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庙堂与和尚     
《史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辩治者当能别之。”子产多谋善断、明察秋毫,民因其才而不能欺;西门豹执法严明,刚直不阿,民畏其威而不敢欺;子贱任鲁国单父宰时,注重德化,“臣民感其义而不忍欺”。古  相似文献   

2.
《史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辩治者当能别之。”子产多谋善断、明察秋毫,民因其才而不能欺;西门豹执法严明,刚直不阿,民畏其威而不敢欺;子贱任鲁国单父宰时,注重德化,“臣民感其义而不忍欺”。古人的这三种治国理政之道,“民不忍欺”是三者当中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要做到“民不忍欺”,必须真心诚意爱民为民。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个“诚”字。领导干部想事情、干工作、做决策,都要诚心诚意地为群众着想,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考虑。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的思…  相似文献   

3.
《史记·滑稽列传》中讲述了古代三个著名官吏施政的事迹:一是郑国的子产,英明善断;二是魏国的西门豹,执法严明;三是鲁国的宓子贱,与民休戚与共.由于他们德才兼备,取信于民,因而,"子产治郑,民不能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贱治单夫,民不忍欺".他们均是拥有积高威望的典范.威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使人甘愿接受对方影响的心理因素.它具有多种客观方式.首先,威信表现为影响力,即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  相似文献   

4.
<正>参观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河南内乡县衙,县衙的二堂上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导游介绍,"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来多用以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  相似文献   

5.
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是河南内乡县衙。县衙的二堂上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导游介绍,"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来多用以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和巫马期曾先后出任单父(地  相似文献   

6.
河伯娶妇、以实则治及其它钟克生少时读书,西门豹给河伯娶妇的故事,在稚幼的记忆里留下了风趣的情节和精彩的画面。西门豹,战国时魏国人。魏文侯时他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县今。“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原来,县吏...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弟子宓不齐(字子贱),由于德行好,又有才干,就被鲁国国君任命为“单父宰”,到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当县令。上任之前,宓子贱特意从城里跑到乡下,拜访了老朋友阳昼,向他辞行说:“我就要去单父赴任了,您有什么治理百姓的经验送给我么?”  相似文献   

8.
正宓子贱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有一年,他即将前往单父县任县令,为了能更好地做县令,临行前,宓子贱专程去拜访朋友阳昼。宓子贱问阳昼:"我即将启程前往单父县任职,你有什么建议告诉我吗?"阳昼回答道:"我从小地位低下,根本不懂得治理国家的办法。不过我平日里喜欢钓鱼,掌握了一些钓鱼的技巧,我可以将自己钓鱼的经验送给您。"  相似文献   

9.
凭政绩用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这涉及到一个如何科学评价"官员"政绩的问题.战国时,被任命为邺令的西门豹,严厉整治巫婆三老,使百姓免受"河伯娶妻"之苦,同时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且"不苟取于民".  相似文献   

10.
正换届之后,又一批新官上任,这不禁让笔者想起小学课本中的一则老故事。两千多年前,西门豹履新邺县令。那时,当地的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廷掾(县令的助手,负责处理案件)每年都向百姓横征暴敛,搜刮钱财多达数百万,同时以免水患为由,挑选漂亮女孩扔到河里祭祀"河神",以致人烟凋敝。  相似文献   

11.
贾蕴菁 《共产党人》2007,(17):27-28
赵抃(1008年一1084年),宇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入仕后先后4次入蜀,任多处地方官,造福百姓,政绩卓著。他曾任殿中侍御史,刚正不阿,被誉之为"铁面御史"。后人称其有"郑子产之政,晋  相似文献   

12.
以实则治     
通观古今,大凡在政坛上以政绩见称,倍受人民爱戴和拥护的人,莫不“行之贵力”,讲求一个“实”字,夏禹治水,足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两抵戎狄之地,东达黄海、东海之滨,乃至“胝无跋,肤不生毛”.那茫茫禹迹,就连汉代司马迁作《史记》时,亦曾慨叹去古太远而难于求索.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求实精神啊!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之治水有成,泽流后世,名垂青史.西门豹治邺,政绩斐然,民不敢欺.诚如《史记·魏世家》所言:魏文侯“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邺城的别称)称治.”然而,这种政绩的取得,并非出于其才华横溢,宏论滔滔,而是在于其守邺任内,多干实事,以威化治.改革家张居正向明皇隆庆上奏时曾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项主张,并将“省议论”列为“六事”之首,认为“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后在论及宋亡之因时又特别指出:宋王朝灭亡在于“声容盛而武备衰,议论多而成功少.”意谓朝廷在制订政策政令时要斟酌计议周全详备,而在执行时则贵在务实.禁烟名臣林则徐,一生刻苦自励,事必躬亲徼察,从不“袖手枯坐”,并能做到“凡民生疾苦,吏事废堕,人才贤否,无纤悉不知,知无不行.”1824年,江南“高家堰十二堡,山下六堡被大风掣坍,洪湖水泛滥”,道光帝令林则徐赴南  相似文献   

13.
潘月琴 《江淮》2011,(6):38
桐城市双港镇民畈村易洪、易涝、易旱,是基层组织建设重点管理村。2010年,作为选派书记,程春来到了民畈。白天,他与村两委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村貌;夜晚,走访党员、能人大户和群众,倾听百姓意见和心声。在充分问"治"于民的基础上,制定出《民畈村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4.
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是河南内乡县衙。县衙的二堂上悬有一副匾额“琴治堂”。导游介绍,“琴治”这个词出自《吕氏春秋·察贤》中的一个故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来多用以形容领导者知人善任,政简刑清。  相似文献   

15.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我国最早的民本思想。重民,就是重视百姓。历代开明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能从不同侧面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从而对民众加以重视;为民,就要有爱民之心,富民之策,安民之道,给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稳定局面;畏民,是敬畏民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4,(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召开了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会上,他给大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此勉励基层干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对"官"与"民"的关系也多了一层思考。作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不要误导群众,也常常提醒群众不要被错误的言行所误导。其实,领导者也容易被误导,同样需要引起注意。春秋时期,西门豹在邺做行政长官,为官清廉,政绩显著,而魏文侯反而要罢他的官。西门  相似文献   

18.
子产是春秋后期郑国大夫,执掌郑国国政20余年,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孔子最尊敬最推崇的人之一,被清初著名史学家王源推为“春秋第一人”。“子产论尹何为邑”出自《左转》,讲的是郑国上卿子皮认为尹何年轻忠厚,准备派他担任一邑之长,想让他从中学到为政之道,并征求子产的意见。子产不同意,认为应该先让尹何学好本领,然后再来治理政事。  相似文献   

19.
自欺与欺人     
自欺就是自己欺骗自己,欺人就是用欺骗、欺诈的手段去骗人。许多时候自欺是为了欺人。自欺欺人是为了某种利欲的原因,将错误的甚至是无中生有的事情包装起来,让自己相信而心安理得,然后再去欺骗他人,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六世纪,即春秋时代的中期,地处黄河中游(今河南省中部)的郑国正经历着一场封建化的社会变革,子产则是推动郑国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子产又叫公孙侨,出身于郑国贵族。公元前543年,原执政大臣子皮将权力移交给子产。当时的郑国“族大宠多,俗淫而侈,又介晋、楚之间……未易以为治”,而子产在子皮的支持下,坚持改革,择能而使,广开言路,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