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客的传播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已经成为被网民广为接受的新鲜事物,它使每一个有表达欲望的人有了自由涂鸦的场所。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博客的传播功能可从正负两方面加以分析。它既给个人宣泄、人际交流提供了平台,也给存在公信力、导向力、滥用自由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博客——新兴的“补偿性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这种热门的网络现象,体现了自由的精神与民主的意志,打造了全息化的传播模式。本文旨在探讨博客之道,即这种媒介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媒介状态。笔者认为,博客之道在于“博”,其精髓是它所体现的媒介属性和传播价值——一种新兴的“补偿性媒介”与全民开讲的传播氛围,为网民们构建了多个可以自由发声的网络空间,其意义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3.
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博客传播也正在创造一种新型的理念。它的存在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冲击。博客的发展将彻底改变历史上传统的传播形式,从而使传播进入到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注意力经济时代背景下,吸引大众眼球成为互联网产业的不二法则.博客实名制问题事实上乃是网络问题的一个法律缩影,它所包含的博主以及博客运营商的具体行为规则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由和秩序的博弈是博客前景的重要因素.本'文试通过分析来获解游走在公私二重领域间的博客实名制的未来方向,以期能为我国网络产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网络博客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着重从博客动机、博客领域和博客发展的角度考察博客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田甜 《知识产权》2006,16(4):47-49
网络博客的载体具有特殊性,本文将围绕网络博客是否享有著作权以及发表网络博客过程中相关环节的法律问题,如网络环境下转载、摘编的定性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又称博客服务商,BSP)责任认定等进行探讨,从而探及网民言论表达自由与著作权人利益保护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7.
章法 《公民与法治》2007,(12):11-13
如今,中国的博客作者多达数千万之众,积聚了极旺的人气,可以说,博客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然而,从博客诞生那一天起,各种争议就一直与其相伴而生,因著作权、广告收入、披露隐私以及打口水仗等问题引发的官司也接连不断。思想无界,博客有涯。面对博客这种新生事物,许多博客作者对牵扯其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甚明了,从而导致法律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定式合同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式合同从问世以来以其签约简便,具有效率价值、安全价值被广泛应用,但同时它妨碍了合同法的传统的契约自由原则,构成了对自由、平等、公平的相对威胁,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冲击。定式合同符合功利主义愿望及社会化要求,因此才具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为了自由而战的斗士,不停奔赴各地演讲、宣传,一天他选择在一家宾馆住宿。宾馆老板有只漂亮的鹦鹉,它一看见斗士就尖叫“自由!自由!”自由斗士觉得鹦鹉太可怜了。它理应得到自由,这也是自己分内的事。夜半三更,宾馆老板熟睡时,他悄悄起身,打开鸟笼门,小声地对鹦鹉说:“快出去吧,现在你自由了,只要飞向天空。整片天空就是你的了。”  相似文献   

10.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3,(18):38-38
近日,著名作家梁晓声发表声明关闭了他的博客。“我曾对网络产生的正能量寄予很大期望,但现在出现的一些污言秽语和我的想象很不同,我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告别声明并关掉它。”  相似文献   

11.
不经意间,我们来到了博客时代,“你博客了吗?”已成为朋友见面时最时髦的问候语。从明星到草根,人们纷纷在网上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博客(BLOG)。闲暇之时上网料理自己的小窝,休闲中陶冶情操,颇有收益。博客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博客”侵权行为探析与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博客作为一种体现共享与分享精神的交流方式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方便个人自由表达,展示自己个性空间的同时,博客被利用成为侵权工具的事件不断出现。鉴于博客侵权问题的新颖性和该领域侵权责任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本文在法律适用方面主要对民事责任主体、责任归责原则、隐私和名誉侵权的认定、著作权侵权等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探析;在立法思考方面主要对侵权举证责任的完善、独立设置隐私权、提高博客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的规制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今天你博了吗?”成为了2005年网络灼热的问候语。中国每天的博客数量正以数以万计的速度增加,而到底有多少博客简直无法统计。作为一个网络爱好者,对于博客我也亲密接触了一把。接触博客之前,正是论坛大放光彩的时候。我在温州苍南教研网论坛上担任斑竹,作为奖励,论坛给每个斑竹开通了一个博客。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叫博客,听说是对斑竹的奖励,异常高兴。于是就在管理员的指点下开通了自己网络生涯的第一个博客。那个时候正是2004年的初春,这也是博客进入中国的初期。当时我的博客操作起来倒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后台管理,然后点击发表文…  相似文献   

14.
正从宪法学的角度看,公民有言论自由(包括发表自己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宪法赋予公民的这项权利为表达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并称为公民的四大政治权利。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在博客、微博和微信为公民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之后,公民的表达权有了更多的行使机会。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法律》2007,(6):105-106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协办的《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发布暨“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和推介活动启动仪式2007年8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新浪网等14家博客服务提供者签署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2006年“社会责任”优秀博客作者王孺童宣读了《文明博客倡议书》,同时,“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活动也正式启动,并开通了活动官方网站。  相似文献   

16.
翟峰 《公民与法治》2014,(17):32-33
早在2005年,我就在地方人大代表中第一个开通了人大代表博客。此事的起源是这样的:由于当年我常给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杂志等在内的一些国家媒体投稿,因而当《环球》杂志社在国内首次引进精英博客,并诚邀我设置个人网络日记博客时,我便主动提出,想设立“代表博客”,以此用来征集网友意见和建议、记录代表履职心得。  相似文献   

17.
《证据科学》2006,13(2):F0002-F0002
“我是法医”(http://blog.sina.con.cn/m/wzmczzh)是温州医学院的法医教师张志浩在新浪网上建立的个人专业博客,张老师在这个博客中不断讲述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案件,犹如福尔摩斯破案故事,或残忍,或悬念重重,或充满真情。很多网友成了他的”粉丝”,开博不到两个月,“我是法医”点击量已超过17万.张志浩意外地成了网络红人,源源不断的约稿便接踵而来。有杂志希望他写报告文学,有出版社要给他出书,还有剧组说要把他的故事搬上荧屏……对于这些请求,张志浩一一婉拒。  相似文献   

18.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连续在博客上发文,纵论医改话题。 廖新波在门户网站网易上开了个博客,网名叫“医生哥波子”。在他博客上发的最多的是医改话题,专栏“医生哥谈医改”已经有480多篇文章,受到网友和媒体的热捧。  相似文献   

19.
王笑红 《检察风云》2012,(17):82-83
认识马国兴先生六七年了。那时我经常在百度博客上推荐自己编辑的书,他给我留言,由此而认识。两年前,我们都去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图书订货会,无奈时间不凑巧,至今缘悭一面。  相似文献   

20.
会飞的童年     
小威廉从出生就被查出患有唐氏综合征,但他的父母并没有放弃。爸爸艾伦每天都为威廉拍摄各种“飞行照”,希望儿子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艾伦专门建了“T H AT DAD BLOG(爸爸的博客)”来发布儿子的照片,还发起了一个众筹项目,为唐氏综合征患者家庭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