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论西部开发中的区域法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开发法治必须先行。法律作为一种极具权威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的行为规范 ,在西部开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西部开发必须重视区域法治建设。西部区域法治建设应该在法治统一的前提下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为西部开发服务为宗旨 ,坚持法治建设各个环节的同时并举 ,为西部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西部开发法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西部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西部开发应当纳入法治轨道,并对其法治环境问题做了相应的分析,特别是对西部开发法律功能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4.
优化西部法治环境,是落实党中央开发西部的政治承诺、贯彻执行依法治国方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从西部地区自身特点出发以及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和借鉴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经验的必然。西部开发应抓紧制定一部《西部开发法》作为基本法,并制定特定地区和特定领域的专项法律、法规。西部立法应有新思路、新机制、新制度。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要使新增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经济的增长点而不是新的投资陷阱,就必须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管理体制、建立规范化的基本建设工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提出的战略构想。延边参与西部大开发是摆脱贫穷和落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保障投资法制环境是充分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应法制先行 ,这是共识。文章认为 ,检察机关在西部大开发的法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以确保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法治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传统法制的遗毒影响和目前法制状况的基础上,呼吁采取多种措施来营造一个西部开发的良好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9.
1999年11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西部应当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引来大开发急需的资金和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自由·安全·公平竞争 1.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营造的是一个更加自由的环境。所谓自由的环境,其实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自由权利,在西部这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是由西部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及经济的落后性决定的。同时 ,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把投资环境的改善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依法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11.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和应然目标,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它对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依法治国具有内在的联系,它需要通过特定的具体方式来加以实现。文章论述了依法执政确立的历史根据,阐述了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它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和实现依法执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法治与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的社会治理主要是由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和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所构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近些年来 ,在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新的历史趋势 ,那就是人类社会治理行为中出现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社会治理方式 ,它意味着人类的社会治理活动将又一次出现全面的变革 ,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即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出现。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是以权力为基础的治理 ,可以称作为“权治” ,即权力的治理。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是以权力和法律的互动为基础的 ,所以具有法治的特征。因而 ,人们倾向于把这种社会治理称作为法治 ,即法律的治理。公共管理所追求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是建立在权力、法律和道德有机协调的基础上的 ,是法治和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西方法治产生的历史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法治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一直倍受关注,然而,究其原因,却意见纷呈,本文以为,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西欧中世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独特社会架构--"市民社会",具体表现为,城市管理为现代民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城市契约开创了民主宪章的先声;市民阶级的形成滋生了现代法制的主体;市民阶级的争权运动确立了现代法律的权威;市民阶级的交往和本性加速了法律形式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概念的意义及其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民社会是指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 ,黑格尔第一次从理论上界定了市民社会概念 ,马克思第一次正确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用“市民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有积极意义。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应该是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的法治必然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良性互动关系基础上 ,并为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浓厚的公法化特点。传统公法文化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必须完成对传统公法文化的现代改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目前中国的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法治国 ,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依法治国 ,我们要正视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依法治国之路。把“依法治国”作为一个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制系统工程来抓 ,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应抓紧四个环节 ,一是依法行政 ,二是治“官”治“权” ,即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治建设一直追求“依法求治”,注重实现法的秩序价值,而法治的真正内涵应该是“以治成法”,克服“依法求治”的工具性特点,注重法的多重价值的实现。从“依法求治”到“以治成法”的关键在于增强法律的执行力,这是目前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克服“依法求治”弊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顺应社会变革,法治建设也步入其后,然而因为本土原因及现实客观实际,法治现况偏离了初衷,远离民众的视野,透究其因,寻求有力的回应之路。  相似文献   

19.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全面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增强法治理念。政府及其公务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现代意义上的权力观,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控制行政权力,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法治状态是法治的一个综合性、整体性问题,在法学史上,法学家们已经提供了有关法治状态的多种理论模式,其中一定社会状态是法治状态的实质性组成部分.本文就法治的社会状态模式(即社会标志)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