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记者:方法论问题至关重要,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也有个方法论问题,您能不能就此给我们谈点看法?许志功:学习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不能仅就这个思想本身来学习研究这个思想,而要从胡锦涛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上,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地位;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上,把握中央《决定》的重大价值;要在广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把握并加强狭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上,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从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上,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从党的执政地位和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上,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放 《理论探索》2007,1(4):45-47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在马克思对“政治解放”命题批判性分析、深刻揭示现代性政治的基本内涵及其有限性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创造性地分析研究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的变革。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外毛泽东研究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提出了毛泽东主义的乌托邦思想,本文对莫里斯·迈斯纳的这一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后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乌托邦主义没有本质上的相同点,毛泽东不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但我们应该重视莫里斯·迈斯纳指出的社会贫富悬虚扩大、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社会主义理想丧失的倾向等社会问题,坚持改革,高举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考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建,没有公民公共意识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文章对公共意识在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生态及其表征进行了审视,具体论证了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进路。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形成三大认同机制: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建立和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认同机制;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建立和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认同机制;三是在爱国主义引领下,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建立和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族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6.
姜峰 《学理论》2012,(29):12-13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它考验着执政党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邓小平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贯穿于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始终,集中表现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和途径;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等等。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决策的做出,有着极为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责和"精神为之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空想社会主义为突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和谐观念为之提供了外在的思想文化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和谐社会思想为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一文中,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了自己的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孙宁豫 《求知》2007,(3):22-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对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构建和谐天津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努力提高构建和谐企业的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话语尽管是西方学者以欧洲历史为背景而提出的一个分析西方社会结构的理想范型,但它的现实指涉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也已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存在.其在西方社会中的诸种功能性特征,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具有了“跨文化”的普适性.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来看,公共领域发挥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社会信息的沟通与传递、社会减压阀与缓冲器、促进国家与个人良性互动、促使社会整合与群体认同等功能.因此,培植和壮大公共领域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罗亚男 《学理论》2013,(8):142-143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蕴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红色旅游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培养公民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途径;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国外文化入侵的重要措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5)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的经济文化事业,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还应关注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教育。健康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引发创造行为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方式和体验的关系;健康人格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促进、实践落实的作用。因此健康人格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途径与有力的保证,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重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综合结果,其中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关键的精神支撑作用。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就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和文化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有机相联的。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和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谐文化又必然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本文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一名忧国忧民的卓越思想家。尤其是他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凸显出某些超前性。在现代性思维逻辑下,孙中山先生的法律思想同样闪烁着宝贵的理论光芒,对于推进当前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如下: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的理论主张是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和发展指向;"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的法律理论及其实践对当前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平安家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代性反思与批判,体现了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理性精神的深刻反省。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现代"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传统理性主义,以辩证"实践理性"揭示了资本及其世界历史的复杂现代性生成机制。马克思主义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现代性启蒙,而且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期待与责任担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我主题化"提供了认知与规范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而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时代的学术语境中,"现代性"作为一个极富张力的哲学范畴,不仅业已成为一种理论视阈和研究范式,而且业已成为一种与"现代化"和"现代社会"发展道路密切相关的价值理念、价值尺度、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然而,无论是对其作何理解都是以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现代性",而不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更不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新现代性"。以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为指导,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视阈和思想维度来看,与建立在"理性"或"启蒙理性"基础之上的以"资本"或"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性"不同的是,"人民性"不仅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及其由此决定的社会运行机制,而且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以"人民性"为根基和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原创建构,不仅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扬弃和超越,而且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以更加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以"人民性"为中心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好"资本逻辑"和"人民逻辑"之间的张力关系,防止和遏制"资本逻辑"对"人民逻辑"的渗透和侵蚀。  相似文献   

19.
记者: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我们究竟是在哪个层次上使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的?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社会属性。我们不仅要一般地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不仅要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而且要从现阶段党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出发,给予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正确的或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东西方文化中早已有的理念。和谐社会理论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发展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既来源于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又发展创新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明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