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贤福  唐峻 《经济与法》2003,(10):53-53
2003年2月7日下午,几名持枪歹徒闯进某省一银行分理处抢走人民币20万元,并将一名正在办理储蓄业务的客户无故枪杀。2003年3月被害人家属以“储户与银行间已形成合法的储蓄合同关系.银行依法应对其在营业期间内办理储蓄业务的储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负责”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银行赔偿死亡赔偿金等合计3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被告在履行合同维护储户的存款利益方面并未违约,要求被告以合同附随义务赔偿于法无据。  相似文献   

2.
孙蓓 《研究生法学》2002,(4):52-59,91
仲裁作为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被合同当事人采用,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与海事领域。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合同转让行为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频繁发生。问题也就产生: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在合同转让过程中原合同中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效力如何?本文试就该问题提出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存单纠纷案件频繁发生,成为严重困扰银行工作的突出问题。加强防范并妥善处理这类纠纷,对于化解金融风险,保证我国金融安全、高效和稳健运行,以及维护银行业的良好信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存单是储蓄人将货币存人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给储蓄人证明存款、据以取款的的凭证。这里的存单作广义理解,包括存款折、存款卡。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存单由储蓄行为而产生,储蓄是一种合同关系、储蓄合同的主体是储蓄人和储蓄机构,储蓄人又称储户、储蓄存款人,只能是公民(自然人),不能是单位组织,个体户为经营活动而存款不…  相似文献   

4.
储蓄合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近年来涉及储蓄关系的纠纷案件居高不下。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公正地解决纠纷 ,有必要对存款人的权利进行准确界定。然而储蓄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关系十分复杂 ,且由于世界各国法律传统各不相同 ,很多国家对双方达成契约的内容和条件的规定大多是非书面的 ,这种契约关系主要受判例法、习惯和惯例的约束 ,因而笼统地归纳存款人的权利十分困难。这里主要以我国法律为标准 ,兼顾其他国家的法律 ,试图探讨存款人权利的“应然”状态 ,而非具体法律规定的“实然”状态。一、支取存款——并非不受限制的…  相似文献   

5.
真伪储蓄合同之辨——储蓄合同效力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和不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三个角度分析了储蓄合同的效力 ,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 :一是不能一概排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储蓄合同的资格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储蓄合同应作为效力待定合同通过法定代理人的允许或承认而发生法律效力 ;二是反对高息纳储不等于取消利率的任何差别 ,只有在国家严格监管下允许储蓄机构利用一定的利率浮动进行合理竞争 ,才能既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又保障储蓄业务的健康活力。  相似文献   

6.
储蓄合同是一种特殊合同,我国《合同法》没有对其做专门规定,应当作为无名合同来处理。储蓄合同一经成立,银行即对储蓄存款享有所有权,储户对银行享有的是债权。在储蓄存款被冒领时,应当依照什么原则来划分储蓄机构与储户间法律责任,储蓄机构对取款权利人身份审查是形式审查还实质审查,储蓄存款被冒领依据何种规则进行赔偿等进行理论上的探究,是基本的出发点和探究诉求。  相似文献   

7.
析加强资信调查对保证合同履约的作用卢昌军在进一步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主体的我国企业,在国内经济组织之间越来越多地建立起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横向经济联合,国内经济组织与国外经济组织之间以及与港澳台地区经济组织之间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张俊 《法制与社会》2012,(10):35-37
债权准占有制度是债务人以为第三人是真正的债权人并对之进行清偿,履行其应时真正债权人的给付义务的一种制度.它是以外观理论为依据,侧重保护交易安全的制度,在储蓄合同中适用该制度可以防范银行风险.储蓄关系涉及国计民生,针对司法实践中因银行对第三人“善意付款”而产生的存款冒领纠纷时,应该结合储蓄关系的特点谨慎适用该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格式合同的价值冲突与利益平衡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从容 《现代法学》2000,22(6):150-152
格式合同作为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的产物 ,追求交易之迅捷 ,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且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试图从各国对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的比较分析中 ,谈谈格式合同价值冲突的表现与特征 ,谈谈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恰当地规制格式合同 ,寻求契约的公平、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银行卡盗刷案件频发,储蓄合同纠纷愈演愈烈,一些法律问题亟待厘清。法院宜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用先刑后民原则中止审理。而储蓄合同兼具保管和借贷的性质要素,与借贷合同的合同性质最为相似,因此宜参照严格责任原则归责,保护储户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信用户对电信业务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电信用户与电信服务运营商之间的合同关系越来越复杂。电信服务合同作为明确电信运营商与电信用户权利义务的主要法律文件之一,电信运营商作为合同一方,具有明显的强势地位,单个消费者处于劣势。因此,对电信服务合同中格式条款的规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电信服务合同的概念着手,分析电信服务合同中格式条款对电信用户权益的制约,并对电信服务合同中格式条款的规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来信前不久,我单位附近的一家储蓄所为方便群众储蓄,决定增设晚间储蓄业务,营业时间是晚上7时至12时,并对营业时间做了广告宣传。一天晚上10点多钟,我单位刚刚接到一笔业务,派会计到储蓄所领款,但储蓄所已下班,提款未成,造成我单位合同损失近十万元。后经了...  相似文献   

13.
【裁判要旨】储蓄管理条例是针对储蓄存款利率拟订、公布、变动等制定的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不是对储蓄机构对外签订、履行储蓄存款合同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不能以本案8年期存单高达17.1%的年利率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而认定合同无效。储蓄机构可在对外承担合同义务的同时,对内按相关管理性规定自行处理。审理此类案件的关键系识别该强制性规定究竟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还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从而对合同的效力作出正确判断,避免违反强制性规定成为获取额外利益的借口,以维护交易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一种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优点于一体的新的管理方式─—合同管理,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有的因产生纠纷已反映到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人民法院应如何对待这类合同?一系列问题已摆到法院面前。因此很有必要对行政合同加以研究,本文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我国较早出现的合同管理是在国有企业管理领域。国家为搞活国有企业,实行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中的赠与行为也明显增多,赠与在物品流转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赠与合同与买卖合同一起在各自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主要从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权之现行规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意见两方面对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权问题展开阐述,以期为完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储蓄合同纠纷案作出再审判决,认定中国银行武汉洪山支行因未尽到保护客户存款资金安全的义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支付存款人胡女士25万余元存款及利息。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格式合同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格式合同当中,通常具有一些免责条款,其目的主要在于对合同双方的共同利益进行更为良好的确保,进而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更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免责条款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使得市场经济秩序受到影响,民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基于此,为了更好的保护合同双方的共同利益,对于格式合同当中的免责条款,应当进行有效的民商法规制,从而使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最终推动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商品交易的安全,人们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重视担保的作用。由于财产担保比信用担保更加可靠,抵押这种担保形式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合同当事人所采用,因抵押合同发生纠纷诉到人民法院的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法律关于抵押担保的规定比较原则,审判实践中在审理抵押担保合同纠纷案件时争议较大,本文试就抵押担保合同的性质和效力,略陈管见。一、关于抵押合同的性质1、抵押合同是一种财产担保合同,是一种物的担保合同,即抵押权具有物权性。签订抵押合同的目的就是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通过对抵押物这一特定财产的变价,…  相似文献   

19.
合同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我国现有民法通则和经济台同法、涉外经济合问法和技术合同法三个台同法对合同作了专门规定,同时还在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铁路法、海高法、担保法、保险法和民用航空法等法律中对有关合同作出了规定。但是;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这些规定就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了。于是,就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较为完备的合同法典。在合同法起草的紧锣密鼓中,本刊记者采访了我们律师行业的老领导、老朋友,现任国家工商局公平又易局局长李必达同志。千古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自1993年10月起就着手进行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20.
要约撤销权初探吴礼洪要约撤销权问题属于民商法的研究范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合同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商品生产及交易活动,已成为民事法律行为和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缔结合同的要约、承诺活动也愈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