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法拘禁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型犯罪,一般是指犯罪行为人采用非法手段强迫他人进行拘禁,限制和控制他人人身自由权利,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违法行为,这种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为持续性和连续性状态。从刑法的定义范围来看,是继续犯罪的典型化特征表现。犯罪行为人在对他人实行非法拘禁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对被害人人身、财产伤害等行为,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又涉及了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表现情况,与其他性质的犯罪有一定的交叉表现,因此在非法拘禁的犯罪认定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就非法拘禁犯罪的案例进行分析,与交叉犯罪情况进行分析,界定和探讨非法拘禁的司法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社会防控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打击"二抢一盗"等专项斗争,有力地遏制了侵财案件的上升势头,但有些地区仍然存有防范效益偏低、打击力度偏弱的问题。侵财犯罪发案量大破案率偏低浙江近年侵财犯罪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案面广量大,约占刑侦部门管辖刑事案件总量的95%;二是流动人口作案情况突出;三是犯罪的职业化、专业化与智能化特点日趋明显;四是各类侵财案件普遍高发,尤其是街面抢劫抢夺、盗抢机动车、短信诈骗案件。2006年全省共发盗抢机动车案件7万余起,占侵财案件的近15%,其中被盗抢汽车3000多辆;五  相似文献   

3.
<正> 一、当前刑事犯罪的特点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次新的犯罪高峰。这次高峰,来势凶猛,发案数之多、案件情节之复杂、危害程度之大,损失后果之严重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建国以来,我区刑事犯罪的第一次发案高峰是1951至1952年间,发案2332起,占人口万分之5.59;第二次发案高峰是1961年至1962年,发案2309起,占人口万  相似文献   

4.
刘希 《犯罪研究》2006,(3):16-24
我国复杂的民族状况决定了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进行社会控制的特殊性及难度。本文拟从基本范畴的界定、民族习惯法与刑事制定法的互动、宗教对民族地区犯罪社会控制的影响、民族地区犯罪社会控制法律体系的构建等多个角度论述如何构建针对少数民族的犯罪社会控制法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检察机关查处的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案件中,非法拘禁是发案较高的一类犯罪。为了正确认识、预防和处理新形势下发生的非法拘禁案件,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司法实践,对该罪的构成要件、特点及其罪与非罪的界限,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 从犯罪构成理论来分析,构成非法拘禁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人。这类案件行为人的职业是相当广泛的,有县级领导干部、公安司法人员、保卫人员、乡村基层干部,也有一般工人、农民。其中,多数是有处理人的问题的权力或其他权力的人。一般来说,具有一定权力是实施非法拘禁罪的重要条件。这类案件涉及的责任人员比较多,有批准者、决定者、执行者;有些案件的行为人还有殴打、侮辱情节。每种情况又可能不止一人,其责任大小也不同。由此可见,行为人的社会职业、责任人员的相对广泛性是本罪的重要特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只能是其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参于陷害、报复、贪赃或者其他个人目的的行为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层教育系统频频发生职务犯罪案件。本文从犯罪主体、主要发案环节、犯罪手法三方面介绍了基层教育系统受贿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再从主客观方面深入剖析基层教育系统受贿犯罪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有效预防基层教育系统受贿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侵财犯罪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发案多,约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0%,直接左右刑事案件发案总量;二是流动性强、侵害面广,进行有效打击和控制的难度较大;三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旦打击不力极易造成社会恐慌.同时,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侵财犯罪又广为关注,相应的打击控制工作面临着一定的社会压力。应当说,侵财犯罪对社会治安的整体危害巨大,  相似文献   

8.
盗窃铁路运输物资犯罪(以下简称“货盗犯罪”)是铁路上发案较多的犯罪。货盗犯罪具有发案范围广、作案处所特殊和犯罪对象即运输物资处于流动状态、中转环节多等特点。因此给审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笔者就货盗犯罪几个法律问题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基层教育系统频频发生职务犯罪案件。本文从犯罪主体、主要发案环节、犯罪手法三方面介绍了基层教育系统受贿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再从主客观方面深入剖析基层教育系统受贿犯罪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有效预防基层教育系统受贿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非法拘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一种犯罪。为了确保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我国《刑法》第143条规定:“严禁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违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国家在法律上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也是办理非法拘禁案件的法律依据。在查处非法拘禁案件的时候,要按照刑法规定,对那些控告、检举和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以来,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巡警战略”为先导,以“科技强警”为依托,以“人本战略”为保障的专业化精确打击工作新路子,化被动为主动,使发案逐年下降,辖区治安面貌焕然一新。2002年当年即比上年刑事发案下降25.4%,破案率提高14.3%;2003年以来,呈现刑事发案稳中有降、打击力度逐年增强的良好态势。2001年,新会区刑事发案达到历史高峰,“两抢两盗”(抢劫、抢夺、盗窃机动车、入室盗窃)占发案总数的70%,群众没有安全感。面对严峻局面,分局党组经过调查研究认为,随着犯罪因素增多和犯罪多元化,出现了案件总量多、跳跃式和大跨度流窜作案多、智能化和专业性犯罪多,特别是“两抢两盗”案件成为突出问题,而我们墨守陈规沿用原来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绑架、非法拘禁犯罪已成为严重危害福建省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由于这种犯罪隐蔽性强,获取暴利的成功性高,刺激着犯罪分子愈来愈多地选择这种以劫持人质来攫取财物或追讨债务的犯罪手段,造成福建省此类案件频发,并有从沿海向山区、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和国内外相勾结犯罪的发展态势。1996年至1998年,福建省共发生绑架勒索、非法拘禁等案件774起,而1999年第一季度就发生72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多15%,而且危害程度日益增强。持枪绑架、绑架杀人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刑事犯罪案的特点1、发案多,比重高。1998年,笔者共受理南关公安分局提请逮捕的犯罪嫌疑人180人,其中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刑事犯罪案件30件49人,占报捕人犯总数的27.3%,占我区城区发案总数的四分之一。2、农民、无业人员多。从犯罪主体的身份看,农民和无业人员占绝对多数,占逮捕犯罪嫌疑人总数的96%。3、中青年比重高。从犯罪主体的年龄看,青少年占绝对多数。占逮捕总数的73.5%。4、文化程度偏低。从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看,犯罪嫌疑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占批准逮捕总数的90%。…  相似文献   

14.
在深揭深挖、严厉打击隐藏较深的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中,我们受理了大量的强奸案件。这些案件与过去的拦路、入室、以暴力相威胁的强奸案件不大相同,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我们审查处理的一百零二件强奸案件有以下特点:从案件的来源看,当事妇女告发的少,通过各种渠道牵连出来的多;从发案的时间上看,旧案多,现行案件少,八二年以前发生的占43%;从犯罪手段看,强制不明显,反抗亦不明显的案件多于典型的强奸案件;从被告与当事妇女的关系上看,双方相识有过来往的有126人,其中多次成奸  相似文献   

15.
在法律建设日臻完善的今天.非法拘禁犯罪亦未彻底铲除,但表现形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变化。在我们检察机关近年查办的非法拘禁案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有以下几种:1、人质型非法拘禁,其中尤为典型的是因各种纠纷而引发的人质型非法拘禁。2、国家机关个别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过程中目无法纪,非法拘禁他人。3、司法机关个别工作人员越权办案,不履行正当法律手续,非法拘禁地人。非法拘禁犯罪的产生,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诱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法律调整经济活动的力度虽不断加大,但仍难以完备地规范经济行为,因而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刑事案件的发案规律,是指刑事案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刑事发案必然向某种趋势发展。刑事发案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侦查实践发现它,并据此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考察刑事案件的发案规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以为,从宏观层面来看,刑事发案存在着起伏消长规律、人文作用规律、时空制肘规律、辐射蔓延规律、关系互动规律、正负反馈规律等共六大规律。起伏消长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犯罪是社会矛盾的产物;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由此可以推论: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只能对它进行控制,但无法将它消灭。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刑事案件会相应呈现时起时伏、此起彼伏的变化状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刑事发案有时呈高峰态势,有时呈低谷走向;有时此类  相似文献   

17.
金融系统挪用公款犯罪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张家佩金融系统挪用公款犯罪,犯罪金额大,涉及范围广,发案比例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统计,1993年全省金融系统挪用公款的发案数,占当年系统内经济案件发案总数的44.5%,居于发案首位,应引起高度重视。(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些中介组织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逐渐增多,并呈现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发案多、犯罪涉及面广、环节多、以贿赂犯罪为主等特点。由于中介组织犯罪具有规避作案风险、逃避法律追究的隐蔽性,受利益驱动并缺乏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制约,机构体制改革不深入,缺乏有效的监督等因素影响,以致查办难度大,打击力度受削弱等,这类犯罪呈易发多发态势。有效遏制和预防中介组织犯罪,应采取健全完善中介组织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中介组织犯罪的打击及推进预防犯罪长效机制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质型”非法拘禁犯罪的成因与惩治对策黎美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各种经济合同、债务纠纷也与日俱增,以扣押“人质”为手段索债追款,处理债权债务纠纷的“人质型”非法拘禁犯罪成为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侵权”罪案中的“热门”案件。一、“人质型...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呈上升趋势,呈现出犯罪主体多元化和共生化、贿赂案件发案频率高且金额大、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和隐蔽等特点。要防控新农村建设工程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应当找准发案的重点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