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尽管世居穆斯林的人口比例相当高,尽管今日的车臣等穆斯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人却很少提及伊斯兰教文明,在俄罗斯人的认知中缺少穆斯林的概念,穆斯林并没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没有成为文明冲突的一方。在俄罗斯学者的笔下,穆斯林只有“鞑靼人”、“山民”和“吉尔吉斯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穆斯林文化是落后的,习俗是古旧的,是终将被东正教或工业文明取代的。这种对穆斯林认知中存在的缺陷也是俄罗斯棘手的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东南亚穆斯林的特点是:传统的社会结构已出现巨大变化;穆斯林国家坚持世俗化的道路;宗教认同基础上的分离主义运动并不必然走向成功;区域一体化对穆斯林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伴生的是:崛起的穆斯林中间阶层与庞大的贫困阶层并存;穆斯林国家的宗教与世俗之争错综复杂;穆斯林少数民族的抗争有深层的文化原因;区域化抑制了分离主义运动,但恐怖主义活动开始趋于全球化.不过,东南亚穆斯林主流的温和性质决定了本地区宗教宽容与民族融合的趋势是难于逆转的.  相似文献   

3.
“东方明珠”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香港政府推行自由企业、自由贸易和无税口岸的经济政策,使这块弹丸之地,麇集了世界各个种族与民族,以及各种信仰的居民。 据1985年统计,全香港人口552万,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5万人左右。香港穆斯林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主要由中华回胞、外籍穆斯林、土生香港穆斯林三部分群体组成,他们的人口分别是:中华回胞(又称回胞、教胞,是香港地区对国内回族的泛称),人数近3万,占全港穆斯林的65%;外籍穆斯林,人数近2万,其中巴基斯坦籍穆斯林1.2万人;土生香港穆斯林的人数约5000。  相似文献   

4.
当代东南亚穆斯林具有双重的性格,此种民族性格以各种方式在本地区各国作用于伊斯兰民族主义。占人口多数的印尼穆斯林,其世俗性与宗教性共生的文化,形成了聚合型与离散型并存的民族主义。身处多元种族社会中的马来西亚穆斯林,其独尊本族与兼容他族的双重性格,塑造了文化与政治民族主义的不同面孔。作为少数民族的菲律宾穆斯林,其互为逆向的极端与妥协的反抗运动趋势,凸显了偏执与折衷的不同文化取向。将穆斯林内部水平方向的斗争和穆斯林与世俗国家之间垂直方向的斗争,置于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之框架下进行阐释,可以加深对东南亚穆斯林本质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出现了以梅尔加尼、纳吉利和费兹汉尼等为代表的突厥语民族改革家,他们推动了俄国突厥穆斯林的民族自觉意识。在此背景下,迦斯普林斯基形成了自己对俄国突厥穆斯林社会的政治、宗教、民族、文化、教育等问题的新思想,并成为全俄突厥穆斯林运动的领导人。扎吉德运动和全俄穆斯林大会,是俄国突厥穆斯林运动的两个主要载体,但二者之间相对独立。1907年第一次俄国革命结束后,由于帝俄政府采取限制性政策,俄国突厥穆斯林运动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约7.54亿,绝大多数集中于西亚、南亚、东南亚与北非。有穆斯林团体的国家达120多个,其中35个国家的穆斯林在该国人口中占多数。28个国家(埃及、科威特、伊朗等)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其中一些国家(伊朗、毛里塔尼亚、巴基斯坦)的国名还含有“伊斯兰”的字样。 亚洲集中了5.1亿穆斯林,即占全世界穆斯林人中的67.7%(为亚洲人口的20.7%)。在亚洲穆  相似文献   

7.
法国600万穆斯林中的大多数人在适应国家的世俗主义环境之时,依旧保持伊斯兰的传统色调,秉持温和与中道的伊斯兰价值观。法国穆斯林由于种族、语言、民族、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伊斯兰组织五花八门,呈现出分散化、多元化的态势,其中的"个人伊斯兰"和"穆斯林世俗主义运动"是法国穆斯林宗教实践中出现的独特的新思潮,这是启蒙主义和人权思想对生活在法国的穆斯林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穆斯林中只有少数极端主义分子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打着"伊斯兰旗号"制造令人发指的恐怖事件。虽然穆斯林完全融入法国社会的道路还很曲折、漫长,但法国伊斯兰既是世界伊斯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兰西文化百花园里一朵奇葩的时代终会到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分析泰国南部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就泰南地区如何走出民族整合困境提出若干见解。泰南马来穆斯林社会的失衡状态表现为政治精英的缺失和伊斯兰教的政治化倾向。从表面上来看,泰国政府通过实施教育促进计划成功地实现了伊斯兰传统教育机构——波诺的现代转型,然而事实证明,教育改革政策并没有加强马来穆斯林的国家认同,而是导致了相反的结果。因此,泰国只有尊重马来穆斯林的文化传统,恢复马来穆斯林社会结构的内在平衡和提供多样化的制度选择,才有可能走出民族整合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2015年以来,在一系列恐怖袭击之后,“伊斯兰恐惧症”在法国不断泛化、外溢,穆斯林群体和主流社会陷入双重困境。穆斯林群体生活更为艰难,对世俗社会的认同每况愈下;而法国政府在穆斯林问题上也面临两难境地。“恐伊症”或者说法国的穆斯林问题,反映和折射的是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和挑战,亟须整体性的认知和解决思路。本文认为,法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社会后果、移民融入模式的困境以及所谓两个“平行世界”的不平等,尤其是政治资源上的不平等,构成了法国“恐伊症”的重要根源。而化解现实存在的社会群体间政治经济差异及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富有希望的法国社会,才是解决法国穆斯林问题的正道。法国的“恐伊症”是欧洲穆斯林问题的一个缩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更呈现出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雨 《德国研究》2013,(3):69-80
经过半个世纪的移民浪潮,穆斯林人口在德国迅速增长,形成了以土耳其裔为主体的穆斯林社群。与此相应,各类伊斯兰组织不断扩展,为穆斯林移民提供了广泛的宗教社会服务,也成为争取自身宗教认同、文化要求及政治权利的载体和动能。然而,受制于弱势社会经济地位、特殊生活方式,加之社会普遍存在的针对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敌视、排斥、歧视及恐惧情绪,导致“穆斯林问题”的高度种族化、政治化、安全化和病理化的趋向。吸纳与整合穆斯林移民业已成为德国政府和社会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会议组织(OIC),现在四十七个亚非穆斯林国家聚集在它的周围,是作为伊斯兰国家宗教思想的、政治的、经济和文化的国际组织而建立的。伊斯兰会议组织是六十年代末在穆斯林宗教思想的基础上,在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所谓的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出现和活动的基础上建立的全球性组织。  相似文献   

12.
从印尼社会特点看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伊斯兰教在政治中的影响较小.这是由印尼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印尼是多元种族社会,主张融和的爪哇文化占主导地位,印尼穆斯林大都属名义穆斯林,加之威权政治下的弱政党制度,使得印尼人更拥护潘查希拉而不是伊斯兰教为立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缅甸目前正处于从军人执政向民选政府过渡时期。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暴力冲突却越来越严重。宗教冲突首先是在缅甸西部若开地区爆发,然后扩大到缅甸的其他地方。众所周知,缅甸是一个佛教为主的国家,穆斯林仅仅是少数。而且,一般认为,缅甸国内的穆斯林是东南亚地区最不激进的群体之一,而佛教教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和平与非暴力。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缅甸佛教徒与穆斯林的暴力冲突?笔者认为英国殖民统治政策造成的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是缅甸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缅甸政治转型过程中日益高涨的佛教民族主义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越南穆斯林以占族人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方的胡志明市、西宁省和安江市,人数约10万。越南伊斯兰教经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传入,后受马来人影响较大。占族人与他族的族群差异以及越南政府的民族同化和宗教歧视政策造成族群偏见和越南穆斯林同伊斯兰世界的隔离,导致越南穆斯林在宗教知识与实践、信仰传承、文化教育、机构团体、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其处境亟待越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穆斯林世界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缅甸穆斯林的组成及其与云南伊斯兰世界的融合,文章还分析了他们的穆斯林身份在适应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九一一事件到如今的16年中,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反恐战略、穆斯林移民政策,以及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民主党与共和党业已严重的"极化"更因在穆斯林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恶化。两党在穆斯林政策上的分歧不仅在其各自政府任内有鲜明体现,而且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遍布全球的利益,以及强大战略力量和全球干涉能力,美国对穆斯林的态度对其自身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全世界穆斯林区别于其他宗教信仰者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都要受当地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在服饰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本文主要介绍了马来西亚马来穆斯林的日常服饰,希望由此揭示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政治环境对人们的服饰规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菲律宾南部就处于社会动荡之中,随着1972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宣布实行“军法管制”,南部的动荡终于演变成为一场穆斯林武装集团与政府军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在这场社会动荡和武装冲突中,菲律宾的穆斯林不仅组织起政治团体和武装部队,而且明确地提出了政治主张。穆斯林的武装斗争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1968年,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开始出现“穆斯林独立运动”,由此,菲律宾的“穆斯林问题”便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1972年,以米苏阿里为首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成立,要求将菲律宾南部地区分离出去.南部发生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间的局部武装冲突,遂发展成为波及整个南部的武装斗,形成持续不断的穆斯林运动.这场运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影响目前菲律宾和平和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关学者已从多个方面对这一运动作过探讨,然而,对于运动的宗教背景及根源的实质等  相似文献   

20.
中东和东南亚是当代世界的两个热点,如果说中东地区以战争、恐怖主义和石油闻名于世的话,东南亚则是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世人所瞩目。中东地区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绝大多数人口是穆斯林,而东南亚地区的马来人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人群,其中印度尼西亚穆斯林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