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重要思想观点。《决定》在认真总结我党历史的基础上,准确分析了时代基础和现实条件,明确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牢牢坚持以德立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德建设;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宏观引领作用;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微观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观 【出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研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是一个随心所欲和想当然的过程,不能随意地、无原则地提出几个方面的内容,就断言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而必须有理有据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原则要求与基本路向。这里拟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把握的五个命脉性关系人手,集中探讨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是传统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传统道德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彰显与继承。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铺染中国人的生命底色,构建强大的时代民族精神,必须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撬动这一系统的支点,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  相似文献   

7.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把其融入我们的生活呢?如何融入到家风建设中呢?比如说"富强",在家庭中,怎么理解它又怎么引导孩子来认识它呢?先来认识"富强"的反面———"贫穷"。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暨南大学境外生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研究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境外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状况,与调查前的假设相对比,提出了值得讨论与思考的问题,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培养市场经济的法律意识陈绍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必须抓好市场经济的基础建设,即市场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就社会环境而言,它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法律环境显得尤为重...  相似文献   

10.
许进 《中国政协》2020,(3):28-29
光阴荏苒,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工作马上就要进入第三个工作年度了。回顾过去一年紧张充实、收获满满的工作,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政协委员首先要守好疆土2017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总书记在与委员们座谈时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一直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理论进行了不断探索,创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使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性、协同性和包容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构成;突出强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本质;明确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目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突出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从时空整体性上谋划和布局,...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社会主义是一些阿拉伯国家奉行的以伊斯兰教为基础、以阿拉伯国家统一为目标的社会主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由民族主义政党执政的阿拉伯国家开始宣称实行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流派虽然多样多元,但有相似的思想基础和目标追求。近年来,在民族主义、政治伊斯兰力量式微的背景下,阿拉伯左翼政党开始活跃起来,崭露头角,影响不断扩大。阿拉伯国家社会主义思潮活力持续,“向东看”已成潮流,但阿拉伯地区共产党和左翼力量整体崛起尚需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伟大事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统一于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战略思想不断与时俱进,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再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不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中重要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基于"主题——主体"的关系逻辑和运行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蕴着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人民特色。这五个特色相辅相成,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实践特色是基础,理论特色是...  相似文献   

18.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指出,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是国家财富的增加,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则是社会急速衰退的征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改革攻坚,其...  相似文献   

19.
严琦 《中国政协》2020,(6):68-69
作为连任三届的"老"政协委员,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不断锤炼道德品行,在工作中努力做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表率。树立新时代政协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村庄改造,它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由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