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粱志恒 《世纪桥》2013,(2):14-16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妄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控制全中国。1945年11月初,共产党从情报中获悉:国民党准备派部队在东北哈尔滨一带进行空降。为了粉碎蒋介石的企图,上级立即决定,派部队火速赶往哈尔滨一带建立根据地,以消灭国民党部队。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东北展开激烈斗争。为把黑龙江建设成东北的大后方和巩固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9月15日成立东北局,并派遣大批干部奔赴东北。国民党一方面向东北迅速派兵,另一方面派遣接收大员、特务分子进入东北各地,网罗伪警宪特和土匪武装。一时间,黑龙江地区群魔乱舞,土匪多如牛毛,给我党的根据地建设带来极大困难。我的剿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3.
正1945年冬,是东北人民自治军非常艰难的一段时期。山海关保卫战失利之后,锦州地区作战也未达到既定目的。与此同时,苏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两面政策,时而支持国民党,时而支持共产党。因此,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经过充分酝酿,决定不与国民党争夺东北大城市和主要铁路线,而以主要精力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这一战略方针被通俗地概括为"让开大路,占  相似文献   

4.
正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的具体情况,把战略重心放在争夺东北的斗争上,提出了发展东北,"独霸东北"的口号,但由于苏联对美、蒋妥协及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下,于1945年11月攻占了山海关,夺取锦州,使我党已不可能独占东北。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把战略重心转到建立东北根据地上来。在这场斗争中,以毛泽东、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5.
1945年“8.15”日本宣告投降,我军即挺进东北,解除敌伪武装,解救群众,建立人民政权,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的进犯,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各地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当时进入东北的建制部队和干部团总计13万人(其中党员约4万人),从中抽出一部分干部和兵力相继建立了  相似文献   

6.
《奋斗》2021,(12)
正清剿土匪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黑龙江地区收编7万余敌伪残余和土匪,武装阻挠共产党接收工作和根据地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在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下,黑龙江地区把改编部队、肃清土匪和发动群众作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清剿土匪武装,保卫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据记载,1945年11月至1947年12月,黑龙江地区共进行剿匪大小战斗2987次,  相似文献   

7.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鉴于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东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指示东北局“今天东北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1945年12月28日,又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要“将正规军相当部分,分  相似文献   

8.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有三次大的战略行动:一是1945年为了争取控制东北三省,中央组建了100个团的军事骨干和2万多名地方干部挺进关外,为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中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南端、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①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东北某结空兵,分陆海空三路向东北大学进攻,相继占领了锦州、沈阳、四千、长春等一些大城市。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按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我党我军实施了战略转移,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地处东北大后方的合江,具有建立根据地的优越自然条件。l.合江地区远离国民党进攻东北的前线。这里北以黑龙江、乌苏里…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四年的艰苦抗战,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迅速向东北派出大批军队,妄图“抢占东北,控制华北”。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作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为解放全中国做战略准备。 根据东北局的战略部署,牡丹江地方党组织开始了建党、建军、建政、分配土地、改造城市、发展经济的工作。其中民主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5,(3)
<正>东北电影制片厂(现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基地。它是在全国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在东北解放区的大后方——合江省兴山市(今鹤岗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诞生经历了艰苦复杂的斗争过程。东北电影制片厂在鹤岗诞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战略方针。中央派人到长春接收了原"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的全部设备器材和部分人员,并会同长春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  相似文献   

12.
王锐 《党史纵横》2008,(4):40-43
1945年8月,陶铸奉中央之命,惜别延安,日夜兼程,辗转数千里,来到东北。在1945年9月到1948年12月东北解放战争的三年时间,陶铸先后担任中共辽宁省工委书记,辽西、辽吉、辽北省委书记和沈阳特别市工委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等职务,他生活和战斗在东北大地上,参与和领导了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为创建和巩固辽吉根据地、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彬宣文 《奋斗》2014,(2):57-57
正中共北满分局于1945年11月建立,1946年6月并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中共中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以陈云同志为书记的中共北满分局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认真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斗争中,依靠党和人民群众集体力量,充分发动北满广大群众,同国民党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是随着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建设东北根据地和胜利解放全东北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地发挥了组织、鼓舞、激励、推动的作用。 解放区的报纸 东北局成立后,十分重视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1945年9月,东北局决定创办《东北日报》,经过筹备,  相似文献   

15.
陈云在南满     
霞飞 《党史纵览》2007,(12):12-16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始了争夺东北的斗争.考虑到东北地区我党力量比较薄弱,中央决定派一些重要领导干部去东北领导工作.陈云就是其中之一.陈云于1945年9月去东北,至1949年5月回到中央工作,一共在东北工作了将近4年时间.在这期间,他与我党其他领导人一道,为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创造全国解放的基本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陈云在南满的那一段岁月,展现出了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16.
李泓  王焕 《世纪桥》2010,(14):21-25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当时担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工作。1945年11月,他肩负党中央的重托,跋涉万里,从延安来到东北。1946年5月至1948年6月,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第一任书记兼合江省军区政委。此时,国民党正与我党争夺东北地区,敌我矛盾十分尖锐,对敌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张闻天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  相似文献   

17.
华小勇 《党史纵横》2013,(5):14-16,30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做出了向东北进军,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而最先提出主力进军东北建议的黄克诚,对这一战略决策的形成和实施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过程中,他最先提出建立乡村根据地,并就部队集中作战与分散建立根据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最早向中央提出派五至十万人进军东北迅速创建根据地的建议1945年9月上旬,黄克诚率部从津浦路西回师苏北,途经华中局驻地时,从中共中央的一封电报中得悉:苏联红军歼灭日本关东军后,留驻在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一、合江军区第5支队副司令杨清海等干部生活腐化、通匪投敌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确定为"全国战略方针"1。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多名干部进入东北。当时东北情况十分复杂,伪满军警、汉奸、地痞等组成的政治土匪活动猖獗。他们同国民党联系密切,被老百姓称之为"中央胡子"。干部腐化堕  相似文献   

19.
赵新华 《世纪桥》2001,(3):51-52
1945年“8·15”东北光复后,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陈云、彭真、高岗、张闻天等4名政治局委员和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率2万多名  相似文献   

20.
1945年9月9日,根据雅尔塔协议规定,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面沿1200公里战线进入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在解放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控制了整个东北。因此,在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中,苏联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妥善处理好与苏联及其驻东北苏军的关系问题,是我党进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解放全东北乃至全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东北的形势——三国四方在东北随着苏联的出兵,东北的形势也愈加复杂多变起来。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形成了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共产党、国民党——激烈的斗争。这是实力的碰撞,是以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