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询问证人是刑侦工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侦查措施,在侦查破案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把握证人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询问证人的方法策略有助于指导公安实践工作。由于我国的询问证人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探究询问证人的基本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证人提供的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最为普遍的证据来源,询问证人是侦查过程中运用得最普遍的侦查措施之一.我国应细化保障证人权益的规定,规范询问证人的期限和笔录内容,并在询问证人时注意语言的文明合法、准确规范和简明灵活.  相似文献   

3.
认知询问技术是心理学与侦查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知询问技术建立在有效询问的条件上 ,其心理原理是记忆与沟通 ;拥有一个核心程序 ,强调证人中心角色。其核心程序就是引导记忆提取 ,即侦查人员必须帮助与鼓励证人接近或进入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强调证人中心角色是指将证人摆在询问的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4.
侦查、预审人员在询问证人时,应结合心理学理论,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证人证词的可信度;2.询问证人要及时;3.询问证人要细致;4.询问的方式对证言可信度的影响;5.不轻信证言,也不单以证言定案。  相似文献   

5.
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询问证人的过程,是侦查讯问人员语言自我形象塑造的过程。侦查讯问人员语言形象、能力和语言风格,对侦查讯问或询问活动的成效具有最直接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诱导性询问常常被用作启发证人如实作证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让被询问人按照询问者的意愿回答问题。从其作用看,可分为积极的诱导和消极的诱导两类。英美法系国家不仅允许诱导性询问,而且规定了较为具体的使用规则。我国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确立诱导性询问的法律规则,而其做为一种询问证人、被害人的有效方法在侦查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当前,如何在法律中对它进行规范?在实践中又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它积极的一面,防止消极的一面?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刑事案件发生后,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有关该案的信息,侦查人员接触这些信息,会形成偏见,以至在侦查询问中提出带有暗示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而记忆是可塑的,信息误导效应会利用记忆的可塑性在证人不自知的情况下,改变其记忆;网络舆论的倾向性,也会影响证人的情绪和立场,影响证人的作证动机。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发现、审查、排除非法证据是从程序上保证案件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作者将结合实践从三个方面与读者进行探讨:检察机关在侦查、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中,通过多种途径发现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及搜集物证、书证过程中的非法证据;在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中依法通过多种方式调查、复核、质证、辩论排除非法证据;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通过程序启动、法庭调查、讯(询)问、质证、辩论排除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9.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运用最普遍、最复杂的证据种类之一,它有利于尽快查明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询问证人困难、证人拒绝出庭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侦查机关、司法机关特别强调证人的作证义务,追求证人的出庭率,并且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定、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加强公民履行作证义务的法律意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证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证人的拒证权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10.
问;《国家安全法》中的“侦察”和“侦查”的概念应如何理解?为什么要使用一侦察”这~概念?答:《国家安全法》中的“侦查”和《刑事诉讼法》中的“侦查”是同~概念,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国家安全机关为了搜集和甄别证据,揭理和证实犯罪,查缉犯罪人或者重大犯罪嫌疑人,以确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而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检措施。专门调古工作有七项‘即: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输证。书证。鉴定。通缉。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有五项;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侦查活动。限于在确定…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刑事法院卢班加案庭审过程中,被告就"法官对被告方证人进行询问的裁量权"提出质疑,具体涉及到法官的询问内容、询问形式以及被告方是否拥有对法官询问的问题进行质疑的权利等三方面裁量内容。审判分庭将该问题扩展至庭审中法官对任何证人进行询问的裁量权,从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两方面展开分析。"国际刑事法院第一案"的裁定内容与方法对其他司法实践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破坏货币管理秩序犯罪案件的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部门应对不同来源的有关破坏货币管理秩序犯罪的材料线索进行审查 ,对法律上应当受到惩罚的犯罪行为予以立案并开展侦查工作。其侦查措施有广泛发动群众 ,控制假币投放 ;调查假币来源 ,发现线索 ;分析假币制作特征 ,缩小侦查范围 ;加强区域协作 ,开展并案侦查 ;分析假币投放、使用地区的特点和控制特种行业 ,发现犯罪嫌疑人 ;组建情报力量 ,及时发现线索。其取证方法采取询问证人获取证言 ,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口供 ,搜查有关场所获取罪证 ,采用技术鉴定获取证据。侦查中应根据各类货币案件证据体系的不同特点予以收集 ,形成完整证据链。  相似文献   

13.
证人询问既是获取真实、准确和完整证言的基本途径,也是证言极易被污染的关键环节。证人询问的程序和方法直接影响证人证言的质量和可靠性。①作为一套专门针对证人询问的技术——认知询问技术,简称CI,已在国外警务部门广为使用,且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警务工作者证人询问技术水平,有必要将该项技术引入我国。文章从认知询问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认知询问技术的有效性实证研究以及认知询问技术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等方面做了全面综述,为该项询问技术引入我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对侦查措施立法,既要总结我国目前侦查措施的种类及其使用情况,又要立足我国《刑事诉讼法》、《程序规定》、《刑事诉讼规则》对侦查措施的规定,还要借鉴、参考域外主要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和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意见稿对侦查措施的规定。该法再修改对侦查措施的规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精神并与此相适应;基本法律与规章要协调一致;吸收实践中经常用的、成熟的、公开的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和技术侦查措施立法应易粗不易细、易原则不易具体;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分别规定;侦查措施的排列顺序应体现先公开后秘密、获取实物证据的措施在前获取言词证据的措施在后。基于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对侦查措施种类和顺序规定一般为:勘验、检查;搜查;紧急封闭现场;扣押;调取;辨认;查询、冻结存款、汇款;鉴定;通缉;通报;堵截盘查;心理测试;控制犯罪;派遣秘密侦查员;诱惑侦查;控制下交付;技术侦查;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5.
警察刑事执法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警察刑事执法中涉及诸多的理论与司法实践问题 ,如 :沉默权与刑讯逼供 ,污点证人与辩诉交易 ,警察证人资格和伪证、隐匿证据 ,“卧底”与诱惑侦查法律规制 ,侦查权的合法性与侵权赔偿及刑事证据等 ,构成警察学术研究的热点 ,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综观域外的做法和我国《国家安全法》《人民警察法》的规定,技术侦查是指近几年新出现的侦查手段: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者录像等。本文认为,应该把那些适用于所有犯罪案件的取证手段(指法医鉴定、物证鉴定、询问证人、询问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搜查、扣押、勘验、检查等),称之为常规侦查。这些侦查手段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但却因不具有秘密性特点因而不能称之为技术侦查。那些仅适用于特定犯罪案件的带有高科技含量且采用秘密手段取证的方法(指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和秘密录像等),称之为技术侦查。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先进科学技术也将会随之被引入刑事侦查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人权是指人们在实际中享有的并为法律规范确认的权利和自由。人权保护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也讲人权保护。文章还阐述了刑事侦查与人权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错误倾向及刑事侦查保护人权的意义,进而对刑事侦查的立案、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与检查等各个不同侦查阶段保护人权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将"技术侦查"作为独立一节规定,肯定了其证据地位的同时也对侦查机关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必将对侦查主体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新刑诉已经正式生效,侦查机关使用技侦措施在案件范围、申请程序、操作过程等方面受到全面的规范和制约,详悉新《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使用技侦措施的影响是当前公安机关理论与实践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证言难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言难取”是当前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其成因主要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侦查人员观念落后,缺乏新形势下做好证人工作的方法;证人作证的立法不完善,缺乏有关的证人保障制度。应当采取的对策是:创造有利于证人作证的大环境;加强公安机关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制度,为异地寻找证人提供帮助;加强对证人心理的研究,提高询问的科学性;根据证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分清询问与讯问的性质,询问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证人应采取热情、诚恳、和霭的态度;建立、健全证人作证的法律和有关的证人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修订的刑诉法对原有侦查措施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和技术侦查措施对检察机关侦办腐败案件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设置,对腐败犯罪案件的侦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还需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强化技术侦查措施,是严厉惩处和有效遏制腐败犯罪的必然之举,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适用标准不明晰、相关配套设施与条件不完善等问题。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不断予以完善,确保新法内容的严整和实践的操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