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警示片《扭曲的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在广大党员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不由使我想起春秋时期李离自刎谢罪的典故。李离是晋文公身边掌管刑罚的一名官员,一次因断案不慎,将一名罪行并不重的犯人处以死刑。当他意识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感光 《大特区党风》2002,(11):47-47
在我国古代,一些司法监察官员正直不阿,秉公执法,其品格、精神深受世人敬仰,这里据辽亍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事典》所载,摭录其中几个感人的事例。李离以死护法李离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狱官,因下属审理讼案的差错以致错杀了人。李离事后发觉这事就下令将自己囚禁起来,认为应该处死。晋文公对他说:“判错了案,杀错了人,那是下属官吏的错误,并非你的罪过。”  相似文献   

3.
正马锡五(1899—1962),本名马文章,陕西省志丹县人。1930年,他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红色游击队,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各分区设立高等法院分庭,由各分区专员兼任分庭庭长,时任陇东分区专员的马锡五把这个兼职实实在在地做起来,不单抓生产、管政务,还亲自断案。封捧儿(封芝琴)婚姻纠纷案,是马锡五审理案件中最有名的一桩。  相似文献   

4.
38年了,他断案何止千万件。嫉恶如仇铲不平。热情似火为百姓。只要与破案有关的事有求于他.不论是农民还是特困职工,他都来者不拒。经他认定了的.自然感谢有加:经他否定了的。也是心服口服。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毛头小伙.到全国公安系统文栓专家.他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攀登之路。他就是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5.
《史记·循吏列传》记载:晋文公时代的最高司法长官李离,一次根据下属汇报的案情将人错判了死刑,便自己把自己拘押起来,准备抵当死罪。晋文公说:官阶有高低,处罚也有轻重,这案子是下面人弄错了,并不是你的罪责啊!李离说:我的官职很大,从没有让给下属一点权;享受很多俸禄,却没有赏给下属一点利益。现在错判案件而杀了人,却把罪责推卸给下属,这可没有听说过。说完,不顾晋文公的劝阻,伏剑自杀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离伏剑”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良法与良人     
正偶阅《史记·循吏列传》,其中两则古代循吏的故事,颇为感慨。所谓循吏,在司马迁老先生笔下,就是奉公守法的官吏。第一则的主人公是春秋晋国的李离,他是晋文公的司法官,由于过失而错判人死罪,于是把自己拘禁起来,认为应当受死刑。晋文公说:"官位有贵贱,处罚有轻重。你手下的官员有了过失,并不是你自己犯了罪。"  相似文献   

7.
张德宽 《正气》2000,(1):49-49
春秋时期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 ,因错判了犯人死刑 ,李把自己绑起来 ,以抵死罪。文公说 :“官有大小 ,职责不同 ,罪有轻重 ,这是下属人员处理错了 ,不是你的错。”李离仍不肯原谅自己 ,说 :“司法部门有自己的法令 ,错判刑就应抵罪 ,错判死刑就应抵命。您认为我能详察案情 ,决断疑案 ,才让我当狱官。现在既然错判了死刑 ,罪该当死。”于是 ,伏剑而死。李离的做法固有不妥之处 ,但这种尽职伏法、忠于法律、严于律己的精神 ,的确难能可贵。吏治之好坏直接影响政权之兴衰存亡 ,为此 ,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对官员职责的要求。《周礼·天官宰·小宰…  相似文献   

8.
在名闻中外的旅游胜地——平遥古城的古县衙大堂前,几乎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表演,一位古县令操着抑扬顿挫的北方腔音升堂断案,"和谐社会"、"双规"等现代热词不时"穿越"到表演现场,引得观众哄然大笑,那干练睿智的断案技巧、抽丝剥茧式的缜密推理,令人为之击节叹服。尽管县太爷断的案子时有不同,但勤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5):77-77
施世纶系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靖海侯施琅的次子。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又因其廉己恤民、刚正不阿,深受民众爱戴,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相似文献   

10.
法纪经纬     
中国法院欲结束"垂帘断案"《南方周末》11月15日刊登记者专稿透露,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这一中国特色的审判制度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记者获悉,最高法院下发文件,明确要对审委会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古代官府断案的判词多墨守成规,刻板冗杂,但亦有不少写得妙趣横生。特摘录几则,与大家共赏。宋代崇阳县县令张咏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都将一枚小钱放在帽子里带走,便以盗窃国库罪  相似文献   

12.
描写纪委书记的电视连续剧《黑脸》播出以后,曾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由此,人们称纪检监察干部为“黑脸”。“黑脸”在辞典里是查不到的。那么,这个“黑脸”从何而来呢?我理解同宋朝那位黑脸包丞相有关。戏剧中的“包公”确实是一幅黑面孔,他既不畏权贵,为民作主,又能大义灭亲,秉公断案,由此而流芳百世,为世人所喜爱。因此,人们把敢于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干部称为“黑脸”就不无道理了。纪检监察干部是“黑脸”,他们只有凭着这张‘嘿脸”,才能攻破一个个“堡垒”,使一件件违纪违法问题得到公正处理;也只有凭着这张“黑脸…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 ,法官是法庭的主体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法官有各种各样的职能 ,但是 ,无论是法官的断案还是当事人参与的法律程序 ,都是围绕证据进行的 ,最后法官必须依据证据做出裁定 ,这里就有一个认证的过程 ,虽然当事人也参与整个认证过程 ,但是归根结底他却是法官独自的职能。认证过程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程序 ,文章从法官的角度出发来认识认证程序 ,期望使法官的认证职能更加清晰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对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38岁的女庭长宋鱼水来说,是辉煌与收获的一年,在被评为2004年中国法官十杰后,她又被评为2004年度十大法制人物。 评选委员会委员们认为:对于一个法官而言,能做到业务精通、公平断案已经不辱使命。但宋鱼水却  相似文献   

15.
古人智破疑案(二则)张锁仁拷皮知主北魏时期,担任雍州(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刺史的李惠,常以智断案,被传为佳话。一次;一个背柴的人和一个背盐的人,一起来到树荫下,放下背上的东西休息。歇了一会,二人动身上路时,为一张羊皮发生了争执,两人都说是自己背东西时垫...  相似文献   

16.
︽史记·循吏列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典狱长李离复查案件时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遂向晋文公请罪。文公听后替他解脱道¨﹃官职有贵有贱’处罚也当有轻有重。再说’这案子是下面官吏办的’不是你的错。﹄李离却﹃不领情﹄’长跪不起’请求处自己死刑’说¨﹃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终不受令’伏剑而亡。两千年前的李离’其行为与晋文公﹃官职有贵有贱’处罚也当有轻有重﹄的思想相对立’没让法律在自己面前﹃拐穹﹄。因而两千年后的今天’国家法律却在湛江大地﹃拐弯﹄了。1996年初到1998年7月’长达两年半时间’走…  相似文献   

17.
杨奇清断案     
杨奇清断案凌辉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不明不白死于非命;几十名干部因受牵连身陷囹圄。事发突然,扑朔迷离。是敌特破坏?是内奸作祟?还是另有原因?这件几十条人命的大案摆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长杨奇清面前。请看──案情紧急,锄奸部长赶赴襄阳1943年6月的一天...  相似文献   

18.
驻苏大使馆转李富春同志:(一)请你去看陈绍禹同志,面告他八大的会期(九月十五日开幕,九月一日起开预备会议),问他的身体情况,可否回国参加八大(中央已有另电通知他出席八大)。如果他因健康关系不能出席八大,请问他是否准备对大会提出书面的意见。(二)谈话情形望电告。  相似文献   

19.
1956年11月,年届不惑的杨宗胜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调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从此,他把后半生的时光奉献给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光荣事业。他在新疆奋斗20余年,先后任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后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为边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建设沟通天山南北两大盆地(准噶尔、塔里木)的乌库公路,是他这段历史精彩篇章中的一页。而我当时正好在他身边工作,有幸见证了这一页。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我就是来救人的,我先上!我年轻、身体好、懂水性,我先来!——谢樵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中医科战士在云南鲁甸地震救援中不幸遇难。我也隐隐有一丝遗憾:他(她)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她)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她)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