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与他同时起家、同样出名的企业家都倒下了,步鑫生、马胜利、禹作敏、于志安……他却一直傲然屹立。  相似文献   

2.
当新闻界的注意力为步鑫生沉浮所吸引的时候,王泽普,这个当年与步鑫生一样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正静悄悄地离开钢都鞍山,风尘仆仆地奔向南海之滨的白藤湖——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农民度假村北国闯将王泽普出名是在1983年。这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精明强干的工业指挥员——王泽普》,还配发了评论《厂长应有将才》。王泽普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从1979年担任鞍钢无缝钢管厂厂长开始的。他一上任,就大胆提出:5年内使这个陷入困境的企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曾经大起大落的步鑫生,销声匿迹几年后,到哪儿去了?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不相信,但他确实是去了“独联体”的俄罗斯。步鑫生跨过国界闯世界,代表辽宁盘锦衬衫总厂,在俄罗斯筹办一家中俄合资企业,生产他自己一手创出的名牌“阿彼罗”(APOLLO)衬衫。他成了颇有名气的“外商”老板。步鑫生为何代表辽宁盘锦,而不是他曾经任职的浙江海盐、上海等地,这就要从头说起。步鑫生被海盐免去厂长职务后,曾一度应聘上海,组成鑫生制衣公司,但未打开局面。他第一次出山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9,(7)
企业人的素质 ■ 张斌(步鑫生集团公司董事长) 企业人的素质在我看来至少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善良素质、合作素质和学习素质。 善良是一种素质,愚昧的人不可能善良。“文革”的暴行来自愚昧,愚昧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如果一个企业被一种愚昧精神所笼罩,这个企业就完了,或终结于企业向黑社会转型,或终结于企业内部“野心与友谊”的冲突。呼吁善良不仅有利于企业、更有  相似文献   

5.
国际     
《南风窗》2003,(4)
我看到了一个开始。用“取得突破”来形容这次会谈有点言过其实,但这次会谈让我坚信,核查而不足其它的方式,才是解决伊拉克危机的途径。——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市利克斯在结束2月8日、9日伊拉克之行后,宣布对核查前景感到乐观。伊拉克在这次会谈中交出  相似文献   

6.
昔日的风云人物,目前负债300多万,但他思考着的,却不仅仅是还债……步鑫生,这位一度消声匿迹的改革风云人物,若有所思地站在我的相机镜头前。身穿特制的小号衬衫,双手插在裤兜里。抿紧的嘴角边,少了常见的微笑;浓密的乌发中,多添了几根银丝。快门'咔嚓"一声,记下了此时此刻:1987年9月28日下午4时。仍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的步鑫生,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一个变得越来越大的问号。步厂长,此刻,距你立誓"奋'斗十五年,把海盐衬衫总厂建成全国第一流的服装企业",也正好是九年。这九年  相似文献   

7.
老朋友见面,格外亲热。这回,日本东海大学铃木博教授率日本长野县企业家访华团到穗,我们又相聚一堂,谈笑风生。我随中国厂长访日代表团在日考察时,就曾与日本许多企业家结下情谊,双方就企业家所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联系今天企业的现状,作为一厂之长,我觉得实在值得深思。面对“升值”,灵活应变日元升值是个老话题,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这可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们认识一位日本朋友细川胜生先生,他的企业是专门从事加工出口业务的。日元升值带来的厄运,他自然是首当其冲。细川胜生当然不能坐  相似文献   

8.
雷墨 《南风窗》2014,(23):22-24
如何实现与中国领导人的正式会谈,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一个难题。但更值得思考的是,这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 10月28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以“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的身份访问北京,并在29日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会谈。毫无疑问,福田的理事长身份不是重点,“安倍特使”的身份才是看点,尽管这一身份是非正式的。  相似文献   

9.
赵博渊 《南风窗》2010,(23):86-87
<正>六方会谈之于朝鲜更多是一个筹码,重提会谈与其说是主观使然,倒不如说是慑于美韩军演压力和响应中国号召。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0月16日在平壤表示,朝鲜已经准备好重启六方会谈,并提到在中国访问的朝鲜第一副外相金桂冠已就此与中方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会谈"。该发言人还说,朝鲜虽已做好重启六方会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地加快云南脱贫的步伐,尽快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既要认真探索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借鉴别国的成功作法。最近,由我率团到孟加拉国、越南就乡村银行对穷人实行小额信贷扶贫情况进行了考察访问。通过与有关人士会谈和实地考察,我们认为,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做法是成功的,对我们实行贷款到户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1.
初夏季节,我随张志军副部长率领的中联部代表团访问了芬兰、挪威、冰岛、丹麦、瑞典五国.此访是我部1989年以来向北欧地区派出的第一个党的代表团,代表团同五国15个政党的领导人等进行了会谈,达到了"增进了解、促进对话、发展友谊、扩大交往"的预期目的.期间的一些所见所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一月,香港书市上出现了一本畅销书,市民们无不争助购买,先睹为快。这本题为:《在北京的日日夜夜——中英谈判我见我闻》的小册子,约十万字。为何如此抢手?正如《出版者的话》所说:“过去两年里,香港前途会谈牵动着港人的每一根神经。《在北京的日日夜夜》就这一历史大事,提供了一个深刻生动的纪录。作者以敏锐的触觉,既秀丽而幽默的文笔,捕捉了会谈过程中各种场面、人、事和信息。在此尘埃落定之际,正好带给你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立市     
过去我们讲了很多诸如“科技立市”、“教育立市”、“贸易立市”等等,而从中国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我提出一个观点叫“企业家立市”,为什么?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市场调节”这一改革步骤,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努力。市场经济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广东80年代改革的主要成就是在市场机制方面,就是怎样放宽价格,由市场决定供求。下一步要向创造市场主体方面发展,这里重要的是在90年代要培养一个企业家阶层,也就是“企业家立市”。我认为在中国,目前“企业家立市”比“科技立市”、“贸易立市”更为急需。这是90年代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必然,因为机制放开了,主体必然进入市场,这个主体就是人——有经济意识,有眼光的人。中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的记者有一次问我:“你是否赞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每天应该是8小时工作,8小时之外尽情享受?”我说这一点我是反对的。所有的成就都跟汗水联系在一起,不可能从天而降。你为什么比别人有更好的成绩呢,那是因为你比别人流更多的汗水,工作时间更长。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在工作8小时之后就可以快活地到处去玩的。李嘉诚、王永庆是不是每天只工作8个小时?不是,12个小时、14个小时是他们每天正常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一开年,中国商业界似乎真的进入了一个“丑闻的季节”。一些明星公司相继出事,企业家的职业操守面临空前的质疑。从已经公开的资讯来看,丑闻的真实性似乎毋庸置疑,而这些丑闻的共同特征便是,企业家涉嫌以各种非法手段挪用或侵吞企业资产,并造成本公司巨额的亏空。“丑闻”,正把一个近乎让人绝望的问题悬浮在人们的眼前:中国的企业家为什么总是喜欢掏空自己的公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1日至12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晤。这是去年11月美苏日内瓦最高级会谈以来,两国首脑的第二次会晤。世人对雷克雅未克会晤寄以愿望,然而结果表明,由于分歧太大而没有能达成任何协议,甚至未确定下一次美苏首脑会晤的日期。对此,人们感到失望。与今年首脑会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去年11月的日内瓦最高会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包括今年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谈的协议。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10)
正01.位于前苏联"能源之城"普里皮亚季(Pripyat)的四号反应堆,直到爆炸事故发生时这里还居住着将近5万平民。预算即将花费8.7亿欧元的巨大石棺将沉睡的恶魔封印起来,但当地的辐射强度仍达到每小时744毫伦琴,远远高出安全值20毫伦琴的水平。图为一位穿防化服的工作人员在第四反应堆前的空地前走过。"自从我出生之后,我们村里就没有任何男孩或女孩出生了。我是唯一的一个。医生说不能把我生下来。我没有兄弟姊妹,我想要有一个。你可以告诉我吗?我为什么不应该被生下来?那我该去哪里?高高的在天上吗?还是在别的星球?"独立新闻人出身的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中引用了这稚嫩的  相似文献   

18.
北大100年培养了20万优秀人才,北大培养的目标当然是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但我觉得北大也要培养更多的企业人才,也应有更多的人勇敢地投身企业界,争当企业家。我从自身的经验中体会到:当企业家太难,但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展开各项会谈及交流交往活动,尤其是通过三次“陈江会谈”,两岸达成9项协议1项共识,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看好。过去一年多来,两岸通过国共交流平台、两会协商,以及两岸经贸文化、产业合作、民间交流等多种渠道,交流交往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救救孩子     
《南风窗》2015,(8)
<正>春节前,一位同行朋友说某培训学校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拉着我一起去给讲讲。去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所为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提供课外辅导的民间机构,当时在举办冬令营。我们的听众自然都是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否能理解我以我的方式所讲的爱国主义及相关问题,我是不确定的。好在我的那位朋友擅于和小朋友沟通,他告诉孩子们,爱国要从身边做起,先要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他讲到,好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很孤单,并提问:如果父母给你们生一个弟弟或妹妹,你们愿意吗?有的孩子说,愿意。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说,不愿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