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动机、背景及内涵,并总结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部分成果。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成果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那里演变发展而来的,但二者之间的演变路径需要学界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一书具体分析了这个问题。该书从实践和文化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从哲学与法学、历史与实证、启示与价值等多个视角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之道。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与错综复杂的国内背景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并伴随时代主题的转变适时、合理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研究呈现迅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学界在内涵界定、理论与实际价值、"多维"困境及贫困类型刻画和多维配套路径等方面对精准扶贫研究,取得了较为殷实的研究成果,有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扶贫理论中国化进程,丰富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是精准扶贫的两大特征,学界更多地关注精准扶贫的实践研究,强化了精准扶贫的实践特征,未来需要强化精准扶贫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凸显研究内容的多学科性、多层次性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基本内涵与建构方式、特征、价值的整体性分析,也内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和建设话语及其体系转换的微观探讨,还从多方面关涉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中国话语"的建构问题。梳理该论题之研究现状,既有益于拓展研究理路与研究空间,更有助于反思当代中国话语建构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是擎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个学科各种方法和视角都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广泛探索,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革”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在中国的社会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疑问和问题。就这些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实践过程 ,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学术意义上的探讨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理论上给予了详细分析和系统梳理 ,详细论证和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创立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和贡献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错误思想进行总结和批判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分专题与阶段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 ,要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反思与总结 ,要对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挑战进行理论上的预测和分析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研究、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一直以来作了很多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内在机理和实戢路径。虽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见解众多。但是现阶段的理论研究却存在着十种“研究张力”,它们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消极因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辨析这类“理论紧张”。  相似文献   

10.
意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已对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受到民间心理学的影响,加之对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和自然科学意识的研究成果关注不够,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必须结合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和自然科学意识研究的最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在无区分的情况下使用二者的。因此有必要从下述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辨析:其一,这两个命题的是否成立;其二,中国化的具体途径分析,就成为澄清问题之必须。最终说明学界对中国化的研究从一般转向了具体,从关注"怎么化"走向了"如何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上百年期间,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思潮传入起点说、俄国十月革命说、五四运动说、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说、党的成立起点说、中共二大说。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后,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比较同意“五四运动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民族和民族关系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进程”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及其社会意识形态基础的变迁为视角,对三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层面进行粗略的梳理研究,以便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体内容的研究提供一个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不断升温,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开展和深化。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是聚焦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问题,少有涉及党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研究。其实,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共就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尤其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央苏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开篇。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学术界已经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总体来看,现有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留有不少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所在,蕴含着党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全部元素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界对群众观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当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群众"概念的界定、群众观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问题及相关研究等,初步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研究框架。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其理论渊源,对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对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既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相应的理论成果,又要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将之置于全球视野之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互动和交流。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非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世界联系和交流的条件。在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国际交流应坚持增强自信心、摒弃优越感两种原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涵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国内问题的迫切需要。建党前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术界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就以改革开放以来,几位国家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的主要贡献为依据,来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