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性人文主义是儒学人文信仰的总体特征,天人合一是儒学人文信仰的核心价值,道德中心是儒学人文信仰的超越途径,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儒学人文信仰的理论特质。作为心性哲学的儒学人文信仰,其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整合人心,建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宗教因素尤其是基督教的影响,是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得以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前提,可视为研究西方法律传统形成与发展的切入点.对中国来说,宗教对法律的影响表现得不甚突出,但对道德问题的解说则构成理解中国法律传统的知识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和宗教是分别作为中西方法律的超理性背景而存在的,并成为支撑中西方法律存续的大前提.而在当下,两种因素都面临着危机或是挑战,致使法律陷入危险的局面.此时再次讨论信仰问题,或许是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3.
4.
道德信仰是传统文化中核心部分,然而西方重信仰偏于宗教,中国重信仰偏于德行。对此,通过中国传统中生生不已的天命可以转化为个体的生命和群体的意志,来追寻中国为什么没有宗教的问题。另外,从传统文化的来源之一的神话角度,探讨了中西道德信仰中为什么存在尚力与尊德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信教群众聚居地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注重研究解决好特殊性问题。在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上不能犯操之过急的幼稚病,要坚决纠正在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上存在着的认识误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把党员信教与随顺民族风俗区别开来,积极而稳妥地处理好共产党员信仰宗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接受、吸收儒家思想乃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和倾向,是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共同选择,是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表现形式.它使外来宗教和中国社会双方受益.认真研究"会通儒学"现象,对新时期创造有利于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环境,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引导,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随着《法律与宗教》中译本的发行,"法律信仰"就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伯尔曼式的法律与宗教入手,分析法律信仰的内涵,结合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建构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的三个途径:完善法律体系,强化立法的本土化;树立法律权威,增强人民对法律的认同感;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培育法律信仰根植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方式"会通儒学",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活动不仅使外来宗教因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推动了中外思想文化的顺利交流,对21世纪外来宗教如何与我国社会相适应,从而积极服务社会,促进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卢刚 《长白学刊》2009,(4):80-85
法律信仰是我国法治国家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的结论是在西方法律与宗教相互融通的框架下展开的。他在《法律与宗教》中,最终关切的是失去了法律的宗教日益失去其社会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内心、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崩溃。而观照我国当下的法律信仰问题,在法律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与宗教传统的国家,过于强调法律信仰的作用,可能让我们忽视了真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法治并不一定需要以民众的法律信仰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张振国 《求索》2010,(11):117-118,133
宗教是社会的凝聚剂,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整合社会的重要功能。作为一种分散性宗教,中国民间信仰的"世俗化、功利性"特征非常突出。民间信仰具有某种社会功能:民间信仰所内涵的道德伦理价值以及约定俗成的仪式在家庭、宗族及社会组织的整合,以及社会制度与舆论的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及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仰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现象,处理好信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信仰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拜“物”教,其次是对人的崇拜,再次是宗教信仰,最高层次是共产主义信仰。信仰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解决信仰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能用和平、科学和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解读和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新时代特征的阐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用于新时期的公安警务实践,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当前,公安群体部分民警的信仰严重缺失,要运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来重塑民警的信仰追求,让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回人民警察的精神领地,指引人民警察的工作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严密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和充满人文精神,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了真和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道德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仰可以为道德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对道德的高扬,也可以让相关道德原则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信仰。  相似文献   

15.
姚从军 《传承》2008,(4):26-27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严密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和充满人文精神,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了真和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西藏统一战线》2007,(1):14-15
为妥善处理少数党员信仰宗教、参与宗教活动问题,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党内有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道德信仰学说是康德进行批判哲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对其整个哲学具有重要的定向作用。而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经历了从莱布尼茨一沃尔夫学派的神正论者到理性的道德信仰论者的转变历程,而这一转变对康德最终提出道德信仰的形而上学具有关键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宗教作为影响犯罪的文化因素之一,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宗教在文化的延续和扩张中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具有规范控制社会思想行为的功能。宗教既可以成为犯罪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成为预防犯罪的因素,对产生犯罪与遏制犯罪的效用兼而有之。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应充分发挥信仰对于犯罪的积极防治作用,从而更好地配合社会综合治理措施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儒学在台湾,长期以来一直走着一条十分独特的发展之路,尤其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儒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官方哲学思想而为当局统治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传统文化的基础,还是作为为了实现现代发展而走融会中西思想之道路的新儒家思想,都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台湾的现实社会发展进程。在这样一种进程中,儒学思想一方面对台湾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实实在在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儒学自身的思想体系与基本范畴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台湾的儒学研究只能将之放在客观真实的台湾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发展的具体环境进行思考与分析。同时,也由于台湾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而提供了一个儒学区域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王婷 《思想战线》2011,(Z1):403-405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国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把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作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明确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的关系,使大学生成为有信仰的精神文明倡导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