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发展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个体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样,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下面就邓小平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作几点概括。第一、“经济体制转变”论。总结十多年来的改革目标,在经济体制上,就是要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邓小平带领全党不断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开始以苏联为模板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到本世纪初,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成为中国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个转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重温、讨论和检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有利于廓清认识迷雾,在历史考察中坚定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真正做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邓小平选择和推进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时的思考过程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其中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的制度设计思想等,对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当前改革开放,均有着重要而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十七大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方针。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时间紧,任务繁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并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障碍。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在“三个转变“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课  相似文献   

7.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沈亚东党的十四大报告确定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时期,国际形势又是风云变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  相似文献   

8.
政府发展观与审批观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资深政治家基辛格曾与邓小平讨论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他说:“如果你们成功,那将会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时间只过了10多年,但基辛格所预言的答案已经出来,如何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嫁接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人不仅在理论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实践上也获得成功。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完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今天,中国要完成的则是市场经济体制如何从有到好的历史跨越,将“初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这项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空白,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我国经济史上的新时代。深入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的哲理基础,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这一思想突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法制宣传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的思考李永禄,熊桂林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战略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全局,需要各个方面工作包括...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课题(上)赵曜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十四大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伟大工程中,一方面,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  相似文献   

13.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不仅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实践上也将是一个重大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经济,否定市场的作用,是一种僵化的经济,资源浪费严重,效益低下,严重地阻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精辟的回答,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实践问题。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结合四川实际,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破“姓社姓资”的传统观念中,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这一重大的创新理论,由此中国找到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开启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面对当前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新问题,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和要求的认识,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突破性贡献集中在三大方面,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搞市场经济。具体又包括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容论、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手段论、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论、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体又包括发展市场经济的生产力标准论、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论、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论;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又包括公有制经济占主体论、分配制度上的共同富裕论、更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保证论。除此之外,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成果还包括形成了新的所有制结构理论、初步形成了新的分配理论、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理论、初步形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18.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与稳定的关系1991年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还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持续、快速、健...  相似文献   

19.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地方政府既缺乏利益基础与独立权力,又缺少制度创新的积极『生与主动性,由此而导致制度僵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低下。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存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权利及再整合过程。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将得到相应权利。本文基于此,阐述了地方政月手行为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在区域经济若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规范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新阶段何方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后,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1994年,中国将根据中共中央14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展广泛、深刻和内容丰富的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奠定基础。这又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