黄埔一期同学孙元良,于今年五月在台去世,作为黄埔后期同学的我闻此噩耗颇感悲痛,至为哀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