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足迹静电提取装置以解决现有足迹静电吸附器不能满足较大现场成趟足迹的提取需要,以及降低个体人为因素对现场勘查中现场足迹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按动遥控开关,为整个镀膜面充电,在同性电荷相斥力的推动下,静电吸附膜会自动向前展开,平整地覆盖在足迹表面;然后断电,再充电,经过多次断电充电后,可以看到静电吸附膜紧紧地吸附在地面上。结果卷轴式便携成趟足迹静电吸附提取仪可以提取现场遗留的灰尘足迹。结论解决了静电吸附膜长度制造瓶颈的问题,可以高效率地对大范围现场地面可疑成趟足迹进行静电吸附提取,提高了现场勘查人员及装备的机动能力;降低了个体人为因素对现场勘查中现场足迹提取效果的影响;可以反复操作。  相似文献   

2.
新型热气流原理安全检查门一种外型酷似金属探测门的新装置,能在乘客进入机场时探测出其所暗藏的炸药和其他违禁品。这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气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机械工程学教授加里·塞特尔斯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套奇特的门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这种门能采集“人体上升柱形热气流”,它是一层包围在人体全身四周的上升热空气。柱状热气流中的空气在人体周围自然上升,形成从头部和肩部不断向上流动的界面层。这股热气流携带着人体皮肤的细微碎屑和其他粒子,夹带着人与之接触过的微量物质。因为人体皮肤所有表面都有物质进入柱状热气…  相似文献   

3.
新旧体制的摩擦、法律保护的乏力,使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驰骋市场经济疆场的同时,被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所困扰,过早过快地耗尽了他们的精力甚至生命,给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一个日在中天、悬梁之剑的紧迫问题——保护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继互联网、基因等新名词之后 ,纳米一词频频跃入人们的眼帘。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纳米级的物体人眼根本看不见 ,然而于细微处显神奇的纳米技术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悄然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衣———在化纤制品和纺织品中添加纳米微粒 ,可以除味杀菌。这种材料做的衣服既漂亮又保健 ,可称为“绿色”服装。化纤布挺括结实 ,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 ,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不会因摩擦而生电。食———用了纳米材料 ,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 ,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成清水 ,完全…  相似文献   

5.
我的藏梦     
正6月30日,飞机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我在欢呼,我终于踏在西藏的土地上。机场太阳很大,天空湛蓝,虽然山上光秃秃,看不到树林,我们感觉良好,似乎没有高原反应,奇怪的是我们身上流不出汗。据说,"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乘上刘老师派来的专车,到了吐蕃王朝时期最早的佛堂——大昭寺。该寺  相似文献   

6.
人体修饰     
姜龙飞 《人民公安》2011,(23):63-63
“人体也许是最早的艺术对象之一”——美国人类学家卡·恩伯夫妇小心翼翼地猜测道。这样的猜测当然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断.人们在选择表现文化的对象时,最简捷的做法,就是把作为自然物的人体抽象化、表意化,为之添加某些象征性的符号.从而使自然的人转化为艺术的审美(以及审丑)的人.  相似文献   

7.
《庄子·逍遥游》中的“神人”和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是既包含“人”的特质又兼具“神”的特性的形象,这种不约而同的共同性为后世对人体美的刻画朝向最高审美理想——神仙风度的发展开创了先河,既影响到中国古代文人人体审美对人物风度气质的重视,又影响到后代文人关于男性人体审美在某种程度上“阴性化”的审美特质的形成以及男女人体审美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8.
张房耿 《中国减灾》2012,(1X):18-18
<正>干燥的冬季,人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早上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疼痛;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发出"啪、啪"的声响……很多人知道这是静电在"捣乱",但并不把这个当一回事。专家提醒,静电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只是当时疼一下,如果积累过多,会对人体健康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总书记在参观中说,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焦裕禄虽然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顽强拼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同时又记忆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纵观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对"史"的重视,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的史籍成书最早 说到中国史籍成书最早,是由于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极其重视历史。前面我们曾讲过,传说中创制中国文字的祖先仓颉,就是黄帝身边的史官。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官,都在竹简上较为翔实地刻写下各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近日广东教育出版社专人送来《改革开放中的任仲夷》一书,并邀我参加5月26日为此书发行的座谈会。由于身体不适,我只能写几句话,作为一个发言吧。任仲夷同志在大学读书时投身革命,是一二&#183;九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我们有过十分相似的经历,然而我们之间过去并不熟悉。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中央组织部工作时,虽同他有过接触,但对他的认识多来自他人之口。大家最早称道他的一件事,是关于张志新的平反。1977年3月,任仲夷调辽宁省委主持工作,其时,“两个凡是“的影响还相当大,他顶住压力,在揭批“四人帮“的过程中,积极平反冤假错案,反对“两个凡是“。他佩服胡耀邦为平  相似文献   

12.
<正>也不要老指责说现在的年轻人数典忘祖……我以为,那样对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难道我们自己不也是这样吗?何况我们给年轻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时时不忘自己国家与古巴比伦国、古埃及、古印度一起,曾经是世界的“四大天王”——世界上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那是一段璀璨的历史。我们更有令我们骄傲的东方文化的结晶,另一个“四大天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与之相伴的,是她的兄弟“五经”  相似文献   

13.
陈醉 《北京观察》1999,(7):46-50
这是一个世纪话题了。在本世纪初,掀起过一阵风波。十多年前,又聚成一个文化焦点,轰动一时。今天虽然不会再出现什么波澜,但它的深刻变化又引人注目。谈中国的人体模特儿,自然要从刘海粟谈起,他是最早引进这种艺术实践方式的教育家。1912年,刘海粟在上海创办了美专,并于1914年3月开始在课堂上使用人体模特儿写生。那时模特儿很难找,别说女的,就是男的也找不到。让礼教极重的中国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褫体横陈,除了羞耻之外  相似文献   

14.
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努力将其运用于中国革命 通常人们都认为,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实早在十月革命20余年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旅欧期间便在大英博物馆中读到过马克思的著作,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他还曾直接与恩格斯创立的第二国际发生过接触。这一切对他制定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亲情     
亲情,父子情、母子情、兄弟姐妹情,此乃人之常情,一份珍贵的人间感情。世上还有广义的亲情,或者说是升华了的大亲情——像关爱家人那样关爱“非亲非故”的人们。这是人性人道的至高境界,是更为珍贵和更值得赞美的人类之爱。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吴起,对魏国宰相田文说过这样的话:“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亲万民”,这或许不是最早也是较早出现于史书中的词汇。历史上某些有作为的官吏,也给我们留下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板桥)那样亲民的妙…  相似文献   

16.
一位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的政协委员表示,过去他是管提案答复的。很熟悉提案答复的“三段式”——“第一。感谢你对某某工作的关心,今后还请继续关心;第二。这个事我们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第三,剩下的事我们正在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体验英国     
2002年10月19日至11月9日,作者参加了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赴英国市场经济研修班的学习,考察了解了英国诸多方面的概况。通过考察,作者发现英国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国家,整个社会充满了冲突和摩擦。下面就让我们随同作者去——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这是一片神奇的上地;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曾经在这里流淌,创造了先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商人的始祖——商部落曾经在这里栖息,留下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中国最早的城池之一——宋国都城曾经在这里兴建,演绎了波澜壮阔的人间活剧!这里的名胜古迹浩如烟海;这里的风流人物灿若繁星,这里的古今故事憾天动地。这里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  相似文献   

19.
<正>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聚集到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期望在城市中生活的更好。"我是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从农村迁到城市。乡下的家是在阡陌纵横的田间农村四合院里,跟邻居之间隔着一亩一亩的稻田。搬到城市之后,对于街道才开始有了认识。我们最早租的房子位于一条三面都是两层楼房的巷子里,这就是我最早认识的街道,每家每户都在家门前做着各种行当,有打铁的、有缝补衣裳被服的、有开家庭工厂做圣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新春刚过,在省城太原鳞次栉比的超市群中,一座大型图书超市——尔雅购书中心赫然出现在双塔西街的闹市区。 说起“尔雅”,许多人并不陌生,它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辞典,十三经之一;而在太原,作为一家书店的名字,它也是享誉已久的。10年前的1988年,它“出生”在柳巷的大槐树下,一年之后迁至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