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信任对政治系统的秩序维持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理性的政府应选择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政治互动关系。就政府信任的产生而言,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就政府信任的效果而言,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功效。理性的政府要有意识地使人们能够从内心深处"回忆"起国家的民族精神或对政治制度中的基本原则的崇敬之情,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要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亲和力和接近感,实现有机的"社会团结";要尽力以较低行政成本取得较高政治生产力,提升政府政治声誉,提高政府施政绩效。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降低政府成本,这是第一次。它体现了降低政府成本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降低政府成本,对于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一、政府成本的概念及其特点政府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政府成本是政府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的费用和开支;广义的政府成本包括立法、司法、政府机关,及其他机关在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费用和…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取得政治合法性的内生要求,既体现了政府使公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是公众衡量和评价政府履行职能状况的重要指标。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迫切需要政府通过有界行政、依法行政、透明行政、诚信行政和责任行政来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这是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和目标选择了通过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来最终实现法治政府。在追求这一理想的过程中 ,摒弃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和权力政府应该是必然之举。由管理型政府转变到服务型政府 ,其意义十分重大。当然 ,这种过渡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5.
有效政府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政府代替有限政府来作为中国政府建设的目标,是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中国学术界的反映,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初级阶段决定的。有效政府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资源汲取、秩序供给、政治整合和政治容纳功能。有效政府建设要求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政治录用的水平和政府自主性,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构建低成本政府的内在困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靖  文宏 《学习论坛》2005,21(4):36-38
政府成本在中国的出现是在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的。低成本政府的构建无疑会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成为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创新的又一着力点。对于构建低成本政府,从一开始学者们就提出了多种方法。但是对现实具体环境缺乏有效的现实指导力。要顺利地构建有效的低成本政府,必须尽快地从根本上解决其内在的三重困境:理念困境、动力困境和路径困境,从根本性和长远性出发,使构建低成本政府的努力成为一种可能的制度变迁选择。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8)
在近年来我国高频率发生的环境利益冲突事件中,民众往往将抱怨及抗议的矛头指向地方政府。迫于公众压力,地方政府对相关的建设项目大多采取匆忙宣布永久性停建的方式以求平息争端。这不仅造成项目本身巨大的沉没成本,也带来经济、政治等多层次的社会成本,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环境利益矛盾中官民对立这一现象折射出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经济、政治关系以及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弊端。构建政府公信力,需要深刻反思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努力追求公共决策过程的"群众认同",推进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维护环保法规的尊严,正向回应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8.
政府创新的内涵包括观念、理论、体制、人员和操作等五个层面的创新。政府创新是通过政府官员的改革行为得以实现的,因而其直接动力就是政府官员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然而从根本上说,政府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社会实践。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政府创新的推进可通过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执政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政府执行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田甜 《唯实》2007,(12):89-92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已被确立为行政改革和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如何探索从技术层面向深层次拓展,并形成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是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把企业管理中"执行力"概念引入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提升政府执行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公共关系角度分析现代政府的形象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与民主政治的推动下,现代政府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这是完善政府形象、树立政府威信的前提条件.文章拟就政府公共关系的引入,政府形象评估的内容,政府形象评估的程序,以及政府形象评估的标准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中国未来政府范式的必然选择。节约型政府的核心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节约、循环经济和以民为本。在中国建立节约型政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运行也要讲究成本。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也应该是讲究成本意识的政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政府成本认识不足,政府运作不计成本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增强政府成本意识,通过改革,革除弊端,最大限度地优化和降低政府成本,改善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5)
"民生政治"时代下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一个民生政府。民生政府对政府回应具有独特的价值诉求。然而,目前政府回应不能完全体现民生政府应有的价值诉求,不能充分地满足民生政府建设的客观需要。为此,我国政府回应需立足于民生政府建设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政府的运行也要讲究成本。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也应该是讲究成本意识的政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政府成本认识不足,政府运作不计成本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增强政府成本意识,通过改革,革除弊端,最大限度地优化和降低政府成本,改善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  相似文献   

15.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中国未来政府范式的必然选择。节约型政府的核心内涵包括四个方面:节约、循环经济、廉洁高效和以民为本。在中国建立节约型政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施雪华  张荆红 《探索》2005,(2):44-47
通过时欧美先发国家和亚非拉后发国家政府权力理性化进程的分析,认为,作为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要素或首要标志的政府权力理性化,虽然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力和权威的集中,但有了较集中的政府权力和权威,并不就等于政府权力理性化了,这里的关键是看集中的权力和权威是否为世俗理性和国家利益服务。政府权力理性化达成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改良,也可以是革命,或两者兼有,而其中政治思想家们的政治理性化理论和政治家们的政治理性化实践的互动,共同推进着整个政府权力理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秦兰芬 《理论建设》2014,(3):38-40,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原则性表述,具有根本性突破,将带来根本性转变。这表明确立有限政府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深化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由于中国经历了相当长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政府改革本身经历了几次怪圈,人们还一时无法完全摆脱无限政府的困扰。因此在当前的中国,确立有限政府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治国方式的转变、政治秩序构建方式的转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府信任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任对于政治系统的秩序维持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理性的政府应该选择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政治互动关系。就政府信任的产生而言,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就政府信任的效果而言,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功效。  相似文献   

19.
政府执行力的自身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执行力是国家大政方针变为行政效能的主要环节,有其法定的具体内容.由于历史、社会、政治与经济等原因,我们的政府执行力在法治、方法、效率、协调等和利益追求等方面存在自身的一系列挑战.需要通过理顺职能,节约成本,严行操作,反腐倡廉,绩效评估,提高效率和公务员素质等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交易成本指的是在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它包括政府的信息成本、监督管理成本等.而行业协会在调节经济秩序的过程中,既能考虑到市场的价格信息,顾及到企业个体利益的差别,又能执行政府的某些职能,具有非盈利性和自愿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自我服务和改善政府管理的作用,从而超越科层制,由行业自主决策,达到降低政府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