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忆对女性生存状况和价值取向有着特殊的关注和感悟.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尽管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往往以悲剧结局,但面对不公的命运,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些女性形象不甘沉沦、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使小说获得了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效果,不仅凸现了小说主题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内心潜在的悲剧意识,启示人们更多地关注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心理的精细刻画,注重对经济与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度挖掘,注重对女性凄惨、悲凉命运给以深切审视。从张爱玲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意识的种种表现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结局之所以悲凉,与她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认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陈染的小说摆脱了宏大的国家与民族叙事,仅从女性个人经验出发,摹写当代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存困境,追问自身的存在和现代性焦虑.她的写作展现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她个人化的女性叙事为中国女性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叙事空间,在19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女性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识主体和社会实践主体两个维度来看,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女性对其生存困境的探求与思考、对其人格尊严之平等与自由解放之个性的追求,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它将“人”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作为女性的“人”的主体意识的一部分和体现,女性主体意识是决定女性自我存在的本质要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女性中灌输、培养权力意识?同时向社会宣传女性从政的作用,是当前我国妇女运动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的积淀与我国国情交织,我们曾一度十分重视妇女对阶级政权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固然至今仍十分重要,但我们毕竟长期忽视了对于权力主体一半之女性的权力启蒙。笔者曾在广州中山市对100个小学生进行妇女观问卷调查,样本选择了某校四年级的学生。在你对爸爸、妈妈最大期望一栏内,对爸爸第一位的希望是当官,对妈妈的第一位期望是搞好家务和多吃饭少吃菜。这种调查,从一个角度反映出社会重男轻女的意识是多么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上真正的文学大家或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既要有不凡的艺术技巧,又要有超常的深广度分量来让世人、让历史承认。张爱玲作品中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旨趣和丰厚的人生体验,她对人生、命运、人性进行艺术审美,并在深层次上传递出对普遍人性、人类命运的揭示。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三十年代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是勇敢地向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挑战的新女性。作为作家,她有独具的敏感,超众的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作为女性,她具有叛逆的性格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但是,在争取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的奋斗过程中,却始终扮演了屈辱、痛苦和不幸的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9.
在女性解放问题的探讨上,鲁迅作品主张女性要先取得经济权,张爱玲作品认为女性对经济也极端依赖。鲁迅认为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女性解放的有力保障;张爱玲认为女性地位低下的最大魔障是女性深层意识中对男性不自觉的依附心理。两者都认为男女平等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0.
永恒的困境--论张爱玲小说中伦理悲剧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悲剧是指个人与普遍法则规范相冲突所导致的苦难、不幸甚至毁灭,它在张爱玲小说中有一定的反映.张爱玲通过她笔下的伦理悲剧,展示了个体生命的超越性本质以及命运的荒诞、人生的悲哀,人性的不可理喻,从而使其小说创作超越了社会历史层面而进入到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11.
半夏是云南当代本土女作家,其小说文本具有"都市""时尚""物恋"等特点,体现出现代女性独立自足的主体意识。这些特点与作家的心理结构相关联,更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浅析张爱玲独特的色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用常色、参差的对照、心色三部分入手,力图剖析张爱玲独特的色彩意识。张爱玲以她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运用,证实了她笔下的色彩不仅仅属于技巧和形式范畴,而且还联系着她全部作品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从时间意义上讲,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大体处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对照各自小说中女性形象,探讨这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相同点,及某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文”现象;同时,在“女性存在的时间性”、“女性的内审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比较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以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池莉的多数作品都以冷静客观写实的风格,复原了生存在市民阶层的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表现人性的原生态,但这不能掩盖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与存在。作为新写实代表的作家池莉,其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持久的,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呈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脉络。本文从对其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分析着手,试图梳理其中女性意识的成长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意识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所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带有明显的主观抒情色彩和自传性质,充满着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既出于佛教观念和情爱追求的矛盾纠缠,更是根源于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而认定人生本苦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恨歌>,是一部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的命运悲剧,其悲剧性冲突集中表现在人与城市的矛盾,生命与自然力量(时间)的矛盾,女性的弱者角色和男权中心的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活着的一天的开始》是韩国女作家朴婉绪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最鲜明的主题是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是在人与女人两个层面上进行开掘与统一,以达到女性的全面实现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女性散文向人们敞开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神奇玄妙的女性世界 ,女性的发现是其多层阐释的一个核心主旨 ,对传统女性散文写法的变革给其带来了与以往迥异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女性地位已经较之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改变通过古今文学作品对比表现得十分明显.百余年来女性解放运动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的记述为女性解放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映射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意识变化.文中主要以大文学家张爱玲的作品为例,结合当时国内外社会环境详细分析文学作品中女性解放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成名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五十年代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她诞生的土地上被遗忘了,但是在台港海外,张爱玲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将她独特的风格誉为“张爱玲体”,许多读者以自己为“张迷”而自豪.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首推其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红玫瑰白玫瑰》、《半生缘》等使无数“张迷”为之倾倒.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张爱玲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读她的散文集《流言》、《私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