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肖复兴 《各界》2008,(4):12-14
老知青蔡立坚去世10年了,不知还有多少同时代的知青记得她,又有多少新时代的青年听说过她.10年前,蔡立坚因车祸在山西身亡.车祸发生后,她还帮着抢救别人,回到家里却一下子去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死,让人感慨,也让人难忘.……  相似文献   

2.
王新同 《侨园》2013,(12):62-63
<正>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老人,他退位后,解甲归田当了普通的农夫,他就是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一个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人,却悠然自得,心如止水,令多少人敬佩不已。毛致用是目前为止,唯一卸任后住在农村的国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3.
美国社会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系统、有效、间接。从表面上看,人人都好像可以随心所欲,而实际上又不可能放任自流。应当讲,经过一百余年的努力,美国已经建立起一个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它有这样几个方面给我们印象较深: 1、软环境。在美国,法律繁多,给我们讲课的专家学者,谁也没讲清到底有多少种。按理讲,美国人做起事来应当是约束很多,弄不好甚至会寸步难行。但无论是美国人自己还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今天,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是每一个国家,甚至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一个课题。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中,若想成为一个被尊重的国家,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它的文化被世界喜欢,而不是有多少军力,甚至不是有多少GDP。军力是你自己的,越大人家越害怕,GDP高,你也没有分给人家。小国受到尊重的例子也很多,你看一看,这样的国家必然是因为文化灿烂才被人尊敬的。  相似文献   

5.
没想到他走得这样突然,这样匆忙。正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他担负更重要的任务的时候,他却溘然长逝了。 廖承志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可许多同志和朋友仍不能相信他竟会这样突然离开。是的,他自己也一定没有想到,他竟会走得这样早。有多少计划还没有完成、有多少事情还没有办好?特别是祖国统一的大业,怎么能让他放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干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很丰富,技术技能很过硬,工作作风很踏实,为人处世很诚实,这样的人往往会被作为干部考察提拔的对象,而且在考察过程中也容易得到比较一致的好评。然而,当经过考察把这个人使用到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岗位上以后,有的人则工作局面打不开.管理没有多少章法,  相似文献   

7.
微语录     
杨兴文 《党政论坛》2013,(18):26-26
@张小娴:走在熟悉的路上,往往忽略了细微之处不可多得的美丽;而走在陌生的路上,却又会因为迷恋途中的景致而耽误了行程。身边的人每天都在为自己默默付出,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刚认识的人只要对自己好那么一点点,我们就会受宠若惊!糖放得多了就会感觉到苦,爱得太深了就会感觉到平淡。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在我们这个时代,总有一群人在我们后面追赶着,使我们心头没有片刻宁静。 现代人的生活被匆忙、焦虑和排挤三者所包围,每天都是这样紧张,神经都绷得这样紧,生命似乎悬在半空中,老是在那里蹦蹦跳跳。  相似文献   

9.
且说读经     
怪事年年都有。这回是有人写文章要青年人读“四书五经”。文章刊于1991年2月20日的《人民日报》第八版上。有关的那段文字是这样的: 试想一下,我们喊叫了那么多年“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可是做过多少实在的工作?今天30岁上下的人,有多少读过“四书五经”?即使读过,又有多少人真正读懂?当然,传统文化的无限丰富性远不局限于“四书五经”,但它是基础之一。基础苍白薄弱,何以“批判”?何以“继承”?  相似文献   

10.
曾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陕西榆林地区,近年来农村庙宇“香火”愈旺,庙会规模越办越大。有人说:这是当地多年来的民俗习惯;还有人说,这是贫困地区封建迷信活动的再度兴起。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后的发现,却很难简单地做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透过这个表层现象,看看这“香火”烧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它给我们提出的警示在哪里 ? 说不清榆林有多少座庙,座座香火都不断。这里群众生活并不宽裕,但修庙敬神却慷慨解囊 陕北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这里的人素有敬神的习俗,因此“陕北庙多”早已人所共知。六七十年代,这些庙宇被作为“四旧”…  相似文献   

11.
桑柳 《党政论坛》2013,(8):29-29
1.我们鄙视“拼爹”族,却又“恨爹不成刚”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人:工作有爹安排,房子老爹给买,车子从爹那儿开,票子说来就来。他们撞人了,对受害者说“我爸是李刚”;他们考挂了,对老师说“我爸是局长”。当身边的这些人在我们面前炫耀着自己爹的威风,自己爹的厉害,有爹万事皆小菜时,我们在心里总会严重地鄙视之:有爹有啥了不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  相似文献   

12.
四川,有一个我国光学玻璃行业中的“鞍钢”。 这样说,因为它是我国光学玻璃工业的材料中心,也是世界上有数的几个大光学材料基地之一。 对这样一个大厂,竟没有多少人知晓。因为它一直是只困在“笼”中的“大鹏”,人们很难知道它的存在。 1981年,光明器材厂由军转民,它的名字开始随  相似文献   

13.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6月7日发表文章,题为《为什么我们害怕崛起的中国?》,文章称:显然中国的崛起整体而言对全球经济是有益的。但几乎没有人是这么看待中国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担心崛起的中国,却不担心崛起的印度?或  相似文献   

14.
在每个国家人民的历史上都有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南斯拉夫人民的近代史上,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就是这样的人物。正如南斯拉夫著名作家斯肯德尔·库莱诺维奇所说:“我们的历史事实上是一部不断被人征服的历史,是我们的人民多少世纪来遭受欺凌的历史;它必然要产生,也产生了一个把我们的进步力量团结在自己周围来改变我们历史的进程和面貌的人。这个人就是我们的铁托。” 今年是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前身)50周年,5月25日是铁托诞辰95周年的日子。为此南共联盟中央  相似文献   

15.
俯仰之间     
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十岁前后,那么地喜爱跑动。奔跑——少年时的乐事,它显示着少年机敏的本能——对前方的热爱。有不少时候,根本不知道奔跑为了什么,奔向何方,却因为无目的而兴奋得涨红了脸——从这边起,风一般地到达那边,这就够了。我们总是在荒地上跑,绕过荆棘藤萝,踩在杂草的身上,荡起一串串蚱蜢和蟋蟀。经验告诉我,这样会更有野趣。野性的狂跑消解了心中轻度的郁闷,脚板却屡次为此付出了代价。有时,地面枯硬的蒺藜会把脚板视为马蹄,像钉马掌一般地准确楔人,这时再善跑的人也必须止步,一瘸一拐地挪回家中,从母亲的笸箩里,找出一根…  相似文献   

16.
谈对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志愿填报是关乎考生终身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最为挠头、最为焦心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它在成就多少学子人生梦想的同时也曾令多少人追悔莫及、遗憾终生!"高考志愿年年报,年年不知怎么报",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无奈和无助的感叹!  相似文献   

17.
编后语     
在着手编辑这一期刊物的时候,我们还只是隐隐地听到春天的脚步声;然而,当这期刊物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却可以肯定,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来到你们身边,已经降临到祖国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乡村。春色是迷人的,但它又是从寒冷的冬天走过来的。春夏秋冬,这是天气的变化规律。其它事物的发展不也是这样有起有伏的吗?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它的历史命运中,有令人振奋的高潮,也有使人沉思的低潮。但是,有人问得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低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高潮的准备阶段。高潮是一定会来临的。然而,  相似文献   

18.
王富新 《党政论坛》2009,(11):63-63
《艾子杂说》里讲:一天,艾子散步,碰到两个人坐在路边高谈阔论。甲说:“我就是弄不明白:我们和那些当官的,同样都是人,怎么他们就那么有智慧,而我们却没有呢?”乙答:“这还不明白?人家每天吃的是肉,当然就有智慧。而我们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啊!”  相似文献   

19.
锈与防锈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这样的警句: “锈也很必要,单单锋利还不行; 人家会喋喋不休:他还太年轻!” 按尼采的说法,似乎锈也有两面性:它使人失去了毕露的锋芒,一也;却丰富了人世经验,二也。但其实,尼采说的是反话。他以刀刃比喻人生:锋利时,嫌太单纯;锈了,人世涉猎多了,却又失去了锋利。 人们大抵是在这样的经历中,  相似文献   

20.
<艾子杂说>里讲:一天,艾子散步,碰到两个人坐在路边高谈阔论.甲说:"我就是弄不明白:我们和那些当官的,同样都是人,怎么他们就那么有智慧,而我们却没有呢?"乙答: "这还不明白?人家每天吃的是肉,当然就有智慧.而我们每天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