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金华 《中国法学》2022,(6):238-261
“案多人少”以及由此造成的司法能力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法院普遍面临的问题。基于统计和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法院系统“案多人少”问题日益突出。虽然中国法官的人均案件量低于日本和美国法官,但是中国法官普遍感到较大的工作负荷和压力,部分原因在于其同时承担比较繁重的审判与非审判工作任务。当前中国法院的“案多人少”虽还没有对司法效率造成明显的损害,但影响了法官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为了避免问题趋于严重,应当从诉讼需求和司法供给两侧同时发力,合理布局程序调节、社会治理、法院增员和管理增效四种途径,展开全方位的系统改革。其中,改革重点是优化法院管理效能,尽力减免法官的非审判工作时间支出以提高司法生产率,并通过法院组织体系的改造来建构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现代化中国法院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魏文 《法制与社会》2014,(12):188-189
当前,基层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已成为制约基层法院发展的瓶颈,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法院受理的案件增长迅猛、而基层法院却普遍存在审判管理观念滞后、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审判管理微观设计不科学,从而造成案多人少现状。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改革创新司法体制机制,要从基层法院内部改革着手,并紧紧依靠党委、人大、社会支持,同时应当引导公民正确合理地行使诉权。  相似文献   

3.
"案多人少"矛盾已经成为许多法院面临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法院工作的发展。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来看,"案多人少"矛盾是司法供求不平衡的表现之一。现实中,对"案多人少"矛盾的解决方法存在诸多误区。从长远来看,解决"案多人少"的根本在于司法资源的投入、程序的设计以及当事人获得的正义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立足于当前我国的司法环境,一是积极推进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二是慎重尝试,循序渐进,完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三是合理利用督促程序等现有的替代程序;四是建立科学的审判管理体制,以管理促效率。  相似文献   

4.
崔宝宏 《法制与社会》2013,(15):198-199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案多人少”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集中了大部分刑事案件一审工作的基层检察机关中,这一矛盾长期存在,成为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为直观反映基层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公诉部门为例,结合办案数据,从“案多人少”的原因、表现和缓解路径三个方面着手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赵明 《政法论丛》2008,(3):3-14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乃是中国社会整体性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政治语境尤其值得人们关注。一方面,政治改革必定涉及司法机制和相关原则的调整;另一方面,不断深化的司法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将推动政治改革和发展,而不仅仅是纯粹法律制度意义上的变革。当代中国直面的这种政治与司法的关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政治语境乃是历史性地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司法政治是司法与政治交互作用的产物。随着司法权的扩张,联邦最高法院突破"政治问题不审查"之传统,主动或被动地介入政治争议;随着政党对峙的尖锐,政治力量乐于将棘手的政治争议交由司法裁断;藉此,司法政治演变为常态政治,司法判例成为经久不衰的政治争点。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罗伊案半个多世纪的争议,不仅客观地暴露了美国司法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也充分地展示出司法政治在美国的作用方式和涵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判》2009,(10):86-89
一、现状表征 (一)案件多 1.案件绝对数大。2008年,宁波全市法院收案达104104件,结案达99199件,结案占全省法院结案总数的15.23%,占全国法院结案总数的1.01%;而宁波两级法院干警人数则分别只占全省、全国法院干警人数的14.39%和0.46%。  相似文献   

8.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应当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谋划检察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检察机关应积极适应刑事犯罪结构的变化,以办好人民群众身边“小案”为抓手,全面准确规范推进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在办理“小案”过程中,通过转理念、提质效、解矛盾、促治理等举措,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针对在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过程中出现的对司法为民的意识需增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等一些问题,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法治国家中司法与政治的关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对司法与政治的关系进行合理定位具有重大意义。司法与政治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目标追求,二者保持适当距离有助于增进政治的合法性。司法相对独立于政治是司法良好运行的基本前提,通过司法控制政治是现代政治规范发展的重要模式。司法无法脱离政治属性,更不可能去政治化,而应对政治作出适当回应。但绝不能把司法简单等同于政治,更不能把司法看作是政治的附庸。司法虽然承载着政治职能,但司法政治职能的有效发挥是通过相对超然于政治的司法运作机制来实现的。司法政治功能的实现必须以政治对司法的合理尊重、维护司法的应有独立地位为前提,一个淡化对司法的强制控制而注重尊重司法规律的司法,方可能实现政治目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有权利必有救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当公民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可以通过诉讼获得司法救济。本文主要围绕罗彩霞案,探讨了罗彩霞的受教育权是否受到了侵害,如果受到侵害应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司法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程序法发展至今日,已不仅仅是实体法运行的保障,而正日益显现出其自身特有的价值——人权保护、司法公正、程序正义等。作为诉讼程序、尤其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司法精神病鉴定理应在司法过程中得到重视,然而我国的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比最近震惊全国的邱兴华案与25年前的美国欣克利案,进而比较中美两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试图得出对我国人权保护、尤其是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护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姜涛 《政治与法律》2007,3(5):82-87
恢复性司法论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理论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司法改革导向。作为一种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恢复性司法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实施程序化的刑事和解,以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并以西方的自由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如果从恢复性司法的政治哲学基础出发进行仔细考量,不难发现恢复性司法与我国司法职能之间的矛盾性,我国在司法改革中并不具备实行恢复性司法的历史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冰冷的手铐、严肃的执法面孔、撕心裂肺的离别哭声,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一幕幕似乎总与司法活动相随。如今,传统做法在重庆市检察机关办案中被打破。据近期媒体报道,该院出台新规定,检察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如发现犯罪嫌疑人家中有老人、小孩及病人在场,可暂不进行搜查和抓捕。  相似文献   

14.
"案多人少"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司法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综合性问题,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和公众素质的变化等方面综合考量这个问题,或许能够对解决它有所启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将社会转型定义为"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刑事司法规范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刑事司法监督职能。监督者更要被监督,2020年1月,最高检公布《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案-件比”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定,着重解决检察环节司法活动规制问题,提升司法规范和办案质效。分析以”案-件比”为核心的办案质量指标体系,对刑事检察办案规制与实践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发挥制约监督刑事检察司法功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社会热点。全会通过的依法治国的《决议》中提出"要做到司法公正,要让人民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正义作为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石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呼格吉勒图案",探析到底什么是司法正义,如何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2005年至2009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执结的案件至少增长了25%,但其间全国法官(包括非办案法官)的数量却一直维持在19万左右,几乎没有增长。"案多人少"反映出的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司法能力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人民法院科学发展和公  相似文献   

18.
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有机统一从来都是司法所应该坚持的基本使命。在自治型司法改革模式中,容易出现片面地追求司法的法律效果而忽视社会效果的情形。自治型司法改革模式与当前司法权威所陷入的相关现实困境存在着某种内在关联,积极探索回应型司法则是建构司法正当性的长远考量,司法的权威性总是以司法的正当性为社会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目标,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予以强调.为了回应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09-2013)中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司法效率的改革措施,尤其是针对解决当前人民...  相似文献   

20.
刘远 《法学》2012,(5):125-131
"黑监狱"未及时成案反映了司法实践中社会危害性判断既超越法律标准又撇开行为评价的逻辑。法益侵害性判断可以避免社会危害性判断超越法律标准的弊端,但仍难避免越过行为而直指行为效果的评价误区,故难以解释这种未及时成案现象。刑法作为追诉规范,要求控方把行为的规范违反性判断作为逻辑起点,而"黑监狱"未及时成案在司法逻辑上正是由于违背了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