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湾秀水,一山青翠,一座新城。8年后再来北川,你会被这里的美丽与恬静深深打动。8年前的那场灾难,如今已只能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北川老县城遗址里再觅踪影。再现地震发生、救援到重建的纪念馆里,那些曾经的场景和物件,让人悲痛、振奋、热泪盈眶;掩埋着成千上万同胞的老县城里,祭奠  相似文献   

2.
正来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时候,恰逢四川省第二十一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在纪念馆前做宣传,现场有工作人员通过讲解、发传单、布置宣传栏等形式介绍科学减灾的知识,不少村民和游人驻足观看。科技已经深深融入了地震后的这片土地。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前,北川乃至整个绵阳市的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手段都比较落后。地震发生后,在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北川职业中学学生杨彬彬在废墟中被埋77小时,他被救出废墟时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喝可乐,冰镇的……"让关心灾区的国人为之动容,许多人记住了这位坚强可爱的"北川可乐男孩"。由于双腿被压迫时间太长、神经和肌肉都已坏死,彬彬在重庆南桐总医院接受了双腿截肢手术。当初的"北川可乐男孩",现在怎么样了呢?  相似文献   

4.
北川之殇     
郑晓江 《中国减灾》2011,(22):44-46
秋风呜咽,浊流翻滚,青山默然……2010年8月25日,我与参加"全国生命教育教学研讨会"的同仁们默不作声地行走在一条刚修好的柏油路上,前面就是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中心之一——被彻底摧毁了的北川老县城。蜿蜒的道路旁,摆满了黄色或白色的菊花,还有束束祭香与蜡  相似文献   

5.
随着李玉平、杨明熙、文运海3人的"加盟"和在安县安昌镇租下10余平方米房屋办公,曾经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毁灭性重创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委统战部,经过两个多月的顽强"拼搏",最近终于重新"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缘起 李月.女.11岁,生于四川省北川县.就读于北川曲山小学(现更名为绵阳八一帐篷小学)。5·12汶川大地震中,李月不幸失去了左腿。  相似文献   

7.
赵汝鹏 《中国民政》2008,(7):F0004-F0004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民政系统恪守为民理念,发扬“孺子牛”精神,奋起抗震救灾,做出突出贡献,省民政厅和重灾区的汶川、北川、什邡等民政局被授予“民政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5·12”特大地震给青川县造成巨大破坏,是四川省仅次于北川、汶川的第三个极重灾县。200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灾后重建对口支援机制,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制订了对口援建工作方案,成立了省援建办,  相似文献   

9.
缘起 李月.女.11岁.生于四川省北川县.就读于北川曲山小学(现更名为绵阳八一帐篷小学).5·12汶川大地震中.李月不幸失去了左腿.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四周年了。2012年4月21日,审计署公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1年度审计的结果。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部分单位违规建设豪华办公楼现象屡发。三台县最大的一间单人办公室面积66平方米,超出县级直属机关科级干部使用面积9平方米标准的6.3倍。  相似文献   

11.
城市风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风险的社会中。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日常防灾减灾工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更能显著地降低灾害的损失,也会使灾难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的难度有所降低。防灾减灾的首要工作就是基础设施建设。"5·12"汶川大地震暴露出了地方政府在灾害准备方面的许多不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一年.一年来,四川省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3.
走进新汶川     
鲜圣 《中国减灾》2011,(9):28-29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汶川县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13个乡镇全部受灾,映秀镇被夷为平地。在灾难中崛起,汶川人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一边受援重建,一边发展经济,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打造出一座新汶川。  相似文献   

14.
读者表达     
逝者已矣,生活在继续广西陈绍东看了贵刊第5期封面故事《重生在废墟上》后,感受颇深。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然而逝者已矣,一年以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汶川人过得怎么样,这的确是让我们牵挂和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格林 《中国减灾》2011,(4X):4-6
<正>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近三年,在第三个"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感受当时地震中用爱铸就的生命感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难不期而至,我们选择坚强。多难兴邦,华夏民族必将浴火重生;生命至  相似文献   

16.
去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王琳达全身心地投入到北川中学的重建工作。在她牵头之下,新北川中学重建项目在今年5月12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正式动工。  相似文献   

17.
汪洋 《中国减灾》2013,(2X):29-29
<正>回四川,继续从事着热爱的新闻电视行业,这是我2012年做出的最大的决定。希望在地震中安然无恙的高堂能够享受膝下有子、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是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初衷。而回到四川的第一个春节,就要在同样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度过,可谓是分外的有意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川人,在地震后一直不喜欢叫北川"灾区",这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我更喜欢叫"震区",这里地震过,如此而已。出生在北川县老县城的我,从小就有躲地震的经历,半夜听鸡犬鸣吠,看满天星空,一直觉得地震也不过如此,直到2008年……那年刚回到北川老县城时,尽管已经从报纸、电视、网络上看过很多的图片,但是亲自看到从小生长的地方完全变成废  相似文献   

18.
首度赴台圆梦宝岛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与20名四川北川羌族学生结缘于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高金素梅非常关注四川地震灾区,在参加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暖场演出后,率台湾少数民族演出团直接到四川开展赈灾抚慰活动,并于北川助养了20名羌族受灾学生,从2008年至今,与北川羌族的这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我们无法忘记,8年前,北川老县城在汶川特大地震及次生灾害中遭受重创;4年前,发生在首善之区的"7·21"特大暴雨带走了79个生命;几个月前,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的两声巨响震惊了国人……一次又一次的城市灾害刺痛了我们的双眼。城市,早已被贴上了高风险的标签。城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世界范围内工程最浩大复杂的一场重建。在中央"举全国之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精神的感召下,四川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短两年时间,在满目疮痍的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