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国家公务员身份的身份保障,是通过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以及事务官常任制而获得有效保障的。我国由于对公务员范围界定太宽,司法与行政关系未理清,法律一直没有明文规定公务员的身份保障。因此,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起适应我国整体制度的公务员身份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个体行为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构建。塑造公务员个体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身份认同、道德建设、终身学习等方式达到公务员个体塑造目的,实现公务员政治人、社会人、自然人三种身份的有机结合,打牢政府公信力承建之基石。  相似文献   

3.
主权在民共识是建构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理论起点。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具有矫正权力、遏制腐败、提升公务员职业伦理的现实意义。公务员隐私权应予克减,这是对该职业群体的正当伦理要求,一旦个体与该职业分离,对其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即应回归常态。基于身份的联系也应对公务员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适当克减,但这种身份关系的辐射半径要作控制。公务员从事事关国家秘密之特殊职务,其财产公开问题当以国家秘密优先,但“国家利益”、“国家秘密”等的界定应慎重。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侵犯商业秘密则是一个伪问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宪法所保护的团体行动权通常由争议权和工会活动权构成。正当的争议行为受到法律保护,其正当性要从争议行为的主体、目的、形式、手续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非法的争议行为不但不能免除刑事、民事责任,还可能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和受到惩戒处分。争议行为给劳动力提供和工资支付都带来很大影响,对争议行为的法律保护要坚持劳资双方对等、平衡的理念与原则,对公务员和公共事业等特殊职业和行业的争议行为要进行禁止或限制。  相似文献   

5.
为政之要,首在择人。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公务员制度中的首要环节。公务员考录制度是指国家机关为补充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采取考试和考察的办法,使尚无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取得公务员身份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定义中看到它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公务员录用必须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第二,公务员录用必须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职位聘任制是我国人事行政领域的一次大变革。随着试点的深入,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纠纷大量涌现。我国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解纷机制以《公务员法》第100条为法律依托,主要存在人事争议仲裁权威性不足和人事争议诉讼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秉持程序正义和司法终局的法律原则,把人事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诉讼纳入(准)司法轨道,建立"或裁或审,司法最终"的裁审衔接体制。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职位聘任制是我国人事行政领域的一次大变革.随着试点的深入,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纠纷大量涌现.我国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解纷机制以《公务员法》第100条为法律依托,主要存在人事争议仲裁权威性不足和人事争议诉讼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秉持程序正义和司法终局的法律原则,把人事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诉讼纳入(准)司法轨道,建立“或裁或审,司法最终”的裁审衔接体制.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是公务员奖励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指导和规范公务员奖励的立法、适用和奖励争议处理的基础性准则。法治原则、平等原则、公开原则、论功行赏原则、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五大原则是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具有自然人与社会人双重属性、公民与公务员双重身份及决策者和执行者双重角色。然而,领导干部对其身份属性的三个"双重性"存在误识,主要表现为:突出人的自然属性表现,而忽视社会属性价值;重视公职官位,以公务员身份为公民私人身份牟利;"重决策、轻执行"与"重执行、轻决策"现象并存。这种身份误识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在反腐败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自然人和社会人双重属性,正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严格区分公民和公务员双重身份,净化权力观和利益观;切实履行决策者与执行者双重角色,切实为群众谋福利。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我国公务员范围的扩大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公务员相比范围扩大了。公务员范围的扩大引发了争议,褒贬不一。本文对我国公务员概念进行纵向比较的同时,也进行了横向比较,说明我国公务员范围的特殊性。进而分析公务员范围扩大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指出负面影响从本质上看是由于行政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只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试谈高薪养廉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工资是公务员赖以为生的主要收入,也是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提高公务员工资,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在防贪反贪、稳定国家政权、促进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政府与公务员的关系是一种法律预先设定的公共服务协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公务员在身份保障、劳动报酬、集体协商、公正对待、隐私保护、档案查阅、依法辞职、申诉控告等方面享有权利.中国公务员的权利规范存在重经律约束、轻权利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平等适用刑法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但司法实践中公务员成为犯罪主体时,往往因为其特殊身份而受到"优待",尤其是在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上。由于《刑法》第三十七条定位不明确、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模糊以及公务员的身份特殊,免予刑事处罚成为部分公务员犯罪后逃避刑事制裁的手段。因此,需要通过明确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条件、建立免刑监督机制等途径正确适用免予刑事处罚,才能更加符合刑罚发展轻刑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公众参与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众参与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是完善公务员制度、强化公务员对社会公众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的一种制度创新 ,具有弥补现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封闭性缺陷的重要作用。国家公务员具有行政机关代表的法律身份 ,这使得国家公务员能对社会公众行使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 ,由此行政机关必须加强对公务员的内部管理。但这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着封闭性的缺陷 ,使社会公众难以参与其中。事实上 ,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内部管理法律关系与行政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外部法律关系具有密切关联性 ,这种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社会公众参与途径主要有 :对公务员的工作进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评判 ;实施职权性检查监督和参与对公务员违法责任的追究  相似文献   

15.
德国公务员范畴十分广泛,包括政府官员、法官、检察官、外交官、教师等职业。2003年6月底,有联邦、州、镇等各级公务员169万人。另外,教会、工商会、医疗保险机构等公法机构中,近12万人拥有公务员身份。除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所属的C系列和法官、检察官的R系列外,大部分属于按任职时间晋升职务和工资的A系列和B系列。为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使其顺利完成基本法(宪法)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德国制订了《公务员法》以及考核、培训、选拔等方面的专项管理规定。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社会,无论是家臣还是官员,上下级都以一种主仆关系而存在。受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我国在国家与公务员之间形成一个不受法律一般原则拘束的关系地带。依据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进步路线,国家与公务员之间关系必将是建立在公法上的契约关系,从而完成身份的回归,公务员则演变为对法律制度无限忠诚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更加严格,其工资福利有了保障,基层公务员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县市一级的政府部门和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部门中.实行公务员登记后,编制、身份落实到了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公务员权利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是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主体,享有与其身份相应的职务权利,但这些权利的救济在我国当前主要依靠申诉控告制度。开启公务员权利的司法救济对保障公务员权利、改进政府作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也具备相应的条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将侵害公务员权利的行为纳入法院的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9.
吴亚平 《理论前沿》2009,(18):39-4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一年多来成果显著,同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仅就劳动争议协商的途径,工会在劳动争议协商中的作用,调解组织的多元化和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身份以及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公务员的政治责任、职务责任和道义责任,其内容包括政组织责任、行政法律责任、行政首长责任和行政岗位责任。行政责任具有指导、规范、预防功能和纠错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