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终于进入绕月周期为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在这个瞬间,上海天文台的监测室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30多名技术人员紧紧相拥,热泪盈眶,欢呼起来。他们胜利完成了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奔月阶段的VLBI精密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7,(19):10-11
<正>我国将在海南建设新航天发射场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建设新发射场,是为了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  相似文献   

3.
2010年,环境减灾卫星继续稳定运行,全年共计编排和执行工作计划67期,其中应急计划15期,计划编制和执行正确率100%。A、B星共安排成像2831轨,实际有效成像率达96.8%,成像时间累计439.1小时。2010年全年,卫星运行管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确保卫星及运管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警用直升机在城市管理应用中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在分析国内警用直升机任务需求和飞行运行的应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警用直升机飞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该系统依托地理信息平台、ADS-B数据链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飞行管理技术、系统仿真技术、导航及引导技术等,为警用直升机任务执行的各个阶段提供全面完善的信息化支持,保障警用直升机的飞行安全,提高警用直升机的任务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现在,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60多颗中国制造或外国制造的人造卫星。 卫星入轨后的运行及其应用过程都需要地面测控系统实施跟踪、测量和控制,否则,太空中的卫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变成毫无价值的太空垃圾。对卫星而言,地面测控系统犹如牧羊人手中的软鞭。所以,从事卫星测控的专家们,总是被亲切地称之为“牧星人”。 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的获得者、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济生,就是这样一位“牧星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自己培养的研究卫星精密定轨技术的“顶级”专家。 卫星定位精度是一个国家航天水平的重要标志。30多年来,在和同事一起研究的过程中,李济生建立了“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其轨道的摄动”,这是提高卫星定轨精度不可或缺的新的力学模型;他主持开发的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系统,把我国卫星定轨精度从百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米级,使不同类型轨道的卫星定轨精度分别提高了2-10倍;他首次提出“卫星时”的概念,制定了“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方案,研制开发了模块化自动调度软件,为我国从单星测控跨入多星测控,从而形成“一网多星”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卫星管理模式打下了基础;他主持编写的《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一书,结合了国内外卫星动力学科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10分,在我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飘出轨道舱,开始沿着轨道舱壁活动。他手持五星红旗,并传回讯息: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9月27日19时24分,神舟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1):18-18
2011年,环境减灾星座和卫星运行管理系统继续稳定运行,截至2011年12月31日,环境减灾星座A、B星(以下简称A、B星)已经稳定运行1210天。本年共安排工作计划56期,其中应急计划4期;安排A、B星成像2165轨,实际有效成像率达98.2%,成像时间累计467.8小时;获取遥感影像22.3万景,其中CCD影像7.6万景、超光谱影像13.6万景、红外影像1.1万景,保证了对国内及周边区域两天一次的覆盖,  相似文献   

8.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正式立项。根据国家计划,小卫星星座系统拟采用分步实施战略:“十五”期间,采用“2 1”方案,即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初步实现对灾害和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实施“4 4”方案,即发射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灾害和环境的动态监测。“十五”期间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载有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超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四种载荷。星座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宽…  相似文献   

9.
宋忠平 《时事报告》2012,(12):60-61
随着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了亚太区域组网,在一系列调测后,将于2013年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此后我国还将继续发射10余颗导航卫星,在2020年前后完成北斗系统全球组网。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韦 《时事报告》2010,(2):102-103
何谓“北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目前,世界上共有4个定位导航系统,“北斗”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建的还有欧洲“伽利略”系统。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减灾卫星星座(全名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A、B两颗光学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成功。由此,我国民用卫星大家庭中又增添了一颗耀眼的新星。目前,减灾卫星星座已稳定运行了两年多时间,在浩瀚的太空中,两颗卫星就像一双关注地球冷暖的千里眼,日复一日地为人类获取灾害信息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2010年1月15日,民政部纪检组长曲淑辉赴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1号院,视察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新办公大楼基建工程。二、2010年1月26日,"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在减灾领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国防科工局验收评审。项目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了环境减灾A、B卫星数据在减灾领域应用的业务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减灾卫星工程的建设,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已发展成我国防灾减灾重要的支撑业务。  相似文献   

15.
李京 《中国减灾》2004,(1):31-34
卫星遥感技术在减灾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突出。中国减灾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航天科技集团共同提出“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系统”计划,于2000年列入“民用航天‘十五’计划和后10年规划思路”,并纳入《中国航天白皮书》民用卫星发展重点,2002年9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立项。国家减灾中心是民政部直属的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减灾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承担减灾救灾的技术服务、信息交流和基础研究,为政府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从“中心”的职能定位可以看出,信息是“中心”业务运转的驱动力,建立健全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灾害实时、动态监测,逐步建立国家防灾、抗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减灾能力,国家计划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减灾卫星),并建立减灾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论证,目前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本文将简要介绍减灾卫星论证和申请国家立项的过程,以作回顾。减灾卫星的由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社会财富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17.
张国富  郑尚敏 《中国减灾》1991,1(2):11-14,18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有能力利用航天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来监测、预警自然灾害,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60年代开始,主要空间技术国家便逐步把卫星应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并获取了很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把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雷达卫星、通信卫星等综合应用于减轻自然灾害给人们  相似文献   

18.
大事要览     
辛宗河 《中国民政》2009,(10):28-29
民政部减灾卫星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9月2日,民政部减灾卫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会议由民政部副部长、减灾卫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平飞主持。姜力副部长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8,(10):4-4
神七发射成功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组成执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乘组。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一是技术跨度大:二是任务风险大,三是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5,(5):5
<正>1月27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考察调研。在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业务区,窦部长一行详细了解了灾情管理与数据服务、灾害风险与损失快速评估、卫星遥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