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方兰欣 《人民论坛》2022,(23):57-59
中国式现代化符合现代化的共同本质,又有属于中国的样式和特色。作为一种“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具有现代化的共同“本质规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属性规定”;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与实际,具有中国特殊的“空间规定”;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探索,具有与时俱进的“过程规定”;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新道路,具有自我标识的“关系规定”;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超越突破的“文明规定”。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14日CCTV播出了某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闽红灯的节目,“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被广大网友冠以“中国式过马路”并在网上迅速走红。一个过马路还搞出个“中国式”,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其实质是借“中国式”的标签引人注意,以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  相似文献   

3.
《大连干部学刊》2013,(6):63-63
“中国式灾害救援”体系的出现,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内在逻辑.它是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荒政遗产,借鉴发达国家防灾救灾经验,并总结新中国建立后应对历次重大灾害考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害救援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其在“中国式灾害救援”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国式灾害救援”体系的有力保障:政府力量、  相似文献   

4.
刘振霞 《前进》2023,(1):51-53
<正>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对时代的准确判断,确定了现代化的时代标准,是新时代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创新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探索的不懈追求,是“四个自信”的必然选择和结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必然为形成人类文明形态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创新,内涵丰富,至少具有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特征,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世界历史意义。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从实践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公安工作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它既不同于西方警务现代化,也有别于旧中国警务,是新时代中国警务的全新样态和康庄大道,是中国警务走向世界先进警务之林的必由之路。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社情和警情,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先进警务经验,实现了从现代化警务萌发期、初创期、发展期、定型期,最终走向现代警务时代。从警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维度来看,其内涵特征是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实战化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警务现代化。从发展目标和世界维度来看,中国式警务现代化是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这个总目标,建立现代化警务体系,与时俱进多维度拓展中国式警务现代化,迈进世界现代警务之列。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独立性、内生性、创造性过程,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8.
面对地震灾害,党和政府把人民安危摆在第一位,用镇定,自信与勇气诠释了“中国式应急速度”和“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9.
李煜兴 《群众》2013,(12):I0020-I0021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被网友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话语之间透出无奈的调侃和反讽。中国式过马路危害公共交通秩序,蕴藏着巨大的危险,既是一种社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已然演化成为我国城市治理与交通管理的沉疴痼疾。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式现代化历经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发展,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气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系统归纳和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与中国: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里程碑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显著的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已经引起我国学界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即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时代。现代化早就有之,我们的现代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中国式包含有马克思主义解读的方法论,现代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逻辑的理解。我们的研究着重从思维逻辑方面来进行,探寻它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规迹,以便科学地认识它、遵循它。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它不只是哲学的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将从一个新的观点——“从后思索”逻辑方法开始。  相似文献   

12.
着眼于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于全人类,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和平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坚持形而上学的文明观,必然导致“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并在这一文明观下建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破坏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超越了西方形而上学文明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依托,坚持辩证文明观,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坚强地捍卫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话语转变,体现出中国基于现代化发展成就而日渐增强的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奥秘,全部凝结于“中国式”的科学内涵之中。一个核心要义、五大中国特色、九个本质要求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之意涵的三个重要维度。明确“中国式”的核心要义,必须抓住“中国式”的决定性因素、本质内涵与指导思想;理解“中国式”的中国特色,必须明晰“中国式”的时代定位、发展空间及实践进路;把握“中国式”的本质要求,必须明确“中国式”的原则规定、战略规划及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是基于中国自己的国情。引申到反腐败,中国式反腐败就是要充分地体现中国的历史和时代、理论和实践,同时还要借鉴国际上适合中国实际的反腐败理论和实践成果来为我所用。中国式反腐败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战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怎样才能打好有利于反腐败的基础呢?  相似文献   

15.
经过若干年的积极探索,中国诞生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是完全可能的。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特定的思维模式、政治文化和制度环境,中国式民主政治建设要立足中国深厚的文化根基,同时要面向世界,汲取进步的民主政治文化;中国式民主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文化模式以及指导思想。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本土资源主要扎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的思维,因此必然有不同于西方式民主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灾害.其发生之突然,烈度之超强,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损失之巨,救灾难度之大,完全超乎国人乃至世人之想像,为历史所罕见。而几乎就在震灾发生的同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便以其卓有成效的抗震救灾行动,创造出了举世赞叹的“中国式救灾”,理所当然地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此次应对汶川震灾呈现出异常夺目的“十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二者更好地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演进、特性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念兹在兹,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侯晓娜  温玉斌 《传承》2013,(2):66-69
“中国式过马路”是中国人过街难的乱象,实质则指向了当下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中的软肋。它不但反映国人交通文明素质的欠缺,也凸显了民众法制意识的淡漠,规则意识的缺失,对安全的忽视,当然也有的是现实中被逼的无奈。  相似文献   

19.
孙丽君 《思想战线》2011,37(2):90-93
中国式悲剧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对故事的选择和叙述过程之中。中国戏剧创作者的身份起源于俳优,中国式悲剧的取材、戏剧冲突、戏剧结局和叙事风格等方面都和这一身份定位有关。在现象学的视野中,中国式悲剧的审美经验本质上是对自我有限性的经验,这一有限性经验使得观众获得了自我与自我构成因素的和解,而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文明是这一有限性经验来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48年国民党举行的总统选举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对此,有学者指出,中国完全没有必要搞西方式样的选举,因为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便是中国式的代议制度,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同于西方。多数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封建专制独裁君主用以选拔官僚的制度,与“代议制度”风马牛不相及。“中国式代议制度”思想的实质是晚清“西学中源说”回光返照,是传统意会性认知方式的再现,带有明显的“臆测”和“想象”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