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正在崛起,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已成为海内外热议的话题,有的肯定日其有,有的否定日其无,数以百计的各种解读令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2.
环保专家曲格平先生2000年6月在日本国际研讨会上指出:现在该是人类醒悟的时候了——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处?在新世纪里,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陈宗兴 《前进论坛》2012,(12):16-18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人类文明结构、文明形态、文明进程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新拓展、新贡献。生态文明是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难以为继的沉痛教训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工业文明,形成的一种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整体运行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黄娟  张涛 《湖湘论坛》2015,(4):77-82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建设之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形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态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途径。实现价值观念的绿色变革、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确立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将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唐泽斌 《世纪行》2013,(2):20-22
中共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抢抓重大机遇、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幸福指数,竹  相似文献   

6.
陈瑞清 《前进论坛》2008,(10):11-13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目标。不仅对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刘新池 《政策》2011,(9):69-71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扬弃传统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幸福生活型社会发展模式的过程。近年来,仙桃抢抓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坚持将生态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程和各领域,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攀比性消费。抑制消费主义,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推进绿色消费,需要以生态文明引领法治建设,完善绿色消费制度体系;以生态文明引领政治新生态,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引领供给侧改革,创新绿色生产方式;以生态文明引领消费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如果说从1949-1979年的第一个30年,是以政治变迁为特征的中国发展,从1979-2012年的第二个30年是以经济赶超为导向的中国发展,那么未来的第三个30-40年将是以科学发展为导向的中国发展。如果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李学勇 《群众》2011,(12):26-29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向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绿色文明是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类型,环境伦理是绿色文明最为突出的观念表征。建设绿色文明所需要的四大基本环境道德原则是命令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禁止性原则、补偿性原则。建设绿色文明,需要培育与绿色文明所要求的崭新的环境道德。  相似文献   

13.
陈瑞清 《前沿》2008,(8):154-156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论述了生态、生态文明和绿色北京的科学内涵,阐明了城市生态包括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态、物质代谢的经济生态和环境友好的自然生态三个层次,是绿韵(蓝天、绿野、沃土、碧水)和红脉(产业、交通、城镇、文脉)的融和,是天、地、人关系的和谐.提出绿色北京建设的三大支柱(安全生态、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绿色北京建设当前急需搭建的十大生态服务平台及其相应的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09,(5):93-94
卢风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生态文明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更高级的文明。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普及生态学知识,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良心的革命,摒弃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必须促成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必须使制度建设摆脱资本的逻辑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中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深沉、睿智、宽厚、博大。而领导这个国家的共产党,是一个极其智慧、成熟的党。所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文化,注定是“天不能死,地不能埋”(这是2000年前苟子的话)。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时代。我们由于身在其中而往往看不清这一点。在中国土地上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一系列伟大的变革、伟大的建设,具有突破洪荒光照亘古的永久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征耀 《世纪行》2008,(1):32-33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不仅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绿色环保意识内涵及其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备受瞩目的当下,人类一直在谋求适度、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绿色便是求解之一,并日益引领时尚潮流,逐步形成绿色环保意识.这种意识强调用全局的、整体的思维和简约、低碳、质朴的方式减少消耗,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甘霖 《中国发展》2013,13(4):86-88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外延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这种粗放型城镇化模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是巨大的,必须尽快向资源节约、集约高效、环保低碳的绿色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