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说天下     
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2.
焦点     
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北京时间6月2日晚23时5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我国成功发射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向着全球组网的目标再次迈出坚实一步。仰望苍穹,一位老者思绪万千。他已牵手中国的北斗事业走过了22载,功勋卓著。他,就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某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级工程师谭述森。大智报国魂驻北斗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中  相似文献   

4.
正完美收官,星耀全球!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  相似文献   

5.
图说天下     
正我国“一箭六星”成功发射1月19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的第100次航天发射任务。据介绍,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入轨后,将与此前发射的8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8,(9)
正2017年11月5日,中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首发双星成功发射,标志着自主创新、分步建设的中国北斗系统在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张立新,是  相似文献   

7.
1月17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朝着打造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代”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悉,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3,(3):28-29
中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已于去年底正式启用,可为我国及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解决了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无问题;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形成区域覆盖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相似文献   

9.
时事图览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卫星8月16日,载有"海洋二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当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海洋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四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一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1,(2)
正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人民日报》发文介绍,这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科学研究启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深潜再传捷报,我国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均取得新突破;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科学家找到小麦"癌症"克星;  相似文献   

12.
亚文 《奋斗》2014,(12):59-60
2013年9月25日12时37分。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响起。"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第三颗小卫星"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在浩瀚的苍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从2004年的"试验一号"卫星到2008年的"试验三号"卫星,再到2013年的"快舟一号"卫星,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的研制人员,凭借无以伦比的向心力协作攻关、开拓创新,一次又一次地筑就着"哈工大人的航天梦",一次又一次地放飞着"中国人的航天梦"。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19日,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环境一号卫星C星成功发射。12月9日,环境一号C星成功获取首幅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图——郑州地区图像。影像图图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环境一号C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相比光学成像卫星,环境一号C星对地观测效率大幅提高,大  相似文献   

14.
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由此,他被人们誉为造"星"大师。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  相似文献   

15.
尹怀勤 《党课》2013,(7):88-90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有力托举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呼啸升空并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随着它在地球静止轨道上预设位置的最后落定,北斗,  相似文献   

16.
图说天下     
正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随着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里约奥运会闭幕燃烧了17天的奥运圣火,在久负盛名的马拉卡纳体育场缓缓熄灭,第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8月21日晚正式落幕。里约热内卢作为第一座位于南美洲的奥运之城,给全世界留下独特而不凡的精  相似文献   

17.
热词     
正量子卫星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向建造几乎不可破解的天基量子通信网络迈出了第一步。量子卫星的真正身份仍然是通信卫星,唯一不同的是,它靠量子来传递信息,可以向外发射量子。这颗重631公斤的卫星以我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墨子命名,墨子被誉为历史上进行光学试验的第一人。"墨子号"将在距地球表面500公里的高空运行至少两年时间。在此期间,"墨子号"  相似文献   

18.
《福建理论学习》2010,(11):48-48
1日,我斟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送入太空,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卫星导航新系统以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成为各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而北斗系统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2007年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正式确认为全球卫星导航四大核心系统之一,并在2012年完成亚太地区的覆盖。2015年前后,我国还将陆续发射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