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目前一把手得不到有效监督的原因1、一把手中有的政治素质较低,不愿接受监督。一般说来,一把手在广大干部队伍中政治素质是较高的,但也不能否认有些一把手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有的唯我独尊,搞“家长制”、“一言堂”,乱用权力,听不进他人批评,容不得不同意见,视上级批评、同志劝谏、群众意见为耳旁风。总认为上级的控制、群众的监督、法纪制度是对自己的束缚,不愿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2、一把手的特殊地位,使之不容易接受监督。一把手是某一地区或单位的最高领导  相似文献   

2.
善待批评     
明朝洪自诚说:“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然而,有的同志却听不得批评意见,视批评为刺耳,视提出批评的同志是跟他过不去。这种对批评的态度是错误的。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实际上是在纵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终究是要栽跟头、吃大亏的。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楚汉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员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除了认真执行党的政策、重视调查研究和经常接受党组织的批评监督外,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共产党员为什么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共产党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首先是由于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共产党员则是人民的忠实的勤务员。共产党员和人  相似文献   

4.
喜欢表扬而不喜欢批评,可说是人的一种“天性”。开展批评的时候注意点方式方法,讲究点批评艺术,往往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然而,时下的一些批评,看起来像是讲究批评的“艺术”,实则有搞“假批评”之嫌。不妨试举几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能沉默则沉默,能少说不多说,实在过不去就人云亦云,不当“出头鸟”,甘当和事佬。宗旨就一个:不能让被批评者把怨“账”记在自个头上,来他个金蝉脱壳。只触皮毛,不动筋骨。对待犯错误的同志,不是积极“地、满腔热忱地进行实质性批评,而是故意围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表面现象拉东扯西,绕来绕…  相似文献   

5.
齐冬梅 《唯实》2010,(6):38-41
新媒体为民意、民权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原有执政方式提出了挑战。新媒体对于“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政府网站这一新媒体形式“创造条件”,是一项主动“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有效性和常态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有时见到一些同志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攀谈起来,常常听到一声长叹:“倒霉了,挨批了!”把受到批评与“倒霉”划等号,视挨批为“祸”,是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对待批评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把挨批视为“祸”,想方设法逃避批评,对明摆着的问题遮遮掩掩,捂捂盖盖,甚至干脆采取“不承认主义”,或百般辩解,推卸责任,或暴跳如雷,反唇相讥, 甚至日后找机会打击报复,如此这般, 对事业发展,对个人进步,都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7.
实施批评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方法.由于批评是一种负强化,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般人不太乐于接受.虽然人们并不一般地反对善意的批评,但如果批评只是一味地狠批猛训,也会把人批得恼、批得跳.如果把批评的重点放在"评"上,认真耐心地与人评说错误的危害、错误的教训以及怎样纠错进步上,一定能达到在"评"中感化人、教育人、促进人、激励人、提高人、升华人的目的,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爱护     
批评是提醒,是警示,是纠正缺点和错误的有效手段。时下,批评难已是不争的话题,而批评领导,尤其是下级批评上级、群众批评领导则是难上加难。《人民日报》曾刊发一篇“舆论监督为何难”的文章, 列举了三位作者因在报纸上批评领导而遭到惩处的例子。一位被要求“辞去机关工作”,一位“被停职,等待处理”, 一位用了笔名还是被千方百计地“挖”了出来,终究没躲过厄运而“倒了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施行,是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举措。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新突破,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是关键环节。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监督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长期以来,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甚至看成是在整人。认为来自上级的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是互相拆台,下级的监督则是挑毛病,群众监督更是对自己不尊重,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抵制、排斥监督。对此,我…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误区     
批评,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对工作、对同志都有好处。但是,要批评,就得拉下脸面,不讲情面,难免得罪人。于是,一些领导者当起了好好先生,信奉多栽花、少栽剌。只表扬、不批评,有的则在批评的“方式”、“方法”上动足了脑筋,使得批评走了样、变了味。误区一: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有理是指批评要以实事为依据。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领导人对下属进行批评时,下属不但不服气,反而会有“顶撞”现象呢?一方面,可能是被批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就是要分析领导批评的是否有理。  相似文献   

12.
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关键。为什么《条例》要强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呢?是因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处于决策的核心地位,责任大、权力大,其一言一行也事关重大。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但监督只是“治标”,还不能解决“治本”的问题,或者对“一把手”来说,接受监督只是一种被动行为,而不是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加之“一把手”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监督机制有不完善的原因,要使“一把手”能正确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光靠监督…  相似文献   

13.
注重舆论监督社会效果的价值取向,明确新闻监督也是服务,这在我们日常的新闻实践中实在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许多报纸纷纷开出了“投诉台”、“新闻110”、“百姓热线”、“曝光台”等热线电话和接待处,开设了相对应的栏目以实施舆论监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为批评而监督或为监督而监督的现象。社会主义新闻的“两为”方针决定了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都在履行新闻的社会服务功能。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化解矛盾、改进工作,因此舆论监督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一关系,又使它落实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呢?笔者认为应领会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关系,确立监督即引导,而引导就是服务的观点。监督即引导批评也罢,揭露也罢,常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对党员实施纪律处分的种类 党组织对于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按照党章的规定,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视其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党章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15.
重视和加强内部监督,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维护党纪政纪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内部监督却表现得十分软弱,硬不起来,这主要受制于如下一些主客观因素:不敢监督。下级对上级不敢大胆监督,怕影响前途;上级对下级不敢严格监督,怕失去选票;同级之间不敢监督,怕伤了情面。不要监督。有些同志认为,某些工作机密性强,不能监督;也有个别领导干部,开会讲话鼓励监督,欢迎大家批评,但实际上是“叶公好龙”,对监督有一种逆反心理,认为谁监督我,就是跟我过不去,轻则强词辩解,遮羞掩饰,重则打击报复,给“小鞋”穿,不愿接受…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对东北局“左”倾错误的批评,高岗一直耿耿于怀,而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刘少奇总是位居他之上,一个白区党的领导人,凭什么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高岗甚至认为自己的这个计划委员会主席也是名实不符。因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是事无巨细都要管。高岗满肚子的“怨愤”,在北京找不到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支部组织生活 支部组织生活,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支部对党员进行管理、教育、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使每个党员都在党的一个组织中过组织生活,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组织保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批评作为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和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它包含“批”和“评”两层意义。“批”,就是见人见事指问题;“评”,就是挖根源、析原因、想办法。那种只“批”不“评”的批评,与其真实目的相去甚远。实践也证明,批评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关键在“评”。  相似文献   

19.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要求,从大同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愿不愿”、“敢不敢”、“能不能”、“会不会”四大课题,不断探索强化干部监督工作的运行机制。一、着力解决“愿不愿”的问题,不断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愿不愿”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体现。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20.
郑云 《唯实》1994,(10)
民主生活会,是我们党内发扬民主、开展正确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一种好形式.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在民主生活会中的角色特征是至关重要的.要使民主生活会不流于形式而确有成效,“一把手”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端正思想并战胜自我.一般地说,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成绩总是主要方面,缺点错误总是次要方面.但在民主生活上,主要是谈缺点、摆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表扬的话少了,批评的话多了,因此“一把手”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心理准备不充分,就可能产生一种“一年忙到头,辛辛苦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