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应当具有科学、民主、人文、开放四大特征。职业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和谐在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试金石,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表现。职业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一 《求实》2007,1(3):42-44
表达、整合、创新是社会和谐机制三个基本环节。表达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基础,整合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关键,创新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动力。从这三者的关系看,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和谐机制内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好三者的作用:加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奠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加强社会整合机制,把握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加强社会创新机制,增强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诸多因素作为支撑,其中,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利益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精神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支柱。要在经济发展、利益协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长鑫 《唯实》2007,(3):82-8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着一个全新的命题即“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是制度和谐的社会,是人际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自身和谐的社会。要倡导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营造和谐社会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5.
邸乘光 《学习论坛》2010,26(8):14-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并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和结果;“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是构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祥生 《求实》2006,(2):72-74
针对目前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某些片面理解与做法,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观念。从不同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持久和谐的社会、整体和谐的社会、对立和谐的社会、相对和谐的社会、动态和谐的社会、理性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和谐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目的也是手段,能对社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来,由于社会发展的失衡所带来的心理不和谐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心理诱因,极大危害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和谐。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重视人的心理和谐建设。通过利益机制、心理疏导、价值观教育、民意表达等渠道使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与自然,形成和谐心理,这对缓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略论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哲学范畴,指的是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有序、适中。社会和谐是和谐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社会和谐指的是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统一、融洽通畅、公平公正、和平稳定。在和谐的社会里,人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可以凝聚人心,发挥活力,汇成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传感器。和谐的社会心理向社会释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带给社会的是离心力。心理和谐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由于贫富分化、公平正义、价值多元化、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等因素引发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失衡,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自身和谐4种形式。紧迫性、前瞻性和远景性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3种形态。因此,促进社会和谐,应从解决那些已经和正在危及社会和谐的问题,解决和消除那些可能危及社会和谐的隐患以及构建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3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