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萱华 《研究与交流》2005,(5):13-14,2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多方面的要求。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岑鸿平 《传承》2006,(6):19-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治国方略。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就不可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成为一句空话。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曾强调指出,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我们在促进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宗旨和执政使命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策精神,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与目标任务,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对浙江工作提出的“三个前列”的要求,发挥优势,统筹发…  相似文献   

4.
王刚 《山西政报》2006,(7):28-2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当代中国的国情,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有着更深刻的历史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部署和各项举措。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高度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善红 《新东方》2005,(3):4-11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社会主义社会是制度优越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发展问题,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为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这一理论,本刊摘编有关权威人士的阐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幼军 《前进》2005,(9):13-16
今年二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讲话以来,全党在深入学习中不断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的理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展开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构建的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前提的和谐社会。加快…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都做了深刻的阐述。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结合首都工作的实际,认认真真地把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按照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要求开展工作北京作为首…  相似文献   

10.
《八桂侨刊》2005,(2):1-1
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5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1.
虞云耀 《政策》2005,(6):7-9,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组编一组文章,从多个层面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以说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最重要、最特殊的社会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前提基础,没有和谐的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于丽娜 《协商论坛》2007,(11):22-2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07,(5):1-1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要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深刻把握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把企业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构建和谐社会对铁路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用和谐的理念做好宗教工作,要求妥善处理好两对矛盾:一个无神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如何正确对待宗教;宗教界如何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正确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要依据有关政策和法规,努力开拓宗教在伦理道德、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尽力化解宗教可能产生的消极社会作用。前者是主导性的,后者是预防性的,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李玲 《前沿》2005,(7):28-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使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最好体现,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逻辑必然.坚持党的先进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9.
朱西括 《前进》2012,(10):31-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有着许多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此,胡锦涛总书记还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进行了科学概括。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应责无旁贷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摇旗呐喊,把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