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建峰 《法律适用》2012,(12):89-93
劳动关系的界定问题是劳动法的起点性问题,但《劳动法》中却没有劳动关系的界定。在《劳动合同法》立法的过程中,立法者曾希望对劳动关系予以明确界定,从而明确《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对象。〔1〕但是最终通过《劳  相似文献   

2.
洪秀丽 《经济与法》2001,(12):24-25
我国《劳动法》第16条和第19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法》第18条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合同确立为无效合同,并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履行无效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关系将不受保护。从以上规定可看出,《劳动法》将书面劳动合同视为双方当事人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合法形式,排除了以口头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的情况。但实践中,由于受社会环境、法律意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劳动法》的规定很难得到全面执行。  相似文献   

3.
关怀 《政法论丛》2005,(5):45-49
劳动法制包括劳动立法与劳动法贯彻实施,以及劳动司法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劳动法》颁布的意义和《劳动法》贯彻实施取得的巨大成绩入手,进而探讨了《劳动法》本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劳动法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张荣芳 《现代法学》2012,34(3):64-70
劳动关系产生的时间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权利义务的开始。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不仅给该法的执行带来了许多困惑,还给劳动法理论造成了一系列冲击。劳动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作为一种诺成性的非要式合同,承诺达成,合同即成立。除了合同中有特别约定,劳动合同成立之时即生效,形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不是自劳动合同履行之时起建立。  相似文献   

5.
建国60年来,我国劳动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残缺到完善的历程。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是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更加丰富和健全了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今后我们应在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原则指导下,尽快制订出《工资法》、《劳动保护法》、《劳动监察法》等相关法律,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目前《劳动法》和《合同法》的二元调整模式,使得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中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从归责原则到赔偿范围等都有很大不同。从本质上看,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具有一致性,建立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既符合雇佣关系历史的发展轨迹,暗合了侵权法的补偿功能,也凸现了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7.
陈维生 《江淮法治》2010,(21):38-39
集体合同制度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的调整用人单位和职工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该制度以其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章成 《法制与社会》2010,(19):73-73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此前一直游离于《劳动法》保护边界的事实劳动关系从法律上真正进入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制范围。结束对事实劳动关系的现实困惑,关键在于有效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效力。本文试就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法律效力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海雄 《特区法坛》2004,(11):15-17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一直是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雇佣关系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非国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其劳动佣工制度尚待规范;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陆续开展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等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蓝色贸易壁垒——这一新型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造成极大冲击。本文拟以《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对《劳动合同法》的利益考量和立法评价进行研究,以利于在我国劳动法领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应对蓝色贸易壁垒,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和进一步为劳动者认识,我国劳动纠纷案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习《劳动法》,掌握《劳动法》也成了经济人、劳动者必修一课。尤其是劳动争议仲裁,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整个法律体系中属于司法界较少关注的门类,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进的今天,这一体系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生产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对劳动争议仲裁制作出更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完善和改进,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梁枫 《中国律师》2016,(4):53-55
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相互对应的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重点关注在一个劳动关系下,着重对于建立有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权利义务问题予以调整、规范和约束。但是,在一个多维度、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仅关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所衍生出的对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以及对社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更要注意到因某一劳动者与某一用人单位建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世界范围《劳动法》的环境变化为背景,通过对劳动自体、劳动时间、劳动形态、劳动者的个性化以及劳动的国际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我国《劳动法》亟需正视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肖竹 《法学》2023,(7):164-178
《劳动法典》研究目前除关注宏观性议题外,亦应聚焦专编做体系布局与核心制度构成研究。编纂而非汇编的《劳动法典》宜采用部门“潘多克顿式”立法。集体劳动法的集体性、民主性、自治与规制的混合性等价值共性是决定其能否独立成编及其编章内容的法理基础,而该编的法典化亦受法典整体立法取向与立法规划的约束与影响。集体劳动法编的立法结构需对《工会法》与《劳动法典》的关系处理、集体合同的编章安排、民主管理制度与集体劳动法编的融合,以及集体争议处理规则的体例安排做重点回应。在未来劳动法“从属性”逻辑不断遭遇冲击的背景下,集体劳动法编亦需对相关特殊群体和用工关系在适用规则与调整内容上予以革新性规范。  相似文献   

15.
学生兼职时与用人主体之间形成的关系有多种可能,包括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承揽合同关系等,在形成劳动关系时应适用《劳动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黄昆 《中国法律》2014,(5):23-26
1994年7月5日颁布的《劳动法》,共13章,107条,涵盖了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动法制的各个方面。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全面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劳动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劳动法》颁布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於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制度、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商务与法律》2004,(5):41-41
2004年是《劳动法》实施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劳动保障立法进程加快,初步形成了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和劳动标准体系框架。《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务院先后制定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综合我国《劳动法》第2条的规定以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从劳动者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是与狭义上的劳动关系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主体和用工形式出现多元化。多种形态的劳动纠纷大量出现。如何认定这些纠纷的性质,其应适用何种法律进行调整,无疑是摆在司法实务界与理论界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常凯 《法学论坛》2012,(3):98-104
随着中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发生,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也由以往主要局限于个别劳动关系调整,转变为以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为基础,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主线,以社会劳动关系调整为目标。规范的市场经济下劳动法的作用,是从个别劳动关系的从属性出发,通过集体劳动关系的对等性,来实现社会劳动关系的协调性。与中国劳动关系和劳动法治的集体化转型相适应,中国劳动法学科理论基础和结构体系也需重构,构建一个以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为基础、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中心的新的劳动法学科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劳动法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础的经济关系,现实运行的劳动关系主要地表现为劳动合同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比较详细地从劳动合同的定义到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以及法律责任都作出详细的规定,而有关劳动合同的具体规范性文件大多缺乏可操作性,并对劳动者的权利缺乏有效的保护。今年《劳动合同法》有望颁行,笔者针对即将出台的新法中一些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