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多地发生路人跌进马路"陷阱"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还有人在马路上被"电死":哈尔滨死2人,石家庄3死4伤,大连一名18岁学生至今未脱离生命危险.媒体名之日"走路死",很多市民感叹走路都"压力山大".(8月21日新华社) 在繁华都市走路"步步惊心",随时都可能横祸飞来,这种意外的悲剧让人焦虑.如果说,一次两次仍是个案,那么"走路死"的频发,显然不只"偶然"那么简单.无论掉进热水坑的杨女士,还是坠入百米深管道井而死的3岁男童小俊,都是这些"马路惊魂"的直接受害者.他们的死,伴随着公共安全的不确定性而来,也增加着我们的莫名恐惧——谁也不知道,这些隐患若不消除,下个遭殃的会不会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形成和谐的医疗康复氛围。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甚至恶性医患冲突事件不断发生,医患关系为何激化到如此严重程度?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公正解决,以至于造成医疗纠纷矛盾激化或被不适当扩大化,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难易避免。本文从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方面保障悲剧不再发生提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石勇 《南风窗》2014,(11):50-52
<正>医患社会冲突内在于两者关系的重新建构中。换言之,他们的社会冲突,不过是体制、市场,以及社会利益群体分化进行"设置"的结果。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身患疾病的人,他们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在医院这个社会空间里相遇。大多数时候,他们的相遇平淡无奇,医院保持着特有的秩序—包括医患在博弈能力上并不对等的秩序。但有时候,这种秩序会骤然间被撕破,就像有汽车在十字路口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一样,医患的相遇,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冲撞。它们构成了剧烈地冲撞人们心理的社会事件,这些年来接连不断地发生,并在公共领域得到传播和放大。  相似文献   

4.
权力的冲突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0):10-10
<正>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这类戏剧性冲突总让人"喜闻乐见"。近来,同为公权力机关的公安和法院之间发生了两起此类事件。7月底,河北武邑县法院3名干警在成都执行一起民事案件。认定一家公司妨碍执行,开出了30万元罚单,后又减为3万。因法院人员穿着随意,且罚款数额还能"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 《南风窗》2011,(11):73-73
如果将历史比作一本书,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死可能并不是这本书的终结,但却为华尔街有来经受的最大一场人类悲剧的重要一章画上了句号。整个事件的始末,都给我们上了一堂投资课。投资启示一:如何让投资组合免受突发事件的冲击?不管是十年前拉登策划的"911",还是十年后拉登殒命的消息传来,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动荡。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突发事件一般会对市场形成短期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市场依然会回归  相似文献   

6.
郑文鑫 《南风窗》2014,(12):32-34
<正>在医患纠纷"爆炸时代"背景下,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虽然谈不上是治本之策,但可以降低患者不理性的维权方式和走极端的概率,减少悲剧重演。近年来,"医闹"愈演愈烈,患者弑医事件时有发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患者倾向于选择"医闹"而不愿走法律程序?假设有一套健全、高效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是否可以降低患者不理性的维权方式和走极端的概率,从而尽可能减少悲剧重演?纵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1,(23):30-30
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事件不仅刺痛整个中国,也让国外媒体目瞪口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常委会议上称此悲剧令人"心灵受到巨大冲击"。在近年来诸多和"道德"有关的公共事件中,能在民间和官方都产生如此冲击的,并不多见。可以说,中国那么多年的道德滑坡对人心的刺激,经过"累积",在这一事件中达到了顶点。其耻辱,足以叩问国人的良心。而反思,当然也一并出现。  相似文献   

8.
邱建国和苏建国都复出了,一年多以前,正是他们主政下的江西宜黄县因为政府强拆民房而酿成了举世震惊的"宜黄钟氏自焚事件",彼时,二人分别担任县委书记和县长,事发后,在舆论的声讨中二人均被免职。一年多过去了,他们又携手复出,出任抚州市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市公路局局长,一时间舆论哗然。一种所谓的"公众焦虑"开始在"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上形成定式,就如同近几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甚至擢升"几成官场定式一般。从"跨省追捕"的当事人重新上岗,到重大矿难责任人低调履新等"悄然复出"都曾引发过公众这种"满腹狐疑"的焦虑。  相似文献   

9.
陈和午 《南风窗》2011,(26):26-26
邱建国和苏建国都复出了,一年多以前,正是他们主政下的江西宜黄县因为政府强拆民房而酿成了举世震惊的"宜黄钟氏自焚事件",彼时,二人分别担任县委书记和县长,事发后,在舆论的声讨中二人均被免职。一年多过去了,他们又携手复出,出任抚州市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市公路局局长,一时间舆论哗然。一种所谓的"公众焦虑"开始在"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上形成定式,就如同近几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甚至擢升"几成官场定式一般。从"跨省追捕"的当事人重新上岗,到重大矿难责任人低调履新等"悄然复出"都曾引发过公众这种"满腹狐疑"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
1991年苏联"8·19事件",不觉已十年过去.这个曾经引起举世震惊而又以败绩告终的历史插曲,给人们留下了久远的深沉思考.事件的教训固然值得反思和总结,不过,对于原苏联各成员国广大人民今天来说,尤为重要的不是回溯既往,而是开拓未来.基于这个思路,笔者简要地谈几点看法和感想.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也有工会会员卡了,也能享受到工会服务啦!今天是我到北京工作后最高兴的一天,深切感受到了工会‘娘家人’的温暖",在会场办理完入会的小李兴奋地讲到。据悉小李是交东大街"链家"房屋中介的员工,入职已有半年的时间。为进一步聚焦"八大群体"职工,广泛吸纳职工入会,切实做好职工的服务与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2.
谣言与真相     
质疑不是谣言,真相要靠程序,它们共同构成了针对公权运作的压力机制。在一件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说法是"我相信",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知识、立场、情感和所拥有的信息,做出"我相信真相是什么"的判断。由于许多事件涉及土地、生命等切身利益的抗争,由于许多事件常常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后的突然爆发,也由于许多事件中卷入了众多不满和"不明真相"的民众,所以这种"我相信"  相似文献   

13.
拉黑  李淳风 《南风窗》2013,(16):53-57,52
无论是读霍金还是弗洛伊德,都会让人感受到一丝战栗。前者的思绪不在地球上,不是用"大"去诠释宇宙,而是用宇宙来诠释"大",大到让人承认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从而获得一种空洞的恐惧。后者研究的是人,说不清大或小,却仍然令人感觉他的解释中同样包含一种恐惧力,  相似文献   

14.
据《北京青年报》1999年4月30日的报道, 4月20日美国丹佛市发生一起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屠杀案, 19岁的学生朱某因不满母亲的管教,与同学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事发后,得到了该国总统和本地警方的重视,分别派了心理专家介入对案件的审理。 在我们身边也曾发生一起亲生女儿勾结男友及其同伙将一直疼爱她且未曾发生过直接感情冲突的母亲杀死的惨案。古今中外天伦之乐,莫过于母子情深和恋人情浓,这一案件让人震惊之余,又生无限感慨。这起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它又给人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案情简介 少女许丽,19…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人的包容精神自古有之,并非始于今日.自古以来,外来人口或外地人所占比重很大,本土人士所占比例是很低的,以清末民初为例,北京常住人口中,"最地道"的"老北京"不足30%或更低.这些"最地道的"北京人,泛指"八旗"或其他久居京城五代以上的人,而这种人在北京今天不是很多. 北京人与其他城市、地区的人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本土意识",但北京人则少有"排外"的思想.不排外、不歧视,既表现出北京人的包容,也表现出北京人的智慧. 经济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历史上北京从元代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但从来不是经济中心.不是经济中心,并不意味着北京没有经济生活和经济形态.北京历史上发达的、内容丰富的商业、服务业就印证了这种观点.而历史上北京的商业、服务业的主办者、经营商,尤其是那些驰名海内外的"老字号",几乎没有北京人涉足,这种"谦让",体现了北京人的明智.  相似文献   

16.
燎原 《南风窗》2012,(26):87-89
"厌学→逃学→辍学→打工",这是当下农村学生辍学之前和之后的基本路径。而另一种路径,就像贵州毕节5个死在垃圾箱的儿童所揭示的,是"贫困→逃学→辍学→流浪……"大火终于被扑灭,弥漫的浓烟也消散。悲剧以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被描述:14人死亡。12月4日,汕头陈店镇一作坊里,因500元劳资纠纷引发的纵火案,夺走了14个人的生命。死者中,至少有6人未满16周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  相似文献   

17.
富士康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3):92-92
<正>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引起了网上热议,许多人纷纷谴责企业的非人性化管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是似乎没有人想到,这种管理模式其实就是某些头脑发热的学者所鼓吹的"中国模式"的最典型的代表。所谓中国模式,无非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的"经验"的一种概括。我曾认为,  相似文献   

18.
兴海之鉴     
自奥巴马上台以来,围绕中国的海上冲突有次第起落、总体趋于激化的态势。从2009年的无暇号事件到2012年的黄岩岛风波、钓鱼岛"国有化"博弈,再到今年初的菲律宾告状和当前的巴士海峡悲剧,说明围绕岛礁主权、海洋划界、历史性水域权利和专属经济区属性的  相似文献   

19.
正职工问题:对于说过的话,我总是"放不下",反复思考是否说得合适、是否让别人不高兴了……结果越想越觉得自己就是说错话了,为此感到特别自责。每天都要这样想来想去,真的好累,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  相似文献   

20.
在H1N1流感事件、政党乱象,金融风暴充斥的台湾新闻网当中,突然冒出了一则让台湾50岁以上的文化人震惊、惋惜的消息——被誉为"纸上风云第一人"的资深报人高信疆病逝。"70年代高信疆以狂狷之姿引领文坛风骚,为台湾报纸副刊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格局,屡屡在文化、艺术、思潮上创造议题与风潮。"关于他的报道,占满了《中国时报》5月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