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利益偿还请求权郝东旭,魏淑君一、利益偿还请求权的立法意义利益偿还请求权,又称利益返还请求权、按照我国《票据法》的规定,是指“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未支付的票据金额...  相似文献   

2.
郑宇 《行政与法》2006,(5):116-118
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仅对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进行分析研讨,认为票据权利有效存在,票据权利因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消灭,义务人获得利益是利益偿还请求权的三个成立要件,并就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作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3.
票据的利益偿还请求权荣民所谓利益偿还请求权,又称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票据上的债权因时效而消灭或手续欠缺而无法行使时,持票人对发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可以请求偿还其利益的权利。票据法学理论一直对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性质有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又称利益偿还请求权、利得偿还请求权或受益偿还请求权,是指票据权利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因保全手续欠缺而消灭时,持票人对出票人或(及)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请求返还该利益的权利。票据权利返还请求权作为票据权利丧失的救济制度,大陆...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票据法中的利益偿还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翠香 《法学论坛》2002,17(5):58-62
传统票据法理论中的利益偿还请求权 ,是票据法为了衡平票据当事人的利益而特别规定的 ,对特定的持票人进行救济的一种制度。学界认为我国《票据法》第 1 8条是对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规定 ,但缺乏充足的理由。笔者认为 ,我国《票据法》并没有规定也没有必要规定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种游走于票据权利与票据原因债权、票据法与民法的一种权利。该权利旨在平衡票据当事人的利益,其行使要满足的要件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其行使效果为返还票据利益,其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其诉讼时效适用民法的规定。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存在不是对票据原因债权的排除。  相似文献   

7.
王尚文  郭真 《法学论坛》2002,17(5):63-66
本文主要就有关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四个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 ;二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原因债权的权利竞合问题 ;三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票据丧失救济的关系 ;四是对我国《票据法》第 1 8条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益偿还请求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偿还请求权是指在票据上权利因时效完成或怠于为权利保全而归于消灭时 ,持票人仍可以向因此而在实质上获得利益的出票人、承兑人或背书人在其所获利益的限度内 ,请求予以偿还的权利。票据是一种流通证券 ,其转让比较频繁 ,一张票据往往辗转于多人之手。而票据法又规定持票人之所有前手签章人 ,包括出票人、承兑人、背书人、保证人等均对该票据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样一宗票据债务 ,往往涉及数个债务人 ,权利人如不及时主张权利 ,债务人就无法履行义务 ,票据权利义务更是不能得到清结 ,就可能造成一连串的不良后果 ,不利于社会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权利,它虽由票据法规定,却同时涉及民法规范的基础关系和票据法规范的票据关系。我国《票据法》第18条设立了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该制度的价值和意义勿庸置疑,但恰如众多学者所指出的,该规定失之准确和全面。本文根据票据法的宏观主旨,结合民法不当得利的相关理论,从完善立法的角度对利益返还请求权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对《票据法》第18  相似文献   

10.
正如博登海默所说:“每个社会秩序都面临着分配权利,限定权利范围,使一些权利与其他(可能抵触的)权利相协调的任务。”法律追求平衡,票据法也不例外。在票据权利人和票据债务人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即在强调保护票据义务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不致因此而影响票据的流通安全,影响票据债权人的权利;在维护票据权利人利益,维护票据流通安全而规定其特别的付款请求权、追索权等制度时又不致过分增加票据债务人的负担。这个平衡的支点就是抗辩制度。因为票据法中的票据权利赋予了票据债权人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的双重保护,而建立抗辩制度的…  相似文献   

11.
欲确定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利益范围,需先确定其性质。在关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的各学说中,不当得利请求权说和票据法上特别请求权说占主流地位,其中不当得利请求权说更能揭露其本质,因此其利益范围的划定也可比照民法上不当得利进行。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利益形态表现为金钱,世界通行的立法对其范围的表述方式是"在出票人、承兑人既得利益限度内",即返还的范围以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因为持票人失去权利而得到的利益额为限度,而不是根据持票人所遭受损失或票面金额来确定。在持票人未支付对价取得票据的情形下,不成立利益偿还请求权。  相似文献   

12.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作为票据法上一项特殊权利,其目的在于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期既能很好发挥票据的功能,又避免权利人利益受到不合理损失。本文探讨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价值、性质,分析了现行法条上的缺陷并提出修改建议,以期能更好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陆宸 《法制与社会》2010,(30):272-273
《票据法》第十八条被认为是我国《票据法》中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条款。立法对于"返还利益"范围的界定颇受争议,笔者试从票据法的立法精神出发对其做出评述,并对利益返还的具体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4.
票据作为一种无因证券,已为世界各国票据法所公认,我国票据法亦以无因性理论为基础构筑了各项法律制度,包括票据的抗辩限制。所谓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基于合法的事实或理由对票据债权人提出的请求予以拒绝的行为。而所谓票据抗辩限制,又称作抗辩切断,是指“在就某一票据权利存在着对人抗辩事由的场合,当该票据权利依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进行转让时,该抗辩事由不随之而转移,票据债务人不得以之对抗后手票据权利人。”对于票据抗辩限制的界定,学界与司法实践界多有争议,本文拟对相关内容加以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李庭鹏 《现代法学》2000,22(3):66-68
本文提出票据权利的构造理论,即在传统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二元构造的基础上,以票据法理论和票据立法为依据,论证以实质票据权利和形式票据权利为内容的另一种构造。  相似文献   

16.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指票据不论以何种方式丧失,只要票据的受让人(持票人)是按照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出于善意,并且无重大过失而从无权利人手中取得符合票据法规定的形式完整的票据,该受让人就取得了票据权利。该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使原权利人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因此,是以原权利人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无论在金融实务,还是在审判实践中,这一制度都有其理论和实际意义,但是,又是难以掌握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对此作一深入探讨,以求学界同仁指正。一、善意取得票据权利必须符合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票据法规定的票…  相似文献   

17.
李全文 《行政与法》2007,(2):112-113
笔者认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权利人是能够在形式上或实质上证明自己为合法持票人的人,义务人在通常情况下为出票人或承兑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包括背书人和保证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行使地点与一般金钱债权不同,应为义务人的营业地或住所;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行使方式虽不以提示票据为必要,但应预先通知票据义务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票据法尚不完善,而又没有相关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因此,应该从理论上合理说明票据法的立法宗旨,以便为票据立法、司法和票据实务提供理论依据。票据立法的宗旨应为“保障票据使用的便捷、安全”,为实现此宗旨,票据应确认票据为要式证券、文义证券、无因证券,简化票据的转让手续,规定票据行为独立原则,确立善意取得制度、参加承兑和参加付款制度、追索权制度、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失效救济制度、刑事制裁制度,并限制人的抗辩。据此,我国票据立法内容应进一步完善、充实,以更好地体现票据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9.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立法为了纠正票据当事人利益失衡而设立的衡平救济制度,但它的性质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票据法》第十八条自该法颁布实施以来,就一直受到颇多争议。本文试从利益返还请求权着手,结合票据法的立法目的与原理,对该条文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