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女就业是以从事女性职业为特征,女性职业与妇女就业是相依相伴的.女性职业曾对妇女就业起过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女性职业也使妇女在生产过程中边际化和次要化,使妇女成为了辅助劳动力和廉价劳动力.妇女被局限于女性职业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可以从社会、文化、经济和生产力等角度加以分析.随着知识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妇女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妇女突破女性职业范围,闯入昔日男子传统领域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中国妇女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经济独立的重要途径,也是妇女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前提与基础。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回首中国妇女就业走过的曲折历程,展望今后妇女就业的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正确把握妇女就业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妇女就业历程回顾中国妇女就业的历程与共和国发展的历程是一致的。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确定了妇女就业权,倡导、优待女性就业,并以法律、行政手段吸引和组织妇女就业。社会也给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怀,社会舆论把女性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成立,使妇女翻身得了解放。改革开放,又为妇女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遇,使女性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女性生活观念的变化,就业领域的拓展,以及视野的开阔,都使女性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 纵观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人们不准发现,为数不少的女性在进入商界后,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她们依靠自身的优势和勤奋,开拓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获得了成功。当她们登上事业的巅峰,再回首自己走  相似文献   

4.
网络与女性就业机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小华 《唯实》2003,(3):79-81
女性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妇女走上自由全面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又是必须予以很好解决的实践问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面对妇女就业的具体情况 ,探讨信息社会中网络的广泛应用给妇女就业带来的性别模糊、体力弱势淡化、信息的掌握和共享、交往范围的拓展和广阔就业途径的开辟等五方面的机遇 ,说明信息时代女性就业的多种途径 ,以期为研究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面对环境问题的科学真理观:从天然自然走向大自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增强,工业时代的人类在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呈指数增长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呈现加速和全球化趋势;在使得人口剧增、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需求剧增的同时,自然资源日益贫乏。全球性的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使人类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要么沿着传统的道路走下去:从而加速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及其人类的灭亡;要么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留下一个适合于后代居住的地球。无疑,后一条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转折。转折了的历…  相似文献   

6.
<正>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何时发布?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于2004年9月8日由劳社厅发【2004】14号文件发布。问:做好生育保险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答:建立生育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妇女平等就业、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维护妇女合  相似文献   

7.
杨端茹 《探索》2013,(1):185-188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处于男权社会底层的妇女给予无限的同情和关注,他们在为妇女探寻解放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妇女理论.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播到中国,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奠基者;毛泽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得以形成,他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开创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指导我国妇女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  相似文献   

8.
刘春刚 《奋斗》2005,(6):23-2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宏伟的目标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实现。占我国入口半数的妇女,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半边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广大妇女的广泛参与和不懈奋斗。多年来,党中央十分强调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不断颁布维护妇女权益、重视妇女工作的法律和政策,并采取多种渠道,为妇女成才立业铺设道路。但在社会变革时期,多数妇女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在她们前进的道路上不时受到性别结构、社会评价、就业及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的约束。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正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妇女就业状况是衡量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在妇女就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应看到妇女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更要看到我国入世对妇女就业的影响.因此,必须全社会都来关心妇女就业问题,通过法律保障、政府扶持、社会关注、企业重视、女性自强,共同努力,才能在发展中提高妇女地位,最终实现男女平等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兵团妇女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女职工生育保险,对促进妇女就业,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妇女观──为中国妇女的解放指明了道路陈明显,薛晓蓓妇女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正确地认识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妇女思想与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回顾建国60年来我国妇女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妇女发展道路必须注入的新内容,即要坚持以性别平等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女性价值的社会实现为目标、以女性个体的发展为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回顾建国60年来我国妇女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妇女发展的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妇女发展道路必须注入的新内容,即要坚持以性别平等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女性价值的社会实现为目标、以女性个体的发展为手段。  相似文献   

14.
尹倩 《求实》2008,3(2):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5.
2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是那样的黑暗,中国的广大妇女在社会的最底层痛苦地呻吟,挣扎.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由邓颖超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妇运领袖发起组织的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妇女进步团体——女星社宣告成立.它以《女星》和《妇女日报》等刊物为阵地,不仅研究探讨五四时期提出的妇女解放课题,而且为妇女解放发出了新的呐喊——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宣传妇女的自身解放与民族和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从而把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推向了新的阶段.女星社的妇女解放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本文试图对女星社的妇女解放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女性社会就业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女性开始走出闺门,步入社会,从事各种职业活动。女性就业呈现出新的局面,就业队伍不断扩大,就业领域不断拓展,就业层次不断提升。重新审视近代中国女性就业对于我们今天解决妇女就业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行政管理不发达导致经济、文化、教育、技术的不发达,而后者又对前者有着更大的反作用.因此,应该走什么样的行政发展之路,使我国尽快进入行政管理发达国家的行列,便成为我国目前行政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依照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提出走有自己特色的行政发展道路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核心可以表述为:国家的行政体系必须立足于现实,扎根于国情,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环境,结合国际——社会条件,强调内源发展,力求动态平衡,以行政改革作为行政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转移支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遵循一个“平均——差距——差距过大——平均(或缩小差距)——差距……”螺旋式发展进步过程。平均不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打破平均,形成差距。差距不断扩大,大到社会能承受的一定极限后又会破坏生产力、阻碍经济的发展,要么主动缩小差距缓和矛盾,要么使  相似文献   

19.
正5年后,辽宁将变成什么样?交通出行、看病养老、入学就业等方面都有哪些提升?知道吗,未来5年,这25件事将会改善您的生活。它们分别是——人口★生育两个及以内孩子不用审批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高符合生育政策、有生育意愿妇女的生育率。保障必要出生人口数量。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孩子以内的(含两个)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500万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在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阵痛之后,中国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时代——邓小平时代。邓小平时代是在毛泽东时代的基础上生发的,既坚持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前途的结论,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创了改革开放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政治判断,使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新的飞跃,大大提高了国家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在重大危机中走上了转型之路,开创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性品格。邓小平是中国历史当之无愧的巨人,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在现时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