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其实我不傻     
王宪伟,男,26岁,河南省驻马店人,现任北京西站保安分公司副大队长。 提起新疆的库尔勒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一说到那甜润多汁、香气四溢的库尔勒香梨恐怕就没有几个人不喷喷称是的了。王宪伟就在那里当兵,他的兵种是陆军。 1997年底,闻了4年梨香饱了4年口福的王宪伟退伍了。他没有像其他战友那样先回家看看,而是直接买了到北京的票。坐在南下的火车上,王宪伟感到无比地兴奋,心里不断地盘算着到北京当保安的事,听老乡说在北京当保安也蛮不错的呢。其实他也并不确定就一定能干上,不过不管怎么说,能到北京看看也是好…  相似文献   

2.
甘铁生 《台声》2000,(2):15-16
在北京昆仑饭店,我见到了年富力强的龙国强先生。他透着一副精明强干而又憨厚和蔼的风度,谈吐幽默风趣。在采访前我就知道,他在澳门建筑行业中,有着十分突出的骄人业绩,自然也富甲一方。当接到这个采访任务前,我还以为他也像我接触过的内地的一些建筑业的大老板那样,总是露出一副富贵而骄的派头,不想,见面时他竟那样谦和,把你当朋友一样接待,像话家常那样和我随便地天南海北地聊起来。龙国强原是广东英德市人。中学毕业后,到发电厂工作了两年。1978年,他来到海南彝族自治州工作。1980年,22岁的他来到澳门。刚到澳门的时候,龙…  相似文献   

3.
周家望 《北京观察》2010,(11):62-64
这个名字珍藏在我的心里已经十多年了,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从来不用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 叶祖孚先生,自称“沪人燕客”。叶老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与现代著名文史专家施蛰存先生为挚友。在上海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北上读书,从此长居北京,成了一位比北京人还了解北京的人。他身上没有丁点儿“上海小男人”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老舍一生在北京度过了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从事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但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是他写作的源泉。老舍说过:“我爱北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无论在哪里,我思念北京,就像思念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5.
“咱们在这就像树上呆着的鸟儿,爱上哪棵树上哪棵树。不像上敬老院的,他们呀,算是成了关在笼子里的鸟儿。”郭增培老人摇摇头,开始感慨他拥有的自由,这位老人赖以栖息的“大树”便是位于北京东直门地铁口的北新仓胡同,这个胡同已有50多年的历史。每到夏日的傍晚,郭增培老人便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摇着蒲扇,挪到北新仓胡同口,在这附近闲逛的是他相处了几十年的老朋友,许多朋友同他一样已到了耄耋之年。北新仓胡同有几百位像郭增培这样的老人,他们过着与郭老人相似的简单的生活,他们活动的场所也是大体一致的,早晨到鸟市溜溜鸟,中午…  相似文献   

6.
韩老大,来自偏僻海边的渔民。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里,心平气和地过着平凡的日了。他说,这是他在北京的第一个春节,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回家的春节。来北京7个月了,他没有走出过小区一步,更没有去过天安门广场。他打算过年的时候带媳妇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然后再照张像  相似文献   

7.
孙立伟,23岁,河南商丘人,来京两年,某小区保安。 两年前,孙立伟刚到北京的时候,觉得北京就像他想象中的国外,到处是汽车洋房,到处是电灯电话,尤其一到晚上,霓虹灯闪闪亮亮,简直使人一时辨不清方向。从那时起,孙立伟就下定决心,就算是再苦再难,也要在北京呆下去。 两年里,小孙究竟换过多少次工作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目前这份小区保安的工作可以说是最轻松和舒服的了。他所在的小区一共聘用了6名保安,一天分成3个班,早班从早7点到下午3点,中班从下午3点到夜里11点,夜里11点到第二天早7点则为夜班。平均两…  相似文献   

8.
朱镕基退休后,多数时间住在北京和上海.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他仍然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待遇.在位时因严谨治国.得罪了不少权要.所以退位后。中央要求加强保安.他还是不能像平常人一样自由行动。退休后,朱镕基人住上海瑞金医院看眼病,检查身体时发现脖子上有一个小疖,当时怕是恶性肿瘤,夫人劳安甚感不安,其他知情者也很紧张。后来排除了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劳安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9.
【声音]从“谜”到“迷”,是一些外媒负责人对中国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一些外国媒体老总也纷纷谈起他们对中国的感受。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1991-1994年曾担任路透社中国分社社长。他说,他第一次来到北京,觉得这一东方大国是一个谜。现在完全不同了,“我们可以像报道七个西方工业大国那样,充分专业地报道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观点看法     
《观察与思考》2008,(17):13-13,15
我被他们抱来抱去,就像个火炬一样,传来传去的。 ——小林浩在参加上海书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他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舒乙 《北京观察》2009,(4):63-64,F0003
1949年12月9日,父亲老舍应周恩来和众多知名文学家老朋友的邀请,由美国返回解放了的祖国.抵达天津。两天后.回到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他立即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并在1950年被任命为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被选举为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由于亲属尚未返京,他暂时住在北京饭店。回到北京后,父亲创作的闸门一下子冲开了.真像高坝上开了闸的江水,奔腾而来,一泻万里。  相似文献   

12.
海风 《民主与法制》2007,(2X):50-52
北京一对局长夫妇资助了一个农村孩子上大学。为了报恩,贫寒的农家子弟娶了恩人的女儿为妻。但是,无爱的婚姻渐渐走入绝境,一段婚外情悄然滋生且愈演愈烈,恩情却像山一样压得他无力摆脱。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北京观察》2016,(Z1):50-55
孙中山在北京的活动,既加深了自己对北京乃至中国政局的认识,又加深了与北京的感情,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和改造中国的决心。与此同时,也使得北京人民一次又一次目睹了他光辉的形象和伟人风采。  相似文献   

14.
肖复兴 《广东民政》2011,(12):64-64
老顾是我的中学同学,又一起插队到北大荒,一起当老师回北京,生活和命运轨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他欢喜浪迹天涯,喜欢摄影,在北大荒时,他就想有一台照相机,背着它,就像猎人背着猎枪,没有缰绳和笼头的野马一样到处游逛。攒钱买照相机,成为了那时的梦。  相似文献   

15.
胡凯  余炳贤  程良友 《传承》2013,(3):15-15
2012年11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55岁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彭清华连任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消息传回他的家乡大冶市茗山乡,整个山乡已不像几年前那样沸腾了,但乡亲们的骄傲和自豪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台声》2014,(1):84-86
说来舒国治并不像通识的作家,他也不乐意被冠以这样的头衔;似乎他也不是旅行家,毕竟终日以旅行为职的人多少悖逆了入选的本义;他变非美食家,这个词汇于他过雅,他本意只是从吃食中找回味蕾的过往。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中粮大厦10层宽敞的办公室里,来自香港的王先生在一份文件上飞快地签上自己的英文名字,然后起身走向不远处的总裁办公室……   王先生现任中粮可口可乐公司财务副总监,他笑称自己是一个“打工仔”。像王先生这样来自港台的高级“打工仔”在北京数以千计,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8.
高振宇,29岁,柳河县新发乡柞木岗村青年,是1995年柳河县第一批输送到北京的保安人员,由于本人的良好素质和敬业精神,多次立功受奖,他先后带动了本村青年70多人到北京从事保安工作。他现已晋升为北京市昌平区保安分公司保安大队长,于5年前与北京青年喜结良缘,生有一子,还买了63平方米的楼房,本人也转为北京户口,真可谓“叫得响、站得住”。他说,“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不如到北京当保安”。  相似文献   

19.
鸽羽     
清明的前一夜因下了一阵小雨,翌日天空格外明媚。樊刚清楚记得三年来每一个清明节的天气。   樊刚把昨晚就准备好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进布包里,这北京产的绿豆糕和他自做的水果沙拉是阿凤生前最爱吃的。   他清晰地记得认识阿凤的那个春意盎然的午后,他奉单位指派到深圳一家银行洽谈有关业务。对方单位很热情地接待了他,陪同的还有一个娇小玲珑的女孩,一头乌黑的秀发剪成短短的娃娃头,浓浓的刘海下是一双清纯无比的大眼睛。她像小女生般对眼前这个从北京来的大男人说从小就很向往北京,不知道天安门城楼让不让上去参观。她从出生到…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16,(z1):36-37
在孙中山充满坎坷与艰辛的革命生涯中,曾三次来到北京。这三次来京,每一次都是在中国社会变化的关键时刻,每一次也都是中国政治斗争异常尖锐的时刻。他在北京的活动,既加深了自己对北京乃至中国政局的认识,又加深了与北京的感情,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和改造中国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