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编制职前警察职业认同感量表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设计原始量表,多次施测修改量表,采用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职前警察职业认同感量表共14道题,包含职业意愿、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累计贡献率67.130%;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模型拟合较好(x2=138.263,x2=138.263,x2/df=1.894,CFI=0.925,TLI=0.893,RMSEA=0.062);总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56,各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152/df=1.894,CFI=0.925,TLI=0.893,RMSEA=0.062);总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56,各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150.839之间。结论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职前警察职业认同感量表可作为测评职前警察职业认同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运用问卷法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1)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程度相对偏高,其中职业意志平均分最低;(2)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3)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程度,但会影响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某些维度;(4)公安院校专科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5)体改生和学历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警察职业价值因子上学历生显著高于体改生;(6)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亲戚中是否有警察对警校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7)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没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警察职业幸福是警察在职业活动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潜能发挥所体验的满足与愉悦.警察职业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自我实现和无私奉献的统一,劳动创造与成果享受的统一.造成目前警察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谋生手段"的警察职业观阻碍了警察对高层次精神幸福的追求,角色冲突导致警察职业认同感下降,过度繁重的工作妨碍了警察对职业幸福感的体验,管理制度的刚性化与警察个体发展自主性的矛盾扭曲了警察对职业幸福的获取.提升警察职业幸福的途径:一是丰富警察职业的幸福资源;二是提升警察职业幸福能力,让警察做一个幸福的警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公安部门实习期间侦查专业技能提升的现状、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探讨职业认同感对公安实习生侦查专业技能提升的影响,当前研究运用问卷调研法对156名公安院校大学生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过三个月公安业务实习,公安实习大学生在询/讯问、群众工作、侦查卷宗制作等侦查专业技能方面存在较大提升。实习生对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环境、实习待遇的满意度、实习适应程度、与民警的关系、参与办案的程度、参与办案的数量等变量与侦查专业技能的提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公安院校实习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对实习期间侦查专业技能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而,未来要增加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内容,提供更高专业匹配度的公安实习岗位,实习过程科学考核,并提升实习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为提高实习生侦查专业技能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职业化成为中国警察改革和发展重大主题之一,教育培训是实现警察职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应从职业化的内涵和视觉,探讨警察职业化教育培训,不能窄化为警察职业"知识技能化",可通过设置职业素养模块,改革创新教育方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来提升警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警察职业素质是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警察职业素质是培养警察职业化的必然要求。警察职业知识、技能和伦理是支撑警察职业的内在力量。警察职业知识是职业素质之基,警察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之本,职业伦理是警察职业素质之魂。警察职业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育伦理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警察职业风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职业存在风险。警察在承担责任、履行公务活动中,由于社会环境、组织状况以及自身原因等因素具有引起严重后果的可能性,这种严重后果主要表现为就是被追究责任和各种伤亡。文章在对构成警察职业风险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警察职业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的警察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做了调查,分别考察了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的内部群体特征,并对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比较重视各种职业价值,他们对各种职业价值的重视程度依次为:人际和谐性、社会贡献性、职业稳定性、个性吻合庹、工作安全性、社会交往性、工作舒适性、地位提升度、处遇公平性、家庭助益度;在职警察和警察院校学生对警察职业的价值评价总体偏低,认为警察职业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贡献性、个性吻合度、社会交往性、职业稳定性、处遇公平性、人际和谐性、工作安全性、地位提升度、家庭助益度、工作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警察职业认同对于当今警察职业发展意义重大。面对目前的种种困境,警察职业价值认同建设需要开拓新的途径。若立足于公共关系的视角,我们开始理解困境的原因,开始发现重构警察职业认同的内容和实现途径,这也是开放社会中警察职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警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能力。警察职业能力是指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要素履行警察职责的能力,由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构成。警察职业专业能力包括了核心专业能力和基本专业能力;警察职业通用能力包括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警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警察部门的警务活动服务,而不是相反。警察职业能力培养至少涉及到两个基本层面的建设:一是学校与警局的合作、学习与警务工作的结合等办学体制、机制层面的建设;二是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训练方法等教育教学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安大学生职业认同在入学动机上表现为职业预期和学习生活适应性上的差异,对公安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主要有对警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公安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构建,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警察意识、警务技能和警务行为素养,从而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业情绪。  相似文献   

12.
警察的职业承诺分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三个方面.当前基层民警的职业承诺水平是比较高的,其中,规范承诺明显高于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警察的职业承诺及三个因子存在着显著的件别、警种、区域方面的差异.警察的职业承诺还需进行必要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有效降低警察组织人才流失的比率,提高警察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警察的职业生涯管理一方面表现为个人规划意识不强、职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另一方面表现为公安机关及其领导对警察职业发展的管理机制缺位.针对这些问题,运用职业生涯相关理论,提出了警察职业生涯锚的构想以及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提供组织帮助的方法,实现警察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公安院校3280名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警察职业认同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6.49±5.72)分,职业认同总分为(11.55±1.6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总分、职业认同总分在...  相似文献   

15.
社区民警是社区警务的中坚力量。新形势下社区民警地位及作用发生了变化,其职业发展在日益复杂的职业环境中面临着"不堪重负"、"难胜其责"、"入不敷出"等困境。应改善社区民警的职业环境,优化职业效能,培育职业能力,以实现社区民警职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察的摇篮,然而招录对象的社会化,公安机关警力供求的主渠道出现“梗阻”,公安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形势。通过对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寻求公安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应尽快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警察应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称之为警察证人。警察出庭作证并不违反证人的不可替代性特征。警察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其程序应包括:申请警察证人出庭作证程序;通知(强制)警察出庭作证程序;查明到庭警察证人身份程序;法庭向警察证人交代权利义务程序;警察证人宣誓程序;警察证人作证程序;控辩双方交叉询问质证程序;法庭补充询问程序;警察退庭程序。  相似文献   

18.
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培训是实现监狱劳教事业发展与警察个体发展的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将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到胜任新的工作标准所需要的水平上来。基于特殊的行业需求和职业特点等因素,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培训有其不同于普通职业培训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公安机关为了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公安部门搞好警务工作,而主动采取的动态管理活动。建立警察公共关系,是密切警民关系.树立警察良好形象.推进公安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0.
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终身机制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组就警察职业忠诚教育相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咨询和典型案件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向普通市民和在职公安民警进行了调查,主要从警察职业忠诚角度调查分析群众及在职公安民警双方对公安民警工作的态度、公安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安队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对警察忠诚教育的看法等方面,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结合调查数据,得出结论,以期对人民警察职业忠诚教育终身机制的建立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