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权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发展变化的。从中外人权发展的历史看,有主权才有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权的首要问题,西方的"人权外交"只是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工具。维护主权、促进人权进步的斗争,涉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建设,涉及综合国力和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为了维护主权,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王军 《学理论》2013,(19):19-20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我们要挖掘美丽中国文化内涵,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团结合作关系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各民主党派在坚持贯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方针的同时,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加强,呼声越来越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意识的加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历史进程的重大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以消灭剥削制度为基础的富裕。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原则是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制度必然相联系的,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方面,而且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原则。一、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人民警察作为国家的一支武装力量,担负着社会治安和刑事诉讼的重要职能,在公民人权保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由于警察权的过分强大,警察机关往往在行使职权时会对人权构成一定的侵害,造成诸如刑讯逼供、超期羁押、滥用强制措施等问题,因此,对警察权进行适当的限制,将其列入司法模式,对于我国的人权保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80年代“失去的10年”和9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连年下降的阶段之后,非洲经济近两年来开始走出低谷,总体经济形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1,(20)
今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是西藏人民的盛大节日。40年来,西藏在社会主义阳光普照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整个自治区呈现出祥和、进步、繁荣昌盛的局面。这是铁的事实。 西藏和平解放40年来的铁的事实,也雄辩地说明,我国各族人民的民主、自由、人权,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得到了可靠的保障。西方有些人大谈所谓西藏人权问题,向我们施加压力,这是闭目不看基本事实,是对我国内政的干涉。这是不能允许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反思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进程时曾说:“十年最大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这其中就包括多年不谈和忽视世界观改造的问题。江泽民同志1995年1月《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他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根据党的十四大的安…  相似文献   

10.
以人权为切入点,基于中国的人权状况一直受西方国家抨击的现实,运用历时与共时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人权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而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要实现自由平等的发展,就要发展中国的人权理论的结论,提出中国只有将西方人权的合理内核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确定人权发展的中国模式——人权中国化,才能促进中国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话语的背后是理论,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中国话语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且能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的中国理论。只有建构起这种理论,才能真正构建起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核心的中国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某些领域或方面"失语、失声、失踪"的问题,才能真正占据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才能真正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理论的影响比其他影响更深层、更长远。中国理论"立"不起来,西方错误思潮就"破"不了;只有中国理论真正"立"起来,才能"破"解西方错误思潮。意识形态建设首要是中国话语建设,中国话语建设的核心是中国理论建设。一些学者大谈而谈意识形态建设,却对中国话语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一些人大谈而谈中国话语建设,却对中国理论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王超 《学理论》2010,(25):64-66
以人权为切入点,基于中国的人权状况一直受西方国家的抨击的现实,运用历时与共时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人权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而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要实现自由平等的发展,就要发展中国的人权理论的结论,提出中国只有将西方人权的合理内核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确定人权发展的中国模式——人权中国化,才能促进中国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迁 《瞭望》2006,(48)
11月17日,北京民族文化官举行了中国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中国人权展”;22日,“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前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要建立一种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制度文化”,“要培育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普遍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文化”。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正力图打破关于人权的传  相似文献   

14.
都阳 《理论参考》2009,(5):43-44
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而且,这种外部冲击在劳动力市场上也时有体现。此次金融危  相似文献   

15.
韩庆祥 《理论视野》2018,(10):18-22
话语的背后是理论,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中国话语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且能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的中国理论。只有建构起这种理论,才能真正构建起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核心的中国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某些领域或方面"失语、失声、失踪"的问题,才能真正占据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才能真正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理论的影响比其他影响更深层、更长远。中国理论"立"不起来,西方错误思潮就"破"不了;只有中国理论真正"立"起来,才能"破"解西方错误思潮。意识形态建设首要是中国话语建设,中国话语建设的核心是中国理论建设。一些学者大谈而谈意识形态建设,却对中国话语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一些人大谈而谈中国话语建设,却对中国理论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就顶层设计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的建设历程始终是在凸显其政治领导功能的核心地位,其演进呈现出三大趋势:以领导体制改革为主线,逐步确立了党委的政治领导地位;以把握方向为关键,逐步拓展了党委的政治领导责任;以全面领导为旨归,逐步完善了党委的政治领导机制。然而实践中,因高校党委政治功能的弱化,导致包揽一切、退居幕后或进退两难的误区。新时代强化高校党委的政治功能,需要明确三点思路,即抓大放小是实现高校党委政治功能的基本前提;把握政治方向是发挥高校党委政治功能的核心要义;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发挥高校党委政治功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宏观控制体系,而保持财政信贷平衡则是搞好宏观控制的首要问题。这是由财政和信贷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财政是国家通过价值形式有计划地分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一世界观是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著名的“两个彻底决裂”的论述,到毛泽东提出的“改造世界观”的科学论断,充分揭示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就广义而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总的根本看法;从认识人生、观察社会的角度来看,世界观则主要表现为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指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首要的经验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这十三年的基本经验时,第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论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第一点要求又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因此,我们学习领会十  相似文献   

20.
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必须建设适应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文化。否则,即使我们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在硬件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的管理仍然停留在现有水平上,就会影响发展的进程。 建设适应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文化,首先是要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树立具有时代和世界眼光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