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洞”者,天文学词语,意思是指茫茫宇宙中存在的吞噬其它天体的一种现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也有一个吞噬共和国血液的“黑洞”。它令人怵目惊心,古今中外实属罕见。 镜头之一:国有资产的流失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透露,从1982至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高达5000多亿元,相当于1992年全国国有资产净值余额2.6万亿元的1/5,比1992年财政收入4188亿元还多上千亿元。目前,国有资产正按每年500亿、每天1.3亿元的速度流失。流失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提出对外商要“让市场、让股权、让利益”,有的地方甚至喊出“靓女先嫁”的口号,首先把自己最好的企业拿出来“嫁接外资”.“嫁接”外资,对部分国有企业在短期内摆脱困境、提高效益,无疑是条快捷之路.但由于我们市场意识的薄弱和制度上的不完备,许多企业在嫁接外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常被低估流失,国有资产成了“嫁妆”送给了外商.  相似文献   

3.
范必 《瞭望》1995,(48)
自建国以来,在国有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就存在着资产流失现象,改革开放前一般只称为浪费.如果说浪费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或觉悟不高造成的,那么近年来国有资产的流失则主要是个人和小集团以谋取局部利益的动机所使然,远非传统意义上的“浪费”所能涵盖.国有资产流失成因探源对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梳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大致是由如下诸种原因造成的.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国有产权主体多元化与产权主体虚置并存.一方面,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很多,各部门间权责不清.国务院各部、委(局)及地方各级政府机关(尤其是各行业主管部门)都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企业国有资产遭到多个、多层次的政府机关的交叉管理.另一方面,大量的国有资产交给企业使用,国家所有权的产权代表不明,企业法人在行使法人所有权时责任不清,国家所有权在经济上难以实现.多头管理,而又无人负责的局面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李利 《瞭望》1996,(50)
在1996年中,首次进行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全部完成,这是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和严重流失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回顾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已基本形成并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体系,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已全面铺开。旨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促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又使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13年,我国经济实力大增。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单一经济成份向多种经济成份过渡和变换,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了。最明显的现象是,国有资产以各种形式大量流失。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近13年来,平均每天流失的国有资产折合人民币约1亿元。到目前为止,国家至少已有5000亿元“家当”流失了或落入了私人腰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两届人大均有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有个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的流失随着改革的深入愈演愈烈,为此新刑法增设了一系列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完善了对国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迄今为止的改革历程表明,每走一步,国有资产就会流失一部分,因此,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犯罪的研究并力求在立法上予以完善,仍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赵明亮 《理论导刊》2002,(12):57-59
苏联的国有资产在苏联解体前夕流失的进程大大加快。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出台使得这一进程具有了“合法化”特征。与此同时,苏联庞大的权贵阶层参与并主导了国有资产的瓜分。苏联后期日益繁荣的“影子经济”则进一步加速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进程。这是当时苏联混乱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反映。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编者寄语     
《瞭望》1995,(48)
本刊特稿专栏连续两期发表了国家计委范必同志撰写的《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的调查报告,作者以其翔实的材料和透彻的分析,向人们较详尽地披露了近几年造成国资流失的种种黑洞及其成因,读后令人震惊!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日积月累用血汗创造的劳动果实,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倘偌对国有资产不加以保护,使其增值保值,相反,使其任意“损失”、流失,最终不仅会严重地导致社会公平的失衡,还会使共和国的物质大厦毁于一旦,这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新形势下企业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三个代表”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南,作为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的标尺,进一步把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组织要当好国有资产的捍卫者。要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企业党组织就要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企业党组织必须从思想、组织、制度、机制诸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经营指导思想方面,要保证企业逐年增值,倡导依法经营;在领导体制方面,要体…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地方掀起的国有企业改制浪潮中,“权转股”的现象隐约可见,即一些有权人将手中的权力转作股份,利用“改制”的机会,疯狂占有、大肆侵吞国有资产,轻松合法地“一夜暴富”。这些腐败分子将国有资产视为“唐僧肉”,大搞“监守者自盗”和“看守者交易”,千方百计损公肥私、中饱私囊。 要防止“权转股”,避免国有资产向私人、向新的权贵流失,必须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与机制转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阶段。近两年,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日渐激烈,其中包括郎咸平与顾雏军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交锋,“反思经济学家”与“主流经济学家”之间的论辩。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相当多的国有资产沉积下来,出现了大量的存量资产。这些存量资产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企业实现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组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公司、使企业能有效持续经营,既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还能增加就业机会,就成了当务之急。通过资产交易使国有存量资产重新回到社会生产链中,实现“国有资产”到“国有资本”的转变,是一条现实有效的途径。。一、加强产权交易的过程监管,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了避免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发生问题与偏差,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必须要下大力气加强国有产权…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10,(Z2)
<正> 防止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根本目的是要推动事业单位改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改制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事业单位的公司化改造,使事业单位逐步转变为遵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市场竞争主体,更好地得到发展。因此,在进行资产评估时,既不能人为地低估,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不能高估,给转制后单位的发展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 ,怎样管理、配置、经营好国有资产 ,不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经济问题 ,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政治问题。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及原因在我国 ,国有资产是指全民享有所有权、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全民所有制财产及其收益。它可以划分为经营性、非经营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三大类型。国有资产流失是指任何国有资产的占有单位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造成国有资产或其收益的损失。新中国成立至今 ,尽管我国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据国家财政部提供的数据 ,1998年底 ,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到 82 2 11亿元。但据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根据统计资料、抽样调查和典型案例初步分析 ,从 1982年到 1992年 10年间 ,国有资产流失高达 5 0 0 0多亿元。按这个“比较保守”的数据计算 ,我国平均每年流失的国有资产达 5 0 0亿元 ,每天流失 1.3亿元。还有估计说 ,进入 90年代以来 ,…  相似文献   

16.
在国企改革进程中 ,向重点大型企业派驻稽察特派员 ,在国企“抓大放小”的改革中建立多层次网络状的监督稽察制度 ,以加强和完善对国企人力资本的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堵塞侵吞国有资产的歪门 ,防范经理人员行为扭曲 ,是重构、完善国企委托一代理关系中治理监控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如何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有效、平稳进行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成则有效解决了“内部人控制”失控带来的国资流失、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 ,否则 ,可能又…  相似文献   

17.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我们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探讨研究管好国企一把手的重要性,对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国企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真正管好一把手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经济利益,即“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根据《企业法》和《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一把手,在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负有重要责任。因此,无论从我们党和国家的当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触目惊心。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从1982年到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高达50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1992年全国国有资产总值的1/5,比1992年财政总收入还要多800多亿元。当前,因腐败等非经济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尤其突出。一是以经商办实体创收为名,分割、侵蚀国有资产。二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成风。一年全国公款吃喝和旅游花费各达1000亿元,二者合计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近一半。此外,豪华轿车也“争奇斗艳”。据国家控办统计,1993年1至5月,全国公款购买小轿车耗资达145亿元。某个较贫困的省,高档小轿车已占轿车总…  相似文献   

19.
寻租活动分析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寻租理论指出了腐败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原因,并提供了减少腐败基础的途径。当前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问题,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从“寻租”的角度探寻到深层原因。 “寻租”行为劣化资源配置,造成社会浪费,导致腐败猖镢。  相似文献   

20.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在调查了深圳市四十多个国有企业后所作的一些探索性思考。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为什么不清晰何谓国有资产流失?在调查中,深圳市的企业家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可表述为: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直接使用者对投资者,即国有资产权益的侵蚀以及由于经营无能所造成的资本运营低效率或亏损。按照这一定义,流失可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故意性流失,即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使用者(主要经营者)出于私心或为了企业职工局部的利益,故意占有了本属于国家的权益。另一部份是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