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可逆转的改革趋势要求人们,既不能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据拒绝社会主义改革,也不能以实行社会主义改革为理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说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革是一个客观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所解决的,是制度和体制的矛盾关系。人们通常把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视为一体,其实则不然。制度和体制是有区别的。制度是一个社会为人们所规定的共同的、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已经十年了。这是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的十年。改革,批判了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错误,变革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再用这些新认识去指导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在这个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注重中国特色中央党校培训部学员张耀仓我国的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与重大突破,也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当代世界多数国家在实行市场经济,但没有哪两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根本的原则性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进行发展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时期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他们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可能具体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而是留给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去摸索和总结。列宁进一步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5.
在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过 程中的所有制结构应当怎 样安排,能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同私有制来一个“一刀两断”?对于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经历了一个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为坚持社会主义而进行了所有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其中国有制是最主要的部分。人们出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向往和对私有制的憎恶,一心一意建立以国有制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也就成了天经地义。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应当从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来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改革问题,其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是否始终面临着一个改革的任务?其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改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否也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上两个问题,前者是研究改革的普遍性,后者是研究改革的特殊性。本文就社会主义改革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和要求作一些初步探索。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和社会主义改革阶段的划分社会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将贯穿于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过程。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改革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一个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新概念,对它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这对于我国目前的改革和今后的发展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不改革不行,不改革就不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既不会有稳定,也不能坚持社会主义.但是,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应当注意总结经验教训,随时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但是绝不能允许国内外敌对势力乘机丑化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实现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 我们党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是符合我国国情,完全正确的.10年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人民得到了实惠,已深入人心.我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不仅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使我国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特别是当前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国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能否保持和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这也是一个事关工人阶级切身利益、企业改革方向和国家性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使生产力以旧社会没有的速度发展,还必须使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更快▲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是要用实践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第二步证明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运动,其优越性的标准必须在超越于体制特征的历史过程中去寻找.它蕴涵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之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之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的合理性,本质上是同一的. 马克思是以历史评价来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不是以道德评价来构画未来社会的蓝图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十三大报告等文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这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整个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但应当说,这个生产力标准表述还比较粗略.要准确地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国十四年改革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因而我们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3.
会主义建设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既是社会主义向横向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向纵向发展的过程。今天,尽管这个过程的横向发展方面发生大挫折,然而纵向发展方面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突破。为了更好地总结社会主义实践,作为当今时代的社会主义者,必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方面的有关问题。首先,社会主义作为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崭新的社会制度,有其质的规定性,从而只有全面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才能从根本上划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的界限,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大方向。然而…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以来,在对生产力原则的认识上,在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的关系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理论上到实践上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重新确立了生产力原则。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不能离开生产力去改革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5.
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我国的改革,已进入第八个年头.如果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模式"是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的最初选择,那么,今天的改革就是旨在完善制度、增强社会主义活力的再选择.再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任何社会制度从建立到完善都是一个过程.特别是在一种社会制度本身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可供参考的现成答案的情况下,最初的选择只能是一种探索.时间和实践赋予我们理智,促使我们反思.为了把改革推向前进,当然有必要对过去几年改革的成败得失进行评估.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适应这样一个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各种不利于改革的错误思想,鼓舞人们自觉地投身到改革中去,勇于抵制改革中出现的不正之风,有理想,守纪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证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这是党中央领导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号召,也是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用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去代替它,并通过改革使新的国家机构逐步走向完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一个基本性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就我国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完善问题,作过一系列深刻的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坚持与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这部分内容,为我国国家机构的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国家机构改革问题的论述,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理论的新发展,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是中国抓住机遇,发展主义自己,使经济建设跨上新台阶的行动指南。深刻理解“改革也是解放力”的内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的社会。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捷径可走。这一过程首先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要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思考并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所应追求的价值理念,以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其次要以创新实践为载体,探索和发展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开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中,精神文明的理论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一样,它也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理想,又从理想回到现实的过程。重新考察、认识这一过程,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实际,实事求是地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和文化建设,以促进改革和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不能说是没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