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四川东方轮船公司“东方之珠”轮上,有位老人外号叫“说到起”。 他,就是公司退休老船长、共产党员王禄开。 前不久,我们在船上采访他。他一口一个“说到起”。他说,“说到起”是他的责任。公司聘请他来指导工作就是叫他“说到起”! “你怎么‘说到起’呢?”我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中的“亚腐败”与医学术语之中的“亚健康”极为相似。 “亚健康”无非是指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处于正常与疾患之间的临界点:说他有病,化验结果均“未见异常”;说他没病,他却浑身不自在,总感到疲惫不堪、身心憔悴。而“亚腐败”也恰恰是这么一种“似病非病”的临界状态,说他“腐败”吧,他既没  相似文献   

3.
声明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声明揭露了陈水扁四年前信誓旦旦地作出的所谓“四不一没有”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无诚信。他说不会宣布“台独”,却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他说不会改变所谓“国号”,却不断鼓噪“台湾正名”、“去中国化”。他说不会将“两国论入宪”,却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他说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却千方百计地利用公投进行“台独”活动。他说没有废除“国统会…  相似文献   

4.
他成功地主持申办“襄樊学院”,改写了我市无本科院校的历史; 他巧妙地实施“联合办学”,盘活了政府和国企两大教育资源,缓解了市民瞩目的“入学难”; 他力主“中考五统一”,净化了纷争不息、散乱如麻的招生市场; 他倡议“对口扶贫援建”,加快了山区“普九”进程; 有人说他“不会吸烟,不会喝酒,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只会工作,不划算”。然而他的同事、他的部下、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护爱戴他。一位青年干部动情地说:“在我十几年的频繁岗位调换中,还未遇见过这样的好领导。”一位老干部说:“现在像他  相似文献   

5.
陆定一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是我的老领导,自我到中宣部工作起到“文革”爆发时的18年中,我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 1966年,毛泽东称中宣部为“阎王殿”,并且发出了“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号召,陆定一就成了“大阎王”,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阎王”身边的“大判官”。“大阎王”被打倒了,他不再领导我了。但“文革”后他从被关押的地方放出来,见面时我还是叫他“陆部长”,一直到他去世我都没有改口。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懂人情世的奇怪人”;有人说他是一个“舍得花钱的守财奴”;有人说他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可是有他这么一个敢于坚持原则“奇怪人”,才使得城北的干部们直气壮地一次次抵制了腐败歪,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他这么一个反对铺张浪费的“守奴”,才使得今天的城北村集体产高达上亿元,不欠国家一分钱款;正是有他这么一个牢记“两务必”的“苦行僧”,才使得他所领的一班人能够立党为公、执政民,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清廉本色。他就是山西省高平市城北居委党总支书记尚民红。(一)作为地处繁华闹市的城北村“一把手”…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2):80-80
抢劫这是他第一次抢劫,略显紧张的他不断重复着:“小姐,打劫。”突然他看到路口站着一个女人,鼓足勇气走上前:“小姐……”话还没说完女人扇了他一耳光:“你妈才是小姐”。他吓得哆哆嗦嗦的说:“时,对不起,打,打劫。”女人又扇了他一耳光:“你妈才是大姐。”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纵观其一生,我认为,冯玉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读书将军”冯玉祥,在读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倒戈,有人认为“倒戈”意味着  相似文献   

9.
同事们称他是公家的“铁算盘” ;熟人朋友称他是不开窍的“铁面孔” ;亲戚家人怨他是没有人情的“铁心肠”。也正是凭着这“三铁” ,使他在金钱堆里走得端 ,行得正 ,请看 :  相似文献   

10.
水清  楚文 《支部生活》2006,(10):17-18
“全国模范教师”、“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先进个人”、“楚雄州师德先进个人”、楚雄市“五带头”党员、“楚雄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名和利,该有的他都有了。按说“功成名就”,他也该换个轻松的工作干干了,可他没这样想也从不这样想,因为他太痴迷阳光下这一最崇高的职业。他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一个终点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褚时健是云南玉溪卷烟厂的厂长。在他的领导下,该厂的“红塔山”在国内市场上击败了世界名牌“万宝路”,“新兴”和“紫云”畅销东南亚和日本;1991年,他的厂向国家纳税39.4亿元,职工人均纳税近100万元;他有“全国优秀企业家”等一大串令人目眩的头衔。但在记者请他介绍成功之道时,他却说:“也许我的教训对你的读者更有意义。”接着,就痛心疾首地介绍自己决策生产“玉溪”,“向世界第一冲击”而最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领导同事心中的“硬汉”,是亲朋好友眼里的“铁人”,从警30年来,他始终战斗在刑侦、禁毒工作第一线;遇到险情,他总是冲锋在前,“不破案,不收兵”是他的口头禅;他不仅勇猛,更善于钻研,是大案要案的终结者,“守一方平安,维护人间正义”是他的信念。他就是青岛市崂山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崔建武。从警生涯中,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一束     
谁笨丈夫对妻子说:“我在路上遇到一位同事,他给我借一毛钱。”“你借给他了?”“嗯,我借了十元给他。”“笨蛋!他自己说只借一毛  相似文献   

14.
他是令人憎恨的“林彪”,也是让人们崇敬的“焦裕禄”;他是老实憨厚的“宋大成”,也是令人扼腕的“宋江”。他,就是从贵州凯里走出来的影视艺术家李雪健!  相似文献   

15.
“耍笔杆写文章容易闯祸!”40年前,当陈方还是个20出头的青年时,有好心人这样劝他。他一笑了之,还是选择了党史工作。他虽然知道,因写文章而闯祸古已有之,“文祸”是悬在文人学者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但没料到,这把“剑”会落在自己的头上。那是1957年的一天,他醒来,就发现戴上了“龙溪专区党内第一右派分子”的帽子,原因是他写文章办墙报“煽风点火”。他百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为了求职,他从英国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编辑部。“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他十分恭敬地问。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那需要记者吗?”“也不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他毫不气馁。“都不要!”对  相似文献   

17.
唐代女皇武则天曾经有个野心勃勃自视为太子的侄子武三思。本世纪70年代曾梦想当“女皇”的江青也效法武后,把一位崭露头角的侄子看做自己的“太子”,培养成自己的得力助手和黑帮骨干。这位“东宫太子”就是毛远新。他是毛泽东胞弟毛泽民的儿子,这种特殊背景给他带来了幸运,使他曾红极一时,官运事通,直至进入中南海做毛泽东的“联络员”。然而,他唯“母后”江青的命令是听,助纣为虐。结果,“母后”没能实现女皇梦,他这个“太子”也没能登上宝座,“母后”末日来到之际,正是他沦为阶下囚之时。  相似文献   

18.
在武胜县级机关里,提起段含德,人们无不为他一心为公、兢兢业业的精神所折服,都亲切地称他是革命的“老黄牛”。也因他“正统”,一些人便说他太“憨”,戏称他叫“段憨德”。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李立三,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关于他的死因,中共中央在他的悼词中说是“含冤去世”:“文化大革命”中人们传说是“自杀’的;而他的战友、身边工作人员以及亲属,都不相信他会自杀。因为他们了解他。是他,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而被敌人悬赏600光洋;是他,作为上海“三罢”总指挥,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在领导“五卅”运动中,险遭毒手;是她,作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最早提出组织南昌起义,战斗中“险些中弹牺牲”;是他,被陈云誉为“坦克车”,身先士卒,出生入死;  相似文献   

20.
夕东 《廉政瞭望》2011,(21):45-45
刘翔的口头禅是“对”。他常常用“对”来断句、过渡,这是种很好的“肯定”心态,对自己也起到了正面的暗示作用,可以让自己更自信,也是对他人抱有善意与期望的表现;吴宗宪在舞台上的口头禅是“这个厉害了……”显然他有危机感,他赞美他人的背后,是对自己现状的隐忧;他同时有强烈的表达欲,他需要大家对他“有反应”,害怕寂寞与冷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